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古代稱之為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建築之一。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故宮是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的,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歷時十四年。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作為兩朝故都的北京故宮,自從明朝朱棣皇帝決定遷都起,就開始了它漫長的建設歷史。在清兵入關之後,清王朝的統治者也定都在北京,並在原來的基礎進行擴建,最終,才建成了我們今天的紫禁城。
在這漫長的歷程中,無數的工匠耗盡了他們一生的精力,這其中,還包括現在的越南人,可以説,紫禁城的建成也有着他們的一份血淚。
這一切的發生,還要從永樂年間説起。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當時,朱棣靖難成功之後,並不適應南京的生活,江南濕潤的氣候和飲食習慣,讓朱棣都感到非常不適。更為主要的是,當時的蒙古騎兵屢屢進攻大明邊界,朝廷又缺乏一個守衞北方邊疆的強力將領。於是,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然而,遷都是一件觸及國家根本的大事,一座城市要想成為國家的都城,他的規模要足夠龐大,才足以容納朝廷機構,同時,糧食供應這一方面也要能夠跟得上。所以,在遷都之前,朱棣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這其中,就包括治理淤塞已久的大運河,讓南北的河運再度興盛起來,也讓江浙地區和安徽等地這幾個大明帝國主要產糧地能夠將糧食運往京城等等。準備工作做完之後,修建和規劃紫禁城就成了整個遷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宮殿的規模,並不足以支撐整個大明朝的權力中樞入駐,因此,朱棣在原來元朝宮殿舊址與他所居住的燕王府的基礎上,開始建設起了紫禁城。但是,修建宮殿,不僅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建設一座大明帝國的都城需要投入的人力更非常之大的。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當時的北京城雖然規模不小,但是,靠近蒙古等地,時常發生戰爭,人口也不稠密。那時的北京城,不但缺人,還缺少技術精湛的能工巧匠。儘管,朱棣下令將南京等地的工匠和工人調往北京建設,但卻遠遠不能滿足都城建設的需要。
所以,為了填補人力的空缺,朱棣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交趾。
歷史上的交趾,也就是現在的越南部分地區,那時候已經被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像初唐四傑的王勃,他的父親就曾擔任過交趾的縣令。而明朝初期,交趾地區的安南國與朝鮮一樣,都是作為明朝的附屬國存在的。
建文時期,該國的大臣胡氏篡奪了陳氏的王位,並向大明聲稱陳氏病重去世,自己是陳王的外甥而登基稱王。後來,消息走漏,朱棣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責問胡氏,但是,胡氏首鼠兩端,一方面向朱棣許諾歸還王位,一方面卻殺害了隨軍前往安南的陳王胞弟陳天平。
於是,朱棣大怒,就派遣張輔率領三十萬大軍平定安南。而後,因為沒有找到陳氏後人,再加上,當地民眾自願迴歸明朝管治,大明朝便在此地設立了交趾郡,由張輔管理。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永樂五年的時候,朱棣下令張輔在交趾收集工匠和工人,攜家帶口送往京城修建宮城。這其中,不僅有修建房屋的工匠,還包括了“曉暢修合統藥及善駕船隻者,悉數送往京城。”這些交趾的人們背井離鄉,前往遙遠的北京城,只為了修建宮殿。
這其中,大部分人在修建完宮城之後,就定居在了北京城。除此之外,另一部分人則繼續擔任大明的其它工程建設,最具代表性就是黎澄。黎澄原姓黎名元澄,1374年生於越南陳朝的一個權貴之家,外祖父阮聖訓曾任陳仁宗朝的中書侍郎。
胡朝開國後,他改為胡元澄,又稱胡澄,降附明朝後,又改名為黎澄。由於,他在修建紫禁城中功績卓越,被授予了官職工部左侍郎。另外,又因他善長兵器,成為一代兵器家,被明代軍士奉為“火器之神”。後來,黎澄更是從工部左侍郎升遷至工部尚書。
並且,龐大的宮殿就需要大量的僕人,所以,為了後宮的運轉,張輔更是在交趾當地篩選了一些樣貌端正的男童,一同送到了京城,閹割之後作為太監備用。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這一場耗資巨大的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財力與人力,持續的時間也非常的長久,在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甚至,在朱棣死後,京城中的部分宮殿還沒有完全竣工。在這些華麗宮殿的背後,是來自明朝各地的無數工匠與工人,他們千萬個日夜,不眠不休的心血傾注。
然而,真正能留下姓名的人卻寥寥無幾,像來自越南地區的這些能工巧匠,他們或許是被迫的,因為官府的號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去滿足一個帝王的虛榮心,建造一個與他們並沒有多少聯繫的華麗宮殿。而後,他們也難迴歸家鄉,只能長眠在遠離故鄉千里之外的京城。
可以説,正是因為這些人默默無聞的貢獻與付出,才成就了這一座舉世無雙的紫禁城。因此,世人在讚歎故宮雄偉秀麗的時候,更不應該忘記,曾經為了這座宮殿做出巨大犧牲的能工巧匠。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世間一切的美好都來源於人的創造,就像今天舉世無雙的故宮。
至今,這一歷史的殿堂,依然帶給世人無盡的遐想。
參考資料:
【《明史·卷六·本紀第六》、《中國通史·遷都北京與北征蒙古》、《紫禁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0 字。

轉載請註明: 紫禁城不全是中國人造的,還有大量的外國人,部分人還留在了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