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是不是吹牛?真實情況是?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要直搗燕山。真實歷史上,吳三桂的360萬大軍是不是吹牛?他實際反清時有多少兵馬?

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是不是吹牛?真實情況是?

吳三桂起兵反清

我們先來看看吳三桂的反清檄文(部分):

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賊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後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之顛跌,文武瓦解,六宮諮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塗炭,臣民側目,莫敢誰何,普天下竟無仗義之師。傷哉!國運夫曷可言!本鎮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與有血,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定盟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先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遁逃,痛心君父重仇不共戴天,勢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幸而賊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擇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謝夷人,不意狡虜再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踞燕京,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迎狼之非,莫挽報薪救火之誤。本鎮刺心嘔血,追悔莫及。。。。。。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力義舉。卜取甲寅年(康熙十三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啓,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刻期併發。

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鄭(經),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鴕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本鎮幸甚!天下幸甚!

從以上這篇反清檄文可以看出它頗能鼓動人心,這裏面也提到了水陸大軍360萬,直搗燕山,當然也包括了耿精忠、鄭經的兵馬。這篇檄文裏面包含了四層意思:一、它以亡明號召天下,利用剃髮易冠所形成的民族矛盾鼓動反清;二、聲稱吳三桂降清為借兵復仇,乃不得已之舉;三、説明吳三桂借兵後曾與清人有盟約,欲立明太子為君;四、吳三桂在雲南為養晦待機,伺機反清。下面將逐一分析吳三桂以及支持他的兵馬數量:

一、順治元年到順治十六年(1644-1659年)

1644年對明清兩朝來説是命運轉折的一年,這一年明朝滅亡,清朝定都北京。鎮守山海關和寧遠的明朝總兵吳三桂原本有5萬左右關寧鐵騎,吳三桂統率的這支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精鋭的部隊。1644年3月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派人送重禮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有意投降李自成。誰知,在本路上,吳三桂聞知父親吳襄被農民軍嚴刑拷打、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衝冠一怒,調轉馬頭,借清兵征剿農民軍,並且剃髮降清。

經過山海關大戰,吳軍、清軍聯手大敗李自成農民軍。李自成逃回北京後,匆忙當了一天皇帝,然後放火燒了宮殿,然後帶領大軍往西逃跑。多爾袞下令吳三桂追擊李自成農民軍。李自成農民軍由於攜帶的東西過多,行軍速度很慢,而吳三桂窮追不捨。很快雙方一交戰,李自成就又敗了。很多原本投降農民軍的原明朝官員與地方的地主武裝紛紛倒戈,攔截農民軍撤退。農民軍兩面作戰,傷亡、逃跑、潰散、投降,大量減員,實力不斷遭到消耗。而吳三桂見李自成一次,就打贏一次,一路殺死、俘虜和收編了大量農民軍,實力不斷增強。

順治元年十月,順治帝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授予冊印(多爾袞在山海關之前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是口頭封的)。吳三桂受封為平西王,標誌着他徹底降清。李自成死後不久,清廷命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出征大西南,征剿農民軍殘部和南明永曆政權。吳三桂一路平叛、攻擊農民軍殘部,實力不斷增強。順治六七年,吳三桂駐紮貴州時,曾經向朝廷上表説有45萬大軍,實際隨着增補之壯大,50萬人馬也綽綽有餘,只不過瞞着朝廷不知而已。

順治十六年(1659年)初,雲南剛剛收復,經過廷議,順治帝命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此時,吳三桂的總兵力在20萬左右,主要是對付周邊的一些叛亂、永曆政權的殘餘力量(永曆帝逃往緬甸)。

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是不是吹牛?真實情況是?

吳三桂

二、封藩雲南期間(1660-1673年)

隨着戰事的逐漸平息,特別是康熙元年(1662年)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親自動手勒死,南明徹底滅亡,吳三桂再保留這麼多兵馬就沒有必要了。在平定了南明永曆政權以後,由於南方的形勢仍不穩定,清朝命令平西王吳三桂坐鎮雲南,節制雲南、貴州的軍民。但清朝方面對吳三桂並不放心,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中央收回了平西大將軍印。康熙六年(1667年),又收回了吳三桂的西選官特權。在此之前,吳三桂有權力任免雲南、貴州兩省的各級官員,而且還能推薦親信在其他省份任職。

朝廷屢次要吳三桂裁撤人馬,但吳三桂並沒有真正執行,通過欺上瞞下,其實際兵馬人數並沒有減少。官方統計,吳三桂登記在冊官兵約6萬人。但是實際吳三桂在雲南保持的兵力在20萬以上。據記載,1673年十二月初一日,吳三桂親率二十多萬大軍自雲南昆明出發,踏上了他萬年的征程之旅。這説明,作為三藩之中最強的吳三桂遠遠不止6萬人馬。

綜合來看,吳三桂起兵反清前兵馬不少於30萬。

三、其他力量

再來看看反清檄文中提到的耿精忠和鄭經有多少兵馬。

耿精忠是第三代靖南王,於康熙十年(1671年)襲封。據欽差大臣範承謨於康熙十二年給朝廷的奏報,確定應遷家口11萬多人,初步估計耿精忠應該有兵馬5萬人左右。

鄭經是第二代延平王,割據台灣,他以為復辟時機來臨,積極地參與三藩之亂,即於康熙13年四月,親率兵馬3萬以及戰船300艘,於廈門登陸。初步估算,鄭經的兵力應該有4萬左右。

平南王尚可喜是真心希望撤藩的,他在三藩之亂時並不支持吳三桂,只是他的長子尚之信後來反叛。其兵馬也不多,應在5萬左右。

其他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在吳三桂起兵時,還在觀望,並沒有明顯地支持吳三桂。

總而言之,吳三桂起兵反清時,總兵力號稱360萬,絕對是吹牛,估計把很多在地方任職的漢人將官及其家屬都算進去了,實際遠沒有那麼多。就算把耿精忠、鄭經算進去,其總兵力在40萬左右,與清朝相比還稍微佔優勢。吳三桂最終反清失敗,主要因為有兩個:一、沒有堅持反清復明這面旗幟,而是自己當了皇帝;二、沒有堅持要直搗燕山,而是到長江邊上後希望劃江而治,憑藉優勢被動防守。

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是不是吹牛?真實情況是?

康熙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3 字。

轉載請註明: 吳三桂反清時聲稱有水陸大軍360萬,是不是吹牛?真實情況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