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就目前來看,其重要程度甚至比高考還高。中考一旦失利,未能進入重點高中,基本上很大概率也就和985,211無緣了。
更為嚴重的是中考是一錘子買賣,不像高考,還有復讀的機會。某種意義上來説,中考決定了孩子可以上什麼樣的高中,而什麼樣的高中基本對應什麼樣的大學。
中考只有3種錄取方法,預錄、名額分配和裸考,其中,名額分配也是裸考的一種,只不過是本校學生之間的PK罷了。
這其中,最令人為難的是中考自招錄取,這其中有太多的“坑”,而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是第一次面對中考,很大可能會中招。如何規避這些“坑”,一位在名校常年帶畢業班的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
l自招門票的含金量相差很大
要參與自招,首先需要拿到目標學校自招的考試資格,也就是俗稱的門票。門票雖然完全一樣,但由於學生本身素質和學校不同,門票的含金量完全不同。
以上海四大名校之首的上海中學為例。一般情況下,上海中學大概會發出500張門票,自招錄取人數大概不到200人,錄取比例差不多達到了40%。
拿到門票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學霸級別的,40%的錄取率給了所有人極大的信心,都覺得自己非常有希望。
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每年上海中學錄取的學生中,它的嫡系初中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名額。一般情況下,3大嫡系預錄的名額佔到總名額的80%。
華育中學,每年的自招錄取人數大概在100名左右,上寶中學一般在40名上下,張江集團由於總人數較少,錄取人數一般在20人上下。
僅這3大嫡系,錄取人數就要佔到160人左右,再加上覆旦蘭生,市北理科也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能夠通過自招。
僅僅做一下簡單的加減法,就能清楚地發現,事實上,至少有半數以上拿到門票的學生,爭奪的僅僅是數量極少的預錄名額,其錄取率極低。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學校並不想通過一次考試來決定學生的歸宿,這其中有相當大的偶然性。
而那些嫡系初中呢?預錄尚未開始,參加自招考試的學生,他們從初二開始的成績,已經詳細地放在了上海中學自招辦老師的面前。
在這種情況下,頂級名校更願意在自招中招收那些一貫優秀的學生也就無可厚非了。事實上,在自招考試之前,這些學生早已經被內定了,這種內定依據的就是學生的實力。
應對的方法是,儘可能不做分母。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是否接到學校的電話確認參加自招考試,如果沒接到電話,自身也非名校出身,大概率屬於分母。
l自招向上跳一個檔次是否合理
自招考試,並不在同一天舉行,一般情況下,不同檔次的重點高中會選擇不同的日期開展自招考試工作,選擇的自由度非常大。
絕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會參加多場自招考試。一般情況下,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在自招中衝擊一下更高檔次的高中。
因為自招可以有多次選擇,即使衝擊失敗,多重選擇下,也不會失去和本身能力匹配的學校錄取的機會。
但實際上,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能夠達成願望的可能性非常低。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學校,在自招中,對目標生源都非常確定。
比如,上海中學這類頂級的重點高中,其目標生源早就被鎖定了。即使比頂級四大名校低一個層次的八大,也都有其自身的目標生源。
一般情況下,初中名校、競賽得獎、學校推優的學生,在自招中具備明顯的優勢,如果不是以上這3類學生,衝擊更高檔次的重點高中成功率極低。
因此,除了這3類學生,一般情況下,普通學生最好不要跨越檔次參加學校的自招,大概率會成為分母,除了浪費時間精力,沒有半點好處。
當然,接到目標學校確認電話或者是抱着開闊眼界的學生除外,前者不必説,基本會被錄取,後者同樣不會放棄匹配學校的自招考試。
l特殊學生的選擇
這裏的特殊學生,指的是2類學生,一類是理科偏科嚴重的學生,另一類是在重大考試中發揮極不穩定的學生。
對於這兩類學生來説,自招是最好的錄取方式。一旦錯過了,裸考中,前者完全不具備優勢,而後者太過於倚重運氣,結果相當不確定。
這兩類學生,最好在自招中和目標學校簽約,這樣能夠避免自己在裸考中的短板,在中考中爭取一個最好的結果。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否衝擊更高一個層次的名校,這兩類學生絕對不能放棄匹配學校的自招考試,甚至需要第一個檔次的學校保底,因為他們在裸考中不具備任何優勢。
一些建議:
中考自招考試,相對而言,是自由度最大的錄取方式。相對於其他2種錄取方式,自招更為精準,學生髮揮的餘地也更大。
但在自招中,學生身上的標籤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標籤甚至要高於個人能力。畢竟標籤就是各大高中選擇生源的重要依據。
名校初中、競賽得獎者、一模成績、學校推優等等,都是非常明確的標籤,一定要善於利用這些標籤,爭取效益最大化。
在自招中,不是拿到門票就代表有資格去爭取自招錄取名額,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有非常清晰的定位,才是自招取得滿意結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