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上學的孩子,都需要經歷考試,考得好自然皆大歡喜。考的不好,不僅自己自責,可能還要被爸媽批評,孩子們表示:可太委屈了!
孩子們考完試,有些家長會幫着孩子一起分析試卷錯題,幫孩子弄懂錯題,爭取讓孩子下次不再犯。
不過,家長偶爾也有迷茫的時候,看着試卷上的紅叉叉,陷入沉思:這到底是題目錯了?還是孩子錯了?還是我錯了?
站着的青蛙是不是青蛙?小學生被扣12分委屈大哭:老師打印錯了
最近,就有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孩子的考試題目,畫面中的孩子正在委屈大哭,和媽媽哭訴:這題她沒有錯。
題目叫做“列算式,寫口訣”,圖上畫了幾隻青蛙,旁邊有不少填空題“兩隻青蛙 幾條腿,四隻青蛙 條腿?”
咱們大人看到這個題目,一定可以一秒作答,這有什麼難的?“一隻青蛙四條腿,兩隻青蛙八條腿。”這口訣可是咱們從小背到大的!
小女孩的媽媽也這樣想,但是小女孩顯然不這樣想。
媽媽:見過青蛙嗎?長啥樣?
小女孩:“見過,青蛙是趴着的,但試卷上的青蛙是站着的。”“趴着的是4條腿
站着的是2條腿。”
媽媽:那這前面2個是啥?
小女孩:“後面2個是腿,前面2個是胳膊,是他打印錯了,他畫的2條腿,胳膊不是腿”
“我本來能考100分的,他這畫的2條腿,我也跟着寫2條腿,我也沒錯啊,那站着的青蛙還是不是青蛙啊?”
小女孩一邊哭,一邊闡述“站着的青蛙是2條腿”,滿臉淚水,哭的特別傷心,讓人看了又矛盾又心疼。
網友對此事,也是爭議不休:
“支持孩子,大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樣,不能判定孩子錯。”
“錯就是錯,青蛙再怎麼站着他也是四條腿,不會因為他站着,前腿就變成前手了,能夠站立的動物多了去,比如貓,狗,熊,等等,但你能把他們的前腿説成是前手嗎?”
“我覺得應該以題裏畫的青蛙為準,如果沒畫,就以現實為準”
“畫的不行就別畫了,直接出題不行嗎?一隻青蛙四條腿,兩條青蛙幾條腿?這樣的題目就拿不出手了?”
老師用圖畫出題,可能是為了方便孩子數“幾條腿”,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對於手、腳的特徵認識。
孩子的思維和大人是不一樣的,這個小女孩,她選擇以自己看到的事實為基準,孩子覺得,只有在地上站着的才是腿,所以默認了“一隻青蛙兩條腿。”
再者,孩子可能沒有見過真正的青蛙,平時見到的青蛙都是書本上的插圖,姿勢各異,五花八門,孩子對“青蛙有4條腿”的認知不準確。
所以,做錯了題目,丟了12分,真的怪不得孩子,孩子感到委屈大哭也是可以理解的。
應試教育下,考試分數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我們不難理解這項標準的良苦用心,但是卻也衍生出了許多弊端!
這樣判分有何弊端?
1讓孩子失去個性
不少人認為,忽略孩子的想法,用“固定標準”判斷孩子的對錯,會使孩子思想僵化,失去個性。
一昧死記硬背知識,牢記得分標準,會不會令學生失去了發散性思維,減少表達自己的勇氣,逐漸不敢獨立思考?
2.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應試教育下,老師和家長都下意識的看重成績,孩子可能會因為思維差異,在試卷上丟了分,進而因為得分低,自信心受到了打擊。
這些情況,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面對類似的情況,家長應該給予正確引導,讓孩子規避這些弊端帶來的不良影響。
家長應該如何做?
1.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調整
孩子考試失利,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很容易陷入悲痛的情緒之中,作為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發泄的時間和機會。
2.和孩子將題目捋清楚
等孩子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商量錯題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答案標準”,家長可以和孩子解釋“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打分?”“這樣打分的依據是什麼?”
家長可以鼓勵安慰孩子,“這次考試的分數不代表一切”,對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進行表揚。可以想辦法帶孩子看真正的青蛙,認識真實青蛙的形態。
總之,事在人為,家長可以採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寬慰孩子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解釋。
3.和老師進行溝通
孩子願意和家長哭訴受到的委屈,但是老師並不一定知道,老師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出題和打分,給小朋友帶來了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聯繫一下老師,向老師闡明孩子的解題思路,與老師商量如何寬慰孩子。
孩子之所以哭泣,不僅僅是因為被打了低分,還因為老師的否定,家長可以用和善温婉的態度,給老師提建議。
讓老師對孩子的思考進行肯定,誇獎孩子做題認真。孩子得到肯定之後,內心的委屈也會逐漸消散,情緒也會恢復正常,應對下一次考試。
兜媽寄語
孩子做題目時認真思考,卻因為和大人的思維差異被扣了12分,青蛙2條腿還是4條腿,也因為題目配圖發生了爭議。
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後,應該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和思維發展,對孩子進行鼓勵,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和孩子一起將題目捋清楚,讓孩子知道,他的努力是不會被辜負的!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