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在皇位繼承這樣的國家大事上,明成祖朱棣可謂一點都不糊塗。雖然因為次子漢王朱高煦很像自己而曾經動了易儲的念頭,但朱高煦奪嫡心切,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已是令成組失望,他的蠻夫行徑已經註定了自己與皇位無緣。因此即便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皇太孫朱瞻基依然是不二的儲君人選。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皇太子朱標早逝,太祖朱元璋權衡再三,最後立皇孫朱允炆為儲君,是為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是通過推翻侄兒建文帝的政權而當上皇帝的。太祖在位時,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晚年的朱元璋不得不面對儲君問題。皇孫朱允炆還不到二十歲,面對他眾多已經成年,又手握邊關兵馬大權的藩王叔叔,年輕的朱允炆能否駕馭的了他們還是個未知數,這也導致晚年朱元璋一直在兒子與孫子之間徘徊,難以決斷是立兒子還是立孫子為儲君。

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而且不乏像燕王、寧王、蜀王這樣能力出色的藩王,因此,在皇太子朱標去世後,他的選擇其實是很多的,但是為什麼卻最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其實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來世俗的皇位繼承觀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太子既逝,太孫還在,只有在太子無嗣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其他兒子。二來皇太子朱標一直是他最疼愛的兒子,愛子及孫,故而最後還是把年輕的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作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為了使皇位能順利過渡,太祖在晚年又屢興大獄,藍玉一案,幾乎將僅存的開國功臣屠戮殆盡。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明成祖文皇帝系)

與太祖多子多福不同的是,成祖只有四個兒子,其中四子朱高爔幼殤,而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是仁孝文皇后徐氏(中山王徐達之女)所生,三子都是嫡子,都身份地位尊貴,立誰,似乎都站得住腳,畢竟嫡子的身份已經要大大高於庶子,“廢長立幼”在古代時有發生,因此成祖要想立在靖難之役中救過自己命的次子朱高煦為皇太子也無可厚非,是可以理解的。

皇太子朱高熾,很早就得了肥胖症和足疾,因為行動遲緩,需要兩個內侍攙扶,這就註定了他不能和兩個弟弟一起隨父皇馳騁沙場。靖難之役爆發後,世子朱高熾一直與謀士姚廣孝留守後方,曹國公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南軍攻打北平(今北京),世子朱高熾沉着冷靜,僅憑萬餘老弱殘兵硬是抵擋住了五十萬南軍的猛烈攻城,並等到了朱棣的援軍,最後大潰南軍,艱難的保衞了燕藩大本營,從這一點看,朱高熾除了難以馬上殺敵,但他的軍事才能其實絲毫不亞於他的兩個弟弟。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親近文官,為人低調謙和,與皇伯父,已故懿文太子朱標很像。眾多野史都以朱高熾過度肥胖和腿有殘疾,有損皇帝形象為由,武斷的認為善武的明成祖對皇長子並不滿意,而傾向於與自己一樣善武,在靖難之役中戰功卓絕的次子朱高煦,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身為燕王朱棣嫡長子,朱高熾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便被立為燕王世子,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更是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妄自廢長立幼,很容易動搖國本,因此,成祖生前雖然有幾次動了易儲的念頭,但終究還是沒有付諸實現。

可是,皇太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坐的並不安穩,他的弟弟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都有奪嫡之念,其中漢王朱高煦更是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熾幾次遭到成祖猜忌,其實都和朱高煦有關,但好歹是有驚無險艱難的保住了太子之位,最後順利登基,成為大明第四位皇帝,只是可惜,在位不到一年便駕崩。我們現在大膽做個假設,假如皇太子朱高熾先於成祖去世,朱棣會選擇漢王朱高煦還是皇孫朱瞻基呢?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靖難之役,年輕的建文帝難以對抗掌握兵權的藩王叔叔)

這樣的難題,早在朱棣的父皇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便面對過,皇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太祖白髮人送黑髮人,為此哀痛不已,但痛歸痛,儲君還是要立的。太祖有子二十幾個,可選擇的很多,但自古以來,“兄終弟及”這樣的皇位繼承方式都不是主流,嫡長子特殊的地位就註定了皇位要在這一脈代代流傳。太子雖故,皇孫還在,雖然皇孫朱允炆還很年輕,難以獨當一面,但朱元璋最後還是遵循古制,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果然,朱允炆繼位後執意削藩,導致藩王自危,一向頗有野心的燕王朱棣乘機在北平起兵,最後推翻侄兒的統治,自己當起了皇帝。可見,尊古制立皇孫並非是萬全之策,明成祖自己就是通過推翻侄兒的統治才當上皇帝的,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成祖似乎在皇長子朱高熾去世後,更傾向於立皇次子漢王朱高煦為嗣君。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影視劇中陰謀奪位的漢王朱高煦)

但事實是,成祖的子嗣實在是太少了,漢王朱高煦是他最喜愛的兒子,但是這個兒子也實在是不爭氣了,行事放縱,野心勃勃,多次構陷太子,害死名臣解縉。按照慣例,藩王不得久居京師,朱高煦原被封為漢王,成祖命其就藩雲南,但他找各種理由推脱,長期逗留京師。永樂十三年(1415年),成祖又將他改封在離京師不遠的山東青州,結果他仍不願意動身,還怏怏不樂的説:“我有何罪,置我瘠土”。成祖這才懷疑他有奪嫡之意。永樂十四年(1416年)北征回京的成祖收到了很多朝臣彈劾漢王的奏章,他不在京之時漢王竟幹下幾十件不法之事,盛怒之下的成祖甚至準備將朱高煦廢為庶人,皇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多次向父皇求情,最後,成祖削去漢王兩護衞,一年後,勒令漢王就藩青州,在封地,朱高煦依然心存怨念,更加着急的策劃謀反。

漢王朱高煦惡行累累,與忠厚仁孝的皇太子朱高熾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向精明的明成祖朱棣不可能看不出兩個人性格上的差異,倘若讓漢王繼位,指不定會出現一個足以讓大明王朝傾覆的大暴君。漢王朱高煦好武無德,雖然有成國公朱能和駙馬梅殷的支持,但見慣了漢王囂張跋扈的朝臣此時卻空前的團結,因此,即便假設皇太子朱高熾早於成祖去世,相信朝臣也會全力擁立皇長孫朱瞻基為儲君。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被明成祖寄予厚望的皇孫朱瞻基,後來成為大明第五位皇帝)

更何況,朱瞻基和朱允炆雖然都是皇孫,差距卻不是一般大。據説,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皇太祖武皇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着權利,在將大圭賜給朱棣的同時,朱元璋還殷切的告訴他“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後,正在回憶夢中之景時,有內侍報喜説世子妃誕子了,朱棣大喜,夢中之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自此以後,朱棣對這個皇孫格外疼愛,而朱瞻基幼年便聰慧過人,深得皇祖父喜愛,成祖或北征,或巡視北京,朱瞻基大都跟隨左右,這些實戰經歷對於朱瞻基以後登基親政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可以説成祖很早就開始了對皇孫朱瞻基的培養,雖然對皇太子朱高熾並不太滿意,但早慧過人的朱瞻基無疑給了朱棣莫大的心理安慰。

與太祖朱元璋愛子及孫最後選擇皇孫朱允炆繼承大統不同,成祖完全是因為偏愛皇孫朱瞻基而最後堅定嫡長子作為大明儲君。時任內閣學士解縉在與成祖密話之時,一語雙關的説了三個字“好聖孫”,讓成祖下定決定將皇長子朱高熾立為皇太子,這是永樂二年(1404年)的事,這麼做,也是直接確立了長孫朱瞻基未來儲君的地位。即便之後漢王朱高煦再怎麼折騰,陰謀爭奪儲位,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的地位都已經不可改變,因此假設朱高熾早於朱棣去世,漢王也絕對不可能取得儲位,在“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宗法觀念下,朱瞻基的儲君地位穩如泰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7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果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能夠繼位究竟是朱瞻基,還是朱高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