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孩子童年時候父母要儘量對孩子好一些,讓他們在小時候儘量快樂。因為長大以後孩子會遇到很多痛苦,那時候,小時候的快樂就會成為他們最美好的回憶。

家庭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所以孩子的童年就應該是快樂的,不要給孩子強加那麼多東西。把時間跨度放長一點看,讓孩子的童年那麼忙碌沒什麼用。童年多給孩子自由快樂的時間,讓孩子去探索去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童年的大量時間應該放在這。

現在的家長讓孩子童年那麼忙碌,給孩子提那麼多的要求,其實是脱離了孩子當前的一個認知的侷限,換句話講,父母永遠在錯位,讓孩子在該玩的時候去各種書山字海,當孩子真的該書山字海的時候,她乏了,她開始玩了,她開始不學習了,她開始早戀了。因為你讓她太早幹了她不該乾的事情。

家庭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你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温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關於孩子的成績,父母既是孩子學習的一個動力,本身也是他成績結果的一個歸因。其實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這一輩子是緣分,你們之間真正能相處的時間很短。小的時候你要照顧他,他有了自我意識,自己開始有更強的獨立精神以後,你可能管不了他了。工作以後他來看你,已經變成了你的一種奢望,你們真正能相處的時間我相信就幾年吧。

她還要上學,你還要上班,真正在一起的時間,還有睡覺的時間,可能幾年都沒有。這就是你們一生的緣分,你何必給他上這麼多枷鎖呢,大家都活一輩子。換句話講,他過得好不好跟你沒關,你覺得你過得好不好,你要怨你的父母嗎?

所以做好你的事,做你能做的事,剩下的孩子自己努力就好了。

你做好你的事,你開心了,孩子就會開心。孩子是父母的印隨效應。孩子是你的影子。

紀伯倫的詩中説到

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不要試着去規劃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未來屬於他們自己。

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知識每四年就翻一倍。

所以我們每一代人都會顛覆上一代人,就像上一代人顛覆上一代人是一樣的,我們無法為下一代人描繪出他們的圖像、他們的路徑和他們的價值觀,十年前沒有微信,二十年前沒有支付寶,你能想象到嗎?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任務,就像我們的父母,他們那個時代光是把我們養大就已經竭盡全力了。而如今我們都解決了基礎的生活問題。我們的下一代應該是什麼樣呢?讓她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吧。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心中才有動力,這樣成長下去,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力,才能在未來不為生存而奔波。

要不然,我們每一代都是從小給孩子報各種班,讓孩子努力學習,然後考上不錯的大學,出來做着不喜歡的工作,成天接受996的福報。孩子有了孩子繼續循環。這樣正常嗎?

家庭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一點都不正常,如果是這樣,我們和曾經那些放羊的有什麼區別?父母、孩子生活在循環中。其實真沒區別,只不過是時間場景發生了變化。

我們既然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就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情吧。在未來競爭壓力逐漸變大的社會中,孩子只有做自己喜歡,才能有足夠的熱情與動力去鑽研學習,從而具有超出普通人的競爭力。

坦白的講現在的學校教育基本都是失敗的,那少部分相對成功的學校教育説實話,成本不是我們可以支付的。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家庭教育去彌補。所以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孩子真的喜歡什麼不是你們給強加的興趣班,問孩子以後想走什麼樣的路,剛開始孩子不知道,給孩子時間讓她自由的探索,讓孩子通過不斷的試錯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志向,家長的作用應該是再者過程中兜底,不是太過在意當下的成績,不要將孩子當作家長攀比的工具。

【注:志向不是孩子作文中寫的那些想當警察,老師之類的。這叫念頭,念頭一瞬間可以有十萬八千個。但志向是心中所向。

家庭教育應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家庭教育: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