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大境中學老師製作表情包手牌和同學們合影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松江區李塔匯學校校長姚輝女把畢業年級的這幾天稱為“最後一里路”。為了全校60名中考生安心應考,校領導班子和多位學科教師、心理教師一同住在學校裏,方便晚間給同學們在線答疑輔導並做心理舒緩。她説:“兩年裏經歷了兩次長時間的網課,孩子們真不容易。令人欣慰的是,他們都表現得越來越堅強了。上海抗疫的勝利,也極大鼓舞了這屆考生戰勝困難的勁頭。”
高考、中考開考的鐘聲即將敲響。在這“最後一里路”上,教師、家長和社會正在傾心陪伴着每一位考生。
設在線晚間自修室
李塔匯學校有個“在線晚間自修室”,這是為初三學生專設的,基本上定在每天晚上20時左右,一共也就半個多小時。姚輝女校長説,“我們是農村學校,學生住在附近幾個村裏,留一部分教師在學校裏全天候守着,這樣,同學們放學回家後也能隨時找老師答疑解惑。”
圖説:李塔匯學校助力中考生“跳一跳”摘下豐收果實
校教導副主任陳浩勝擔任初三(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這幾天也留宿在學校。他説:“我會在晚自修時給十幾位有潛力的學生‘開小灶’,出一些提高性質的題目,沒想到一些中等成績的學生也要求加入這個羣。班上的小吳同學和小張同學,數學題做得又快又好,往往在放學之前就把所有的作業都做完了。我的電腦裏儲存了許多複習卷,我就用QQ發給他們。昨天我還從外區模擬卷裏精選了幾道題,沒想到卻難住了幾位尖子生,這是一道有關圖形運動的幾何題,小吳同學問我答案,我故意不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羣策羣力找解決的思路。”陳老師説,班上還有幾個學困生,也是他在晚自修時必須重點關心的,生怕他們偷懶或磨蹭,陳老師的“妙招”就是打開視頻,遠程關注着他們認認真真把作業做完。
初三年級組長張博説,農家孩子比較內向,這對上網課有利也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孩子比較聽話,從屏幕裏就可以看到他們坐得端端正正的,不利的是因為不能與老師有眼神的交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復學後的這段日子,師生們都在爭分奪秒。張老師任教一個班級的語文,發現有幾個學生是需要緊盯住的。他們的父母有的是做環衞的,有的是做保安的,小區封控期間都一直在外工作,孩子跟着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只會管一日三餐,督促學習的事只能靠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反覆“敲木魚”了。郊區有的企業復工早,有位男生的爸媽早早地就住進了廠裏,老師們就一天幾個電話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狀況,老師發現他不太能管住自己,晚上很晚了還在玩手機。張老師説:“我的辦法是上課時多向他提問,督促他把每個知識點搞清楚。離中考沒幾天了,我就抓緊給他把考點內容完整地梳理了一遍。”
帶出了首屆畢業生
時隔11年後,90後姑娘趙悦即將第二次走進高考考場。只不過,這一次,她的身份從考生變成了送考老師。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高三(4)班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她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屆畢業生。
“就像我自己要去考試了一樣!”趙悦説,也正因如此,作為一名新任高三班主任,心情非常複雜,有欣慰、有不捨,也有緊張。巧的是,她在老家的妹妹也剛剛結束高考,這種種要素疊加,讓她更能感受同學們面對未來的的複雜情緒。
前天是全班同學在學校度過的最後一天,她特意將emoji表情包放大打印,製作成手牌。大家熱熱鬧鬧舉着手牌做道具拍了集體照,也用各種表情定格那些一起拼過、痛過、哭過、笑過的青春時光。趙悦希望大家以飽滿的激情與活力面對未來的酸甜苦辣,用笑臉的表情去迎接未來的各種可能。
各式各樣的表情包,也成為這名90後老師和同學們的溝通密碼。數學課上,要求每一個步驟都嚴謹細緻;課前課後的放鬆一課,趙悦努力“放飛自我”,戴上各種網紅表情包當頭像,拍短視頻活躍板班級氣氛;秀一下自己新學的“Penbeat(噴筆)”技能,用筆在切割板上打出酷炫節奏。三年的朝夕相處,年齡相仿的她和同學們亦師亦友,同學們愛和“姐姐老師”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在用“狗頭”表情包報名;她同樣用表情包回應,並用幽默的口氣提醒解題步驟繁瑣的同學:“姐30年都沒見過這麼複雜的答案,你是有怎樣的勇氣。”看見同學進步明顯,她也會興奮地留言:“近期表現很棒,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在同學們眼中,趙悦是個熱愛生活的“姐姐老師”,會抱着吉他給他們唱民謠,會在工作之餘擼鐵、跑步。令她開心的是,有學生在她影響下,也想在課餘動一動,學一學。“我對他們説,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這比什麼都重要。”趙悦説,十幾年前,當她還是一名高中生時,遇到了一位無論是解題還是為人處世都非常“帥”的數學老師,激發起她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讓她萌生了也去做一名好老師的夢想。看着她的第一屆學生在三年的時光裏,一點點變得更加自律和自信,她知道無論是自己還是學生,都和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
“抱團取暖”陽光成長
延安中學高三(11)班的班主任、數學老師李燕華陪伴着班裏36個孩子,度過了三年完整的高中學段。在她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她的電話、微信隨時為孩子在線;在孩子們眼中,她亦師亦友,像暖陽一樣驅散疫情帶來的陰霾。
圖説:李燕華和學生們
“本週日下午3到5點,大家一起再來刷個數學題,騰訊會員室已開。”昨天晚上,已經回家衝刺備考打卡1組的羣公告又刷新了。“的確,疫情給大家帶來了陰鬱、焦慮等諸多情緒,此時,微小的個體就應該抱團取暖,同伴相伴對青春期孩子尤為重要。”李燕華説,有時候他們會相互監督,在線上“一起自習”,有時候他們也會邀請我進去答疑解惑。“到了高三,同伴影響非常重要,如果能夠營造一種陽光、向上的氛圍,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積極主動起來。“線上的自助打卡小組,除了一起學習,也成為了疫情期間孩子們重要的交流平台,會給人帶來存在感,在這個親密的羣體裏聊學習、聊生活,對於緩解緊張情緒非常有益。”
圖説:高三的班會成為孩子們暢所欲言的場所
班裏的小陳是一名調皮的大男孩,以往對待學習總有“差不多就行”的心態。但在疫情期間,作為醫護人員的小陳(化名)父母時常忙得忙得腳不着地,甚至沒法回家,更沒有時間監督他的學習。然而,特殊環境加速了孩子的成長。“他變得更自立了,學會了煎牛排,照料自己的生活。在小夥伴的雲陪伴下,獨自在家的他不僅不孤單,學習還變得更主動,時常和好朋友相約線上打卡。”李燕華説,小陳家沒有打印機,佈置的作業他全靠手寫在本子上。“他的成長就在這一筆一劃之間。”
圖説:線上打卡小組經常一起在線自習
而李燕華的學生最期待的就是每週五的班會。無論是在雲上還是線下,班會都是暢所欲言的場所。上週五的班會,是高考前最後一場。李燕華在細心叮囑孩子們最後居家複習的注意事項時,也和他們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考試秘密:原來,7月7日正是李燕華的生日。“我當班主任已經有15個年頭了,第一次要在7月7日生日當天送考。許多年前,我參加高考的第一天也剛巧在7月7日,當年我數學考了滿分,所以,一定會把好運帶給你們。”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陸梓華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