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聰明,記憶力很好,一些兒歌古詩總是教個幾遍孩子就能記住,雖然可能不懂得什麼意思,但是也能一下順下來。
尤其是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經常能從孩子的嘴裏聽到一些“兒歌或古詩”,對於孩子這個行為父母當然是非常高興了,有的時候還會鼓勵讓孩子多背誦幾個。
思思照常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走在路上的時候,女兒一路蹦蹦跳跳,嘴裏還唱着兒歌,看到女兒這個樣子,思思明白女兒這一天在幼兒園過得非常開心。
聽着女兒反覆的哼唱這首兒歌,思思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兒歌能讓女兒這麼喜歡,隨後便開始仔細聆聽。
但是當聽清歌詞後思思氣的渾身發抖,居然是“媽媽別上班,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老師這不是在教壞孩子麼。
由於太過憤怒,一回到家思思就在家長羣裏找老師算賬,直指老師教的兒歌有問題,而其他家長看到後也表示老師誤導孩子,不能接受這樣的教育。
1.?孩子的智慧啓蒙
3-6歲是孩子重要的啓蒙時期,孩子未來是什麼樣的性格,智力是否高,都和這段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雖然不強求老師教出一個天才,但是也想讓孩子的智慧得到很好的啓蒙,為未來的校園生活提供一些有效的幫助。
2.?道德觀的培養
3歲看大,7歲看老,這段時期孩子接受的想法和理念是會影響一生的,在幼兒園父母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夠培養出良好的道德觀。
這樣未來才能成為一個三觀正的人,而上面那位老師教孩子的兒歌自然是違背了這個初衷,也不怪家長憤怒,一旦孩子真的被誤導,對未來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3.?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雖然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家長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隨着年紀的增長會越發的不害怕家長。
想要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需要家長的努力,而另一方面就要靠老師的配合,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1.?合理提出意見
就像是思思那樣,在聽到老師教授不妥當的兒歌時直接和老師提出意見,當然也可以更委婉的和老師私聊,只有家長勇敢提出意見,才能讓老師明白自己的不妥當之處。
不然家長不説,老師自然不會覺得有不對的地方,以後這種事情就只能越來越多。
2.?與老師積極溝通
為了孩子好,家長一定要學會與老師溝通,聽聽老師的想法,如果老師能夠積極改正並道歉,家長可以給老師一次機會,但要是老師絲毫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的話,那家長其實可以給孩子換一個環境,畢竟幼兒園老師的影響力對孩子來説不亞於家長。
3.?讓老師明白家長的立場
在與老師溝通的時候,父母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緒,把自己的問題都表達出來,不要去浪費時間,更要讓老師明白家長的立場,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並能合理解決問題的。
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對孩子來説都是缺一不可的,家長要配合老師,老師也要配合家長,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