深秋時節,渝北區華秦小學校校園內朝氣蓬勃。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三五成羣地衝向操場,或打籃球,或打乒乓球,盡情釋放休息時間。
近期學校全貌
該小學校位於渝北區北部,離城區60多公里,是距離城區最遠的一所學校。創建於1951年,張樹清是這所小學的校長,而他的小學也是在這裏度過的。
他從上學到任教,親眼目睹了這所學校的變化。長期以來,該校受限於自然條件、優質師資欠缺,校園基礎設施落後等因素的影響,學校教學條件十分艱苦。
據瞭解,該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現在寄宿生常年穩定在80人左右,這些孩子大多數是農村兒童,來自最遠的孩子家離學校有18公里。他們的吃、住、學都在學校,孩子們和老師像一家人一樣親。
那麼,這所學校近年來有哪些變化呢?跟隨記者的鏡頭裏看學校的新變化,你就能找到答案。
定製公交車接送孩子們上下學
“50年前,我們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是村民們用土堆砌起來的,地表面坑坑窪窪的。有的地面連桌子都放不穩,課桌要拿木塊和石塊墊起來;一到掃地的時候,到處塵土飛揚……那個年代的教學環境真的太艱苦了。”張樹清感慨地説,通過1984年的集資辦學升級改造,原來的土坯房教學樓,換成了磚房教學樓,這棟房只限於用來教學。2012年新建了標準的食堂、廁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逐步改善。緊接着,2019年通過渝北區教委對該校的校舍升級改造,使該校舍煥然一新,教室及六大功能室齊全。
如今,操場是橡膠草坪,有籃球架、乒乓球桌和跑道等體育設備,因此,操場也成了孩子們鍛鍊的樂園。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夯實脱貧攻堅根基之所在。
教育教學硬件設施設備改善了,教育教學軟件也要跟上。“以前,學生宿舍沒有廁所和熱水,學生上廁所要跑到室外,大冬天裏洗漱只能用冷水;而今宿舍裏有廁所、空調、熱水,孩子們洗漱、洗頭洗澡都有熱水。”張樹清高興説,現在孩子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早餐有雞蛋、饅頭、包子……午餐、晚餐都是兩葷一素加一湯。午餐是國家“營養午餐”會每人每天補助5元錢,中午全免費,建卡貧困户、低保户子女早晚餐受到各界資助。
學生們正在就餐
細數近幾年來悄然發生在校園的變化,校園裏有美的校園環境、親切的同學、和藹可親的老師、美味實惠的飯菜,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這裏……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們學校經歷了這些變化,但一直不變的是這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該校負責人表示,每到節假日,都會有愛心人士給孩子們捐贈的圖書、學校用品等生活物資。
為了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渝北區完成了未來五到十年教育發展規劃佈局,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統籌規劃,近五年共投入資金50多億元,新修城區學校20餘所,整合農村小規模學校20餘所,完成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7個。
“去年,渝北區投入建設資金10.68億元,新建成學校7所投入使用,全區2120名在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各類教育資助資金共計765萬元,無一名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失學,貧困户子女享受義務教育得到全方位保障。”渝北區教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渝北區將以教育扶貧為抓手,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改革、強化隊伍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都享有更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