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三個融合 培養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教育探索】

黨中央關於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為高校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大力培養高層次創新性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大學應以“雙一流”建設為重大機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化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努力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一是堅持學科融合,優化調整學科學位點佈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按照“強化、拓展、提升”的學科佈局總體思路,強化傳統優勢學科,拓展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學科,提升通用基礎學科。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針對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和高端化工等5個領域,增設7個本科專業、10個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交叉學科博士點、2個工程博士授權類別;調整擴充了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新成立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新能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3個學院以及能源經濟與政策研究院等4個研究機構。學校大力強化學科交叉,推進“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石油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基礎通用學科 優勢學科、海洋、新能源、新材料”。通過學科佈局和交叉融合,構建了符合學校特色優勢、適應科技發展趨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科學位點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堅持科教融合,將學科優勢轉化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優勢。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培養,特別是研究生培養,離不開科教融合育人,將學科優勢、科研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當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教融合的機制不完善,特別是學科、學位點、專業銜接不夠、相互脱節的問題,導致學科建設對學位點、專業建設的引領和促進作用不足,學科、學位點、專業三者資源投入分散、共享度低,科研平台對高層次人才培養貢獻度低等問題,制約着高校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培養。為此,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堅持科教融合,推進學科學位點專業一體化,制定改革方案和相關配套文件,推進本碩博一體化;完善科研資源和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的激勵制度,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教材內容、實驗項目、教學設備等;推進科研育人,促進資源統籌、平台共享,組建複合導師團隊,聯合培養研究生,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三是堅持產教融合,打造產學研合作育人樣板。高校應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產業對接,提升創新性人才培養能力。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探索了四種產教融合模式。一是重大項目育人模式。依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面向學校設立的重大科研專項,單列研究生招生計劃,推動跨界創新,實行校企複合導師制,實現“石油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二是校企共建模式。學校與山東能源集團(原兗礦集團)共建新能源學院,引進新一代清潔化工及新能源技術領軍人物、挪威工程院、挪威皇家科學院院士擔任院長,探索建設新時期產教融合型學院,面向行業企業需求,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組建校企深度融合、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團隊,打造新時代校企融合育人的典範和樣板。三是院所校共建模式。學校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衞星海洋應用中心、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所共建海洋資源與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面向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需求,通過產學研合作“借船出海”,共享海上科研平台、強化學生實習實訓、聘請現場導師,依託共建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為國家海洋事業培養高層次創新性人才。四是訂單式培養模式。學校與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中海油全球戰略碩士班”,聯合培養中海油海外戰略緊缺人才。通過四種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探索了新時代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歷史上不僅僅培養了諸多石油專家,還培養了很多領域的傑出人才,成為一所“值得尊敬的大學”。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將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戰略支點,堅持“黨建統領、改革先行、優化佈局、合作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努力探索新時代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作者:郝芳,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8 字。

轉載請註明: 堅持三個融合 培養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