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意大利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奧地利在意大利有着強大的勢力,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清除奧地利的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實現國家統一。自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起,一些進步的資產階級開始為意大利的統一而奔走呼號。
一八四八年三月十八日,維也納的三月起義在意大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米蘭人民開始行動起來了。他們高喊着“要獨立,要自由”的口號遊走於街頭,在街道上築起了堡壘,和奧地利軍隊奮戰五晝夜,取得了勝利。資產階級民主派和自由派成立了政府。在米蘭起義的同時,威尼斯也發生了革命運動,奧軍被迫撤走。從而,各地人民紛紛響應,組織志願軍對抗奧軍。在羣情激昂的情況下,意大利各邦統治者也積極行動起來,爭取意大利的獨立。三月二十三日,撒丁國王首先對奧宣戰,其他各邦相繼響應,在革命志士加里波第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奔赴戰場。
“打倒奧地利,我們要獨立!”大軍一路上高喊口號,所向披靡,連續擊敗奧軍。但是,隨着勝利的即將到來,意大利內部各派開始勾心鬥角,爭奪勝利的果實,削弱了力量,軍隊士氣也開始下降。奧軍乘機反撲,七月二十二日,在庫斯托薩向撒丁軍隊發動進攻,撒軍大敗。八月九日,與奧地利簽訂停戰協定,倫巴底、威尼斯、摩德納與帕爾馬等地又淪於奧地利統治之下,第一次對奧戰爭失敗。
第一次對奧戰爭失敗後,資產階級民主派認為應該改變對奧策略,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他們提出通過民族戰爭,以廢除專制制度,實現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完成統一的方案。他們的號召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熱烈響應。
一八四八年十一月十五日,羅馬人民舉行起義,很快控制了羅馬局勢,教皇庇約九世化裝成僕人,狼狽出逃。一八四九年二月五日,羅馬召開議會,宣佈羅馬為共和國。三月又選出以馬志尼為首的三執政,掌握政權。在羅馬革命的影響下,佛羅倫薩也舉行起義,推翻了奧地利的統治。
意大利革命的蓬勃發展,使撒丁國王大為恐慌,他擔心轟轟烈烈的革命將會危及他的統治,於是,在一八四九年三月十二日再次對奧宣戰,企圖轉移人民的視線。由於沒有精密的籌劃,準備又不充分,三月二十二日,諾瓦拉一役,撒丁大敗,和奧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從此,意大利的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四月,君主派在佛羅倫薩發動政變,奪取了革命政權。五月,兩西西里王國用武力恢復了在西西里島的統治。
羅馬教皇的傾覆,引起歐洲列強對羅馬共和國的敵視。一八四九年四月,法、奧、西等國派兵前往干涉,加里波第指揮軍隊沉着應戰,終因寡不敵眾,在七月十三日被擊敗,教皇重新恢復了對羅馬的統治。
羅馬共和國被顛覆後,威尼斯還繼續孤軍奮戰,但孤掌難鳴,由於沒有廣大羣眾的支持,也於八月二十二日陷落。至此,意大利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革命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