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袁紹是一位世人皆知的梟雄。他有宏圖之志,憑藉聰明才智成為中原一霸;他有稱帝之野心,但在官渡決戰中卻脆敗於曹操,最終落得英雄淚滿襟的下場。
下面,就來看一下袁紹的前世今生。
袁紹的父袁逢很早就因病去世,他因為聰敏好學而格外受到叔伯們的疼愛,伯父袁成對他寵愛有加,收他為繼子。
在袁成的悉心培養下,袁紹通達經史文墨,尤為篤愛騎馬射箭,喜論古之兵略,弱冠之年已是“身長貌偉,行步有威,勇武超羣”,一派英雄相。
袁紹赴入仕途後,還沒有20歲就掌管濮陽縣,聞名一方。東漢災荒連年,“潛伏”已久的袁紹趁勢而出,成功將外戚與閹患一併翦除,成為統領十八路諸侯人馬的盟主,名動天下。公元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 冀州 、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他的勢力同一時期無人能匹敵。
隨後雄心勃勃的袁紹意欲南向進發,圖謀天下。曹操成了其南下的最大攔路虎。於是雙雄大決戰一觸即發。
雙方對峙一年有餘,袁紹兵強馬壯無後顧之憂,原本勝算很大,奈何臨陣生事端,麾下謀士許攸倒向曹操,令袁紹勢態陡然轉變,連番被擊潰。
官渡之戰的結果是袁紹以大敗告終。遭重創的袁紹從此一蹶不振,於建安七年病逝。袁紹死後葬在哪個地方,各種紛紜,現在主要有兩種説法。
第一種説法是葬在商水漕河。
相傳,袁紹死後,早年跟隨他南征北戰的的手下,連夜將袁紹屍體走水路運回家鄉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並把他的屍體埋葬在了漕河岸邊。袁紹墓的當時很大,後經雨水沖刷,逐漸變小,袁老附近的村民都稱其為雞心灘,也叫袁金灘。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後人到袁金灘燒香祭祖,這個風俗一直沿襲了下來,幾十年前,還有袁氏後人到袁金灘燒香祭祖。
另一種説法是葬在冀州滄縣。
當地縣誌記載,袁紹墓坐落在開闊的沃野之上,面朝滹沱河,墓地初建時十分氣派,墓冢封土高達十餘米,封土高8米,東西徑52米,南北徑36米,佔地1510平方米。
相傳冀州百姓十分仰慕袁紹,聞聽袁紹死訊無不哭奔於街巷,每逢四時年節,袁紹墓都有人祭奠,故而1800年來,保存的十分完好。
還有一個傳説,相傳袁紹的墓裏有狐仙,附近人家遇到困難時,狐仙會現人形出來幫助,過去人們會去墓前燒紙錢祭祀。
1956年,滄縣前高龍華村在袁紹墓所處的原野上平整土地,歇息時村民登上袁紹墓土冢封土的大頂,竟然在古墓上有神奇的發現——一個幽深的石洞。
村民好奇之下,便吊着繩索溜下去,結果大吃一驚,他們發現有一條寒溪沿着青磚水渠緩緩流過,沒入一座青磚拱橋就突然消失不見了,溪水十分冰冷。墓室內怎麼會有水流過?村民驚恐之下,沒有敢再探究,趕緊退出了墓室。
40年後,也就是1995年,考古專家趕赴袁紹墓現場,再探其墓中玄機。經過探測後,考古專家感嘆:防盜手段真高明。
原來他們探明此墓確實屬於漢墓,但墓內的設計非常罕見,墓室分上下兩層,第一層為防盜墓層,由青磚修葺,穿墓室而過的溪水顯然是為了防盜而設的。第二層為地宮層。是墓室所在之處。因為他們沒有發現被盜痕跡,考古隊原樣封存,退出了來。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考古專家儘管想保全袁紹墓,但盜墓賊卻掀起層層波瀾。
據悉,2009年5月,袁紹墓連續兩次遭盜墓賊的偷盜,盜墓賊在封土上打盜洞,第二天被當地村民發現,於是他們又回填了盜洞。然而,被打草驚蛇的盜墓賊並不死心,過了段時間又乘夜重新挖開被填平的盜洞。據目擊者稱,盜墓者可能使用了炸藥,封土層破壞嚴重。
好在發現及時,盜洞後又被文物部門回填。因為袁紹墓已成重點保護文物,因此,現在已派專人守護。
舉報/反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