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前後三巨頭聯盟,來看羅馬共和制的終結,究竟有何前因後果?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經典

羅馬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財產,也給歐洲的近現代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羅馬的制度和法律至今依舊是很多西方國家的建立基礎,是他們建立自己的制度和法律的最初藍本。所以羅馬的歷史一直都是歐洲歷史中完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羅馬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制度之一,羅馬的共和制是因為經歷了王政時期的暴政而被迫建立的。推翻了王國的羅馬內部社會矛盾較為尖鋭,貴族和平民階級的利益並不相通,所以雙方達成了妥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符合當時各階級利益的最初的羅馬共和制,這是最早的三權分立制度之一。羅馬人建立了一個複合型的政治制度,這個體制十分有效地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但是羅馬共和國自建立以來就不留餘力的對外擴張,所以隨着領土範圍的逐漸擴大,原本屬於奴隸主階級的共和制度也沒有辦法再適應整個帝國,所以在羅馬的這片土地上,帝國制度的出現也就是不可阻擋的。

共和制度的終結並非是一朝一夕的,共和制向帝制的過渡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也是一個近乎無可阻擋的歷程。

眾所周知,羅馬文明也是希臘文明的一部分。所以羅馬人的共和制有着十分鮮明的古希臘文明制度特點,也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雖然説羅馬的共和制度在原先希臘奴隸制民主制度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是依舊沒有脱離原先的侷限性。這種制度只適合小國寡民,在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少的時候是較為適用的,但是隨着領土範圍的不斷擴大,人口的不斷增多,這種制度也就不適合於整個國家了。因為這種制度不可或缺的就是伴隨着行政效率低下和腐敗問題嚴重。


羅馬共和國的制度從基本上來説是分成三個不同的階級,也就是最早的三權分立型政治結構。最上層就是代表大奴隸主階級的羅馬貴族,這個階級的人數非常稀少,只佔羅馬總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就是由政治精英組成的政府,以及最普通的羅馬公民。而且羅馬的公民權還有所限制,必須擁有一定的財產而且長期居住在意大利本土才可以擁有公民權。但是隨着羅馬共和國的不斷擴張,公民只佔整個共和國人口的一小部分,這對於國家來説是十分不利的,共和國在海外的諸多殖民地根本享受不到他們應有的公民權利。


而且共和國一直沒有將奴隸制度廢除,在共和國末期,整個國家有1/3的人口都是各族奴隸。並且海外殖民地與共和國之間的離心力也逐漸加深,甚至在共和國內部發生了數次起義,雖然説最後都被共和國的強大軍力鎮壓了下去,但是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是無法消除的。共和國的衰落在此時已經沒有辦法逆轉,因為共和國的體制確實不適合一個龐大的國家。


隨着格拉古兄弟改革開始,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就已經近乎是無可避免的。格拉古兄弟試圖在元老院內部掀起改革,將新的勢力引入元老院內部而斷絕原先奴隸主階級對於共和國上層權力的壟斷,但是最後卻因為貴族還擁有着龐大的勢力而失敗。但是他們卻拉起了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序幕,隨着蘇拉就任了共和國的終身狄克推多到馬略改革,共和國的勢力都在不斷地下滑,共和國的滅亡已經無法挽回了。雖説保守派人士曾經試圖鞏固羅馬共和國的內部穩定,但是嘗試還是因為歷史的大勢而走向失敗。

隨着前三巨頭時代的開始,羅馬的共和制開始逐漸向帝制過渡,這是後來帝國建立的基礎。

隨着羅馬共和國的不斷衰落,在共和國政局中的三個龐大勢力決定進行同盟共同對抗元老院,將整個共和國的權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們就是克拉蘇,龐培和凱撒,這三個人都是共和國的重要人物,他們在共和國內部都有着非常龐大的聲望和強大的勢力,他們如果聯起手來已經足以對抗整個元老院。


三巨頭中的克拉蘇本人擁有着極高的經商天賦,他從自己的父親手上繼承了一筆不菲的財產並且發揚光大,成為了羅馬共和國國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同時,他利用自己在財產上的優勢不斷的為自己的政治道路鋪路,甚至一度成為了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執政官。而龐培是一個非常有軍事天賦的將領,他在平定地中海海盜和多年的戰爭中為羅馬共和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當時的羅馬共和國有很多軍隊都是效忠於龐培的,這也是龐培勢力的基礎。


而重點要説的凱撒則不一樣,凱撒出生於羅馬的貴族世家,從小就在政界展現了很高的天賦,凱撒本人先後就任了羅馬共和國的市政官,大祭祀,大法官,執政官等高官,在羅馬政途順風順水,在執政官任期結束以後到高盧地區擔當總督,將整個內外高盧平定收歸到羅馬共和國的掌控之下。凱撒本人不管是在政界還是軍界都有着不小的勢力,再加上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很多的支持者,在羅馬共和國末期,這三位就是羅馬最有勢力的人。


他們三個人的結盟從某種意義上架空了整個元老院,獲得了共和國的最高權力。但是隨着克拉蘇的死亡,三巨頭同盟之間的內鬥也會越發白熱化。克拉蘇在就任敍利亞總督之後,就率軍遠征帕提亞,但是在戰爭中戰敗,連克拉蘇本人也戰死沙場。三巨頭中的克拉蘇死後,三人之間所保持的平衡也自然終結了,對於凱撒龐培來説,只有一個人可以獲得共和國的最高權利,所以內戰爆發了。這場慘烈的內戰,因為龐培自身的指揮失誤和猶豫不決,凱撒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在內戰結束之後的凱撒成為了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又一位終身迪克推多。獲得了最高獨裁者的稱號。但是好景不長,凱撒在一次元老院會議中,被自己的侄子刺殺,前三巨頭同盟由此結束,共和國似乎已經得到了挽救,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假象罷了。

後三巨頭同盟的建立,象徵着共和國的徹底終結

凱撒去世以後,他的政治遺產被自己欽定的繼承人屋大維和兩個戰功累累的部將所繼承,這三個人也達成了新三巨頭同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後三巨頭同盟。象徵着羅馬共和國的徹底終結,他們的同盟是在凱撒的政治遺產之上建立的,而且後三巨頭同盟在政治上是被公民大會所正式承認的。後三巨頭可以有權任命羅馬政府中的任何一個官員,而不用通過公民大會的選舉。


但是後三級頭同盟也並不是一團和氣,屋大維,李必達和安東尼之間必然只能有一個人成為最高的統治者,而且三人之間的力量也非常不平衡。凱撒直接繼承人的屋大維掌控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和海外的部分殖民地,而李必達和安東尼則各自在西班牙和埃及有着自己的勢力,三個人之間的勢力並不平衡,李必達的力要遠遠弱於屋大維和安東尼,所以很快就被兩個人所清場,這也使得後三巨頭同盟很快就陷入了不平衡。


擁有大半個羅馬共和國的屋大維和坐擁共和國東方的安東尼之間必然會有一場戰爭,公元前32年,屋大維利用安東尼逐漸墮落腐化的契機向安東尼宣戰。羅馬共和國再一次陷入內戰,安東尼最後在戰爭中失敗,他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而屋大維卻獲得了整個共和國的最高權柄。他在成功以後並沒有選擇成為迪克推多,而是選擇建立新的帝國制度,這象徵着共和國走出了歷史的舞台。


總結:羅馬共和國的覆滅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的覆滅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帝制在當時更符合羅馬人,這是有着其歷史特性的。共和國本身的政治缺點導致他只能兼顧一小部分羅馬人的利益,而絕大部分的羅馬人都被排除在了這個即得利益體系之外。

同時,隨着一個又一個的強權政治人物的出現,共和國的體制也在不斷地受到這些強權政治人物的衝擊。這些政治人物渴望在現在的羅馬中獲得更高的權利,不願意在受到元老院的鉗制,而帝國的建立確實給羅馬帶來了新的輝煌。所以帝制並不是羅馬歷史的倒退,反而是前進,必畢竟一個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的建立,確實穩定了當時的羅馬社會。

參考文獻

《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帝國》

《論奧古斯都元首制的政治特色》

《前三巨頭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