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東、西方惺惺相惜的兩個皇帝:康熙與路易十四
當西方科技發展時,東方有位君主對此頗有興趣,還請了來華的傳教士教授他相應的學科知識。因此,通過傳教士的“中間人”作用,使得中西方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交流。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高壽皇帝,雖年幼登基卻是深諳治國之道,平息內亂、拓展疆域,經過幾十年的統治,使中國再次呈現出了繁盛生機。
而康熙也不是一個只讀經史之人,他對於世界有着一種天然的好奇。當時,康熙和歐洲來的幾位傳教士接觸後,覺得有些學科很有意思,比如:數學、物理和天文。因此,康熙任命傳教士南懷仁為他的第一任數學老師。
康熙是個務實之人,他看到了自己的那些官員在曆法較量中敗給了湯若望,而要掌握這些知識學數學就是第一步。作為皇帝都能如此好學,這在這些傳教士眼中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於是,他們趕緊寫信給羅馬教廷,讓其再多派些傳教士來中國,這裏的皇帝實在太開明瞭。
這已經不是傳教士第一次向歐洲介紹康熙皇帝,雖然信件內容在歐洲引起了極大反響,但真正有行動的只有法國的路易十四。也許,他們二人有着某些相似處,如:都是年少時就做了皇帝;對文化藝術的偏愛等等。更為關鍵的是,這二位都見證了國家在自己手裏走向強盛。
當然,有一點是康熙沒有的:路易十四之所以在當時被看作一個奇蹟,因為他父母結婚後二十三年都沒有子女,而路易十四本人的壽命,又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都要長,於是,路易十四的繼位者,就到了他的重孫路易十五身上了。
可以説,路易十四本人對於中國文化有着不一樣的情節,就在他人熱衷於中國瓷器時,路易十四更加偏愛中國式樣的傢俱,就連修築的特里亞農宮(為其情婦蒙特斯潘夫人所建),模仿的都是中國建築風格。當時,路易十四就決定派傳教士訪問中國,為此他還準備了不少禮物,當然都是康熙喜歡的,有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天文儀器,還有一些數學儀器等。
1685年3月3日,路易十四派出的六名使節正式出發,這一段旅程很是漫長,一直到1687年7月23日才抵達浙江寧波,其中的一名使節還被泰國國王留下了。第二年的2月7日,其他五人來到北京,準備覲見康熙。當時,康熙對於這些傳教士的到訪,表現出了莫大的歡喜。
康熙允許他們在中國自由傳教,還讓其中的張誠和白晉做了自己的科學顧問。他們不但向康熙講解一些天文現象,甚至,還講解到了人體解剖學,以至於,連康熙的瘧疾就是使用了他們帶來的金雞納霜治好的。1708年,張誠等人建議,用經緯度法來繪製地圖。
當時,中俄邊境有紛爭,張誠就參與了談判。在他看來,中國原有的繪圖技術實在太落後了,非常不精準。於是,他用了10年的時間,在法國傳教士和中國官員的齊心合作下,《皇輿全圖》完成了,這在當時可是亞洲的最高水平。
在這期間,這些法國傳教士和康熙的相處很是和諧,康熙的好學態度讓這些傳教士心生佩服,向路易十四彙報時,他們更是將康熙誇成了“是法國之外的另一位偉大人物”。
康熙在和這些傳教士相處中,對歐洲的好感也是增加了不少,要求法國再多派些傳教士來中國。有意思的是,白晉明明是路易十四派出的使節,康熙卻任命他為中國特使。白晉返回法國,康熙也給路易十四準備了禮物,是300多卷中文書,那時全法國也不過23冊漢文書籍。
此外,白晉自己還撰寫了一本書《康熙帝傳》。在這部書中,主要是描述他和康熙接觸的種種事情,他説:“康熙不但關心西方的科學、西方的文化,更愛聽他們談及路易十四的偉大成就。”簡而言之,這部書就是藉着對康熙的褒獎贊譽自己的國王路易十四。
傳教士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路易十四收到禮物,在仔細聽了康熙的一些事蹟後很是高興,決定再派傳教士去往中國,還給了白晉1萬法郎為康熙準備禮物。1699年,白晉帶着15名耶穌會士再一次來到了中國。
後來,路易十四還寫了一份親筆信,可惜的是這封信沒有發出,永遠待在了宮廷密檔裏。康熙和路易十四,通過傳教士做“媒介”相互“認識”了對方,雖然無緣會面但卻並不妨礙中法交流,也使得中國文化在歐洲掀起了百年熱潮。
法國學者維吉爾·比諾曾描述説:
“當人們翻閲18世紀法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撰寫的作品、遊記或報刊文章時,會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名字是如此頻繁地出現,激起了那麼多的讚譽之詞。”
只是,康熙之後的子孫並沒有繼承康熙這份對科學的熱愛,若不然怎會以悲慘的結局收場?回過頭來看更早的王朝,鼎盛時期都有科技力量的支撐,不發展就落後,落後就註定捱打。
當然,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路易十四,他們都是那個時代偉大的帝王,也只有這樣的帝王才會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從而,促進本國的發展成就一片盛世。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六·本紀六·聖祖一》、《大清聖祖仁皇實錄》、《路易十四時代》、《歐洲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