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學歷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高度,而在於它的稀缺度!

30多年前,中專生畢業是包分配的,師範進學校、衞校進醫院、經濟進銀行……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雖然在學歷層次上,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其“性價比”上卻介於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畢竟能考上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

中專最好的年代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一定深有感觸,當時大學不像今天這麼普遍,能夠考上大學絕對是天之驕子。

1990年代的時候,我國初中的入學率是66.4%,高中是18.2%,大學是22%,那麼中專呢?中專僅僅只有5.33%。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然而,對於農村孩子來説,中專和中師生也並不好考取。因為在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

當時,考中專都是有名額限制的,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限定錄取名額是一樣的道理,據瞭解,當年每個縣區前50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那個年代,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很少,一部分人只有小學和初中學歷,更甚至有大量的文盲存在。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而中專在讀期間,學費全免,管住併發放糧票,畢業後還分配工作,這個待遇有點像現在公費的師範生和軍校生。

一個農村孩子,只要考上了中專生或者中師生,就能一躍拿到城市户口,解決自己口糧問題,還能進入到編制內,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一時間點燃了有志青年心中的希望之火。

其實,在高考恢復的前幾年,試卷題目也不難,不過因為教學資源有限,導致錄取率依舊極低。而且對於大多數普通學子來説,他們也沒那麼多精力和精力去角逐高考考場。

在此背景下,中專也便成為了許多學子的首選。中專生,顧名思義就是在初中畢業之後進行的繼續教育,並不像普通高校是教授綜合的文理知識,而是教授學生一些專業技能。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當時中專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工商財、農林水、醫衞、師範。不僅能直接學到技術,將來找到一份稱心滿意的工作,還能為家裏減輕負擔。

上世紀8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各行各業包括基層幹部都急需人才補充。因此,中專給了廣大農村學子們一個鯉魚躍龍門的平台。

不過,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很多專業僅僅通過三年的中專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就業。

特別是在1992年之後,因為大學的進一步擴招,考取中專的難度自然也就下降了很多。隨着各大高校的開辦,中專的“含金量”也不斷縮小,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

到了2000年之後,新入學的中專生,就不再包分配工作了。因為不再包分配,入學門檻降低了,之後就一屆不如一屆。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以至於後來中專生變成了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才來上了,成了“差生”代名詞。

不過,話又説回來了,如果非要將中專生以及中師生和985、211高校的畢業生做對比的話,我覺得兩者之前的可比性並不是很大,畢竟時代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也不同,而且接受到的教育也有所差別。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不管你是本科還是中專,大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就業。僅從這一方面做對比,就是當時的中專生完勝。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當今社會,想要成功,除了學歷作為敲門磚之外,還要看重個人的能力。所以各位同學們也不要聽信什麼“學歷無用論”了,既然作為學生,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了。

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被一紙文憑所束縛,就算生活很苦,強者總是要戰勝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戰勝的。看一看現在的很多商業大亨,哪個不是名牌大學畢業或者是個人能力超強的?

所以步入職場,大家一定要尊重單位裏坐在你旁邊的前輩,他們學歷可能沒你高,但是能力不見得會差。

苦心人,天不負!縱使前路更為艱辛,我們也必將挺直脊樑,奮力前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6 字。

轉載請註明: 30年前,曾經神一般的“中專”學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