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長改作業”後,還有幾個關鍵問題要釐清

叫停“家長改作業”後,還有幾個關鍵問題要釐清

圖片來源:教育部網站

“對於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在近日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

這段話,體現了國家層面鮮明的態度。據媒體梳理,從2018年至今,已有浙江、遼寧、海南、河北、廣東等至少10個省份教育部門出台相關文件“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有的地方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這些表態和做法,無一例外地收穫了好評。可見,苦批改作業久矣的家長真不少。

“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前不久,一位小學生家長因不堪批改孩子作業的壓力,“怒退”家長羣。雖然這種“另類”做法時不時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和反思,但多數家長還是沒有這個勇氣和能力,去拒絕教師的越界要求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依靠地方和國家層面的教育主管部門出台制度保障,並有可行的落實路徑。

叫停“家長改作業”後,還有幾個關鍵問題要釐清

但也要看到,不讓批改學生作業的負擔落到家長頭上,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有些問題還要釐清,有些事情還是要説明白。

首先,不讓家長批改作業,直接結果就是給家長們減負了。但如果更深層地想,為什麼教師要將本屬於自己的職責轉嫁給家長呢?原因很簡單:教師的壓力也很大。比如,一些教師承擔了大量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通過不讓家長改作業給家長減負當然沒錯,但如果不從整體考慮問題,給教師們也減減負,只怕嚴禁家長改作業的政策善意不能持續釋放。

在這方面,相關努力一直在進行中。比如,福建近日下發通知,“嚴格規範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報表填寫工作”“不得強制要求中小學校和教師(或通過學校和教師組織學生、家長)參與各類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點贊投票、人物評選、問卷調查、網絡答題等活動”,通過列出“負面清單”為教師減負。這有利於將教師從冗繁的雜務中解脱出來,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到本職工作中。

其次,各方對作業應該有科學認知。不讓家長批改作業,不是説作業不重要,而是要從“貪多”向“求精”轉變。

一個常識是,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對作業足夠重視是沒錯的,但現實問題是,大量存在的機械、重複等低效和無效作業,讓學生苦不堪言,“中小學生寫作業到深夜12點”的新聞不時出現。如何優化作業結構,提升作業質量,成為問題的關鍵。

對此,教育部提出,健全作業佈置的機制,如教師試做和麪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嚴禁懲罰性作業等。這些要求不僅減輕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更讓作業迴歸了本圖,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生態的全面健康發展。

第三,家長不批改作業,不是讓家長當“甩手掌櫃”,不代表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要。

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一對關心孩子學習的父母,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深刻的。從為孩子完成作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提供必要的後勤保障,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與教師和學校建立聯繫,隨時知曉孩子學習動態,配合進行相關的教育活動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親力親為。甚至,家長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都是一種教育。在不用批改作業後,家長們還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加法、做得更好,是值得思考的。

無論是家長批改作業屢被吐槽,還是家長羣時不時抖落一地雞毛,反映出的問題是相通的:家校關係混亂、職責不清。明確家長不用改作業,為解開這一團亂麻邁出了重要一步。事實證明,要凝聚教育合力,首先需要學生、教師和家長各司其職,再打好配合。

【來源:求智巷微信公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1 字。

轉載請註明: 叫停“家長改作業”後,還有幾個關鍵問題要釐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