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高的孩子,在上個月全省的生物競賽上榮獲了一等獎,大家都為小高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高興。但小高卻顯得憂心忡忡得説到:孩子喜歡生物,但是對其它科目不感興趣,偏科也導致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儘管小高多次慫恿孩子多去請教問題,孩子還是邁不出那一步。
其實,沒有誰是全面的,小高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專長,在生物方面的研究也是數一數二的,只是在生物的璀璨奪目下,其它的成就就顯得黯淡無光了。孩子過於放大自己的缺點,導致做什麼都不敢去嘗試,只願意活在自己的舒適區。所以家長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就必須瞭解其中的緣由。
孩子為什麼會自卑,受到侷限? 李玫瑾教授説:"自卑和自負同樣可怕,自負讓你無限膨脹最後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卑讓你無限縮小自己最後你的世界只少了你自己"。其中大意為:自卑的人,會變得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會很輕易的看到別人的優秀品質,而忽略自己的存在,老是放大自己的缺點,
陷入自卑和懊悔當中。
1、 家長的嚴格要求。
孩子不敢嘗試,通常情況下都是父母給到孩子的壓力過大,孩子自身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對父母的要求心生畏懼。進一步制約了孩子的行為,從而導致思維侷限,行動侷限,孩子也因達不到目標而自責。
2、 沒有安全感,害怕失敗。
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忙於學習,本該是最親密的親子關係,卻少了更多的溝通交流。再加上家長的詞不達意過分關心,孩子頓時會感到安全感缺乏,孩子害怕失敗,害怕得到父母不滿意的評價,可能在學校表現優異的孩子在家也會顯得唯唯諾諾,不敢説話。
3、懷疑自己,自信心嚴重不足。
孩子一方面會覺得事情本身的難度太大,那麼的高不可攀,心生退卻;另一方面,孩子也會自己質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完成這件事情的能力,自信心嚴重不足,思緒也變得混亂,沒有面對挫折和正視困難的勇氣。
因此,不論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多麼的優秀,多麼的卓越,但如果是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孩子也會很容易的陷入心理誤區。可能在本應該更好的基礎之上,掉下"神壇",所以家長要及時應對,否則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
孩子的懦弱自卑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呢?1、 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往後的生活做任何事情也都沒有主見。
主見很重要,這是孩子對事物的是否有自己的見解的評判標準。沒有主見也沒有自信,孩子遇到陌生的事物就會變得無從下手,害怕和自卑,在羣體遠離他人。
2、 親子關係的裂痕無法彌補,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對孩子產生影響。就像孩子不敢去嘗試,家長罵道:真沒用,這都不會,你還能做什麼。這些發泄式語言會極大的刺激到孩子的內心,也不喜歡父母命令式的教育,變得逆反父母。
3、疏遠父母,孤立自己。
逆反心理一旦產生,孩子便不再依賴父母,更多是自己獨自受委屈,也不會找父母傾訴衷腸。慢慢的也在有意的逃離父母的管控,不願意一起吃飯,不願意回家寫作業,在學校也同樣顯得孤僻。
其實,孩子出現了短板學科就應該變得自卑。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的做法如何,才是幫助孩子走出誤區的關鍵,保護孩子行為思想,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引導和激勵。
家長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打破常規呢? 木桶最長的一根木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個小範圍內成為制高點;對組織而言,憑藉其鮮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團的遊戲規則,獨樹一幟建立自己的王國。在這個注意力的時代,特色就是旗幟,突顯才能發展。與木桶原理求穩固的保守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種提倡特色突顯的創新戰略,要求企業能打破思維定式,一切向前看,找準自己的特殊優勢,開闢一個嶄新的天地。首先,家長要放低姿態,降低期望,幫助孩子制定目標。
平等的交流不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而是朋友之間的互相對話。家長更應該放低姿態去跟孩子談目標,談理想,告訴孩子:有自己的不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糾結於此,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品質。降低對孩子的期望,給孩子的壓力也就降低了,孩子也不會因為要求過高達不到,而患得患失。
其次,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表揚。
由於孩子的心性還不成熟,容易被周圍環境的影響變得恍惚,所以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成長動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同時也要給到孩子獨立自由的空間,也不要吝嗇語言上的讚賞,都會給孩子帶去極大的信心、成就感。
最後,多和孩子談心,分享自己對他的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有哪個家長不是這樣想的,也沒有哪個孩子不知道家長對自己的期望。但其實,正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才會導致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親子缺乏溝通,雙方都只是知道表面意思,更深層次的內容孩子不清楚,這需要家長主動出擊,多跟孩子談心,分析孩子的優勢特長,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不足,才會受到孩子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