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徐志摩諷刺妻子是鄉下土包子,逼她墮胎,離婚卻後讓他高攀不起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徐志摩厭惡妻子是鄉下土包子,逼她墮胎,離婚後讓他高攀不起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被温柔以待,走到最後;亦不是所有的牽手,都能談笑風生,相依相守。民國時期文藝人的沙龍,他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她是温婉賢淑的大家閨秀。貌似金玉良緣般的結合,可到底,她還是看錯了人,如果在婚姻中手拿一副爛牌,如何贏牌?在這個問題上,想必是沒有幾個女人能做到她那樣吧?翻看古今案例,張幼儀的反擊無疑是最精彩的……
1912年,張家名門世家、徐家富甲一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徐志摩和張幼儀結了婚。二人的結合,可謂門當户對。豪華的婚禮轟動一時,數百桌的喜宴、絡繹不絕賀喜的親朋……當眾人還在津津樂道這場強強聯手的婚姻時,生活中的他和她,卻早已摘掉了華麗的面具,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一年,他18歲,她15歲;她愛他,但他不愛她,他們倆的婚姻註定會起波瀾。
1918年,徐志摩歐美遊學,浪漫詩人的秉性使他厭惡這種舊式的包辦婚姻,他更想要的是自由戀愛、風采奕奕的新式女郎,恰恰相反的是,“温婉賢良”是那個時代女子的標配,舊時代拘謹的簾中婦,身為大家閨秀的張幼儀也不例外。徐志摩厭惡的稱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新派文人的包辦婚姻,使得張幼儀成了徐志摩反抗封建婚姻的犧牲品……
1920年,張幼儀不遠萬里來到徐志摩身邊,他的反應簡直讓人傷透了心,不僅沒有絲毫的期待,反而更多的卻是不耐煩、面無表情。生活中,徐志摩不願與妻子單獨相對,甚至找了個留學生同住。張幼儀隱忍着丈夫種種的冷漠、嘲諷,心中不斷重複着那些話:我為他生了兒子,我孝順的服侍他的父母,我永遠是原配夫人……我已經做好準備接納他納妾的準備!張幼儀隱忍並沒有換來同等的回報,等待她的卻是一紙離婚協議。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選擇和張幼儀離婚,對已有兩個月身孕的張幼儀來説,這句話無疑是晴天霹靂,張幼儀驚慌失措得無以復加。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感情早已覆水難收,對身懷六甲的妻子絲毫沒有憐惜之情,一句“把孩子打掉”,準備將二人的紐帶剪斷。舊時代思潮下,打胎除了是件危險的事情,更不被社會接受。張幼儀無助的對徐志摩説:“我聽説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卻換來徐志摩那句“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難道你看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張幼儀徹底死心了。在外人眼中,徐志摩豪爽瀟灑,謙恭得體,但唯獨對張幼儀,冷酷無情。
1922年,張幼儀在哥哥的幫助下在柏林生下孩子,卻換來徐志摩決絕的一紙離婚協議。1922年是張幼儀最黑暗的一年,大多數國人都認識了她,因為她成了民國以來以新式離婚的第一人。在簽字的那一刻,張幼儀終於明白,委曲求全的婚姻帶來的只有傷痛和侮辱,她放棄了對徐志摩的心存幻想,她毅然決然的放棄離婚協議上的5000塊贍養費,她一分錢不要。
1925年,張幼儀遠赴德國學習,後又管理國家社會黨財務,張幼儀靠自己的兩隻腳站起來了,然而命途多舛的她又經歷了喪子之痛……她背後的堅強和努力逐漸贏得了前夫徐志摩的尊重,離婚後的張幼儀讓徐志摩高攀不起。
1931年,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失事,林徽因將飛機殘骸掛於卧室以供悼念,而髮妻張幼儀則是冷靜果斷的處理葬禮、侍奉徐志摩的雙親、撫養年幼的兒子、管理徐家的產業……儘管徐志摩對她深深地傷害,張幼儀仍願意履行接下來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