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司馬光砸缸,被他救出來的孩子是誰?難怪老師從不介紹他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帝國破,謀臣亡。”

這段話出自《資治通鑑》,被後世無數文臣武將銘記。《資治通鑑》在我國史學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者就是家喻户曉的司馬光。從小學開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曉,作為一個果敢、機智的形象埋藏在每一個孩童心中。也有不少人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認為歷史上的司馬光並沒有此等壯舉。


不過翻閲史料確有其事,《宋史司馬光傳》中記載“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可見司馬光確實機智過人救了小夥伴性命。知曉了故事的真實性,有不少人都希望能找出被救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在課本中沒有提及呢?翻閲史料可以得知,這段故事最早記載於《冷齋夜話》,在《宋史》中也有提及。因此關於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毋庸置疑。


“砸缸”事件發生時司馬光還是一個7歲的孩童,要説緊急時刻許多成年人都會手足無措,一個稚童能想出這個辦法足以引起轟動。至於這個故事傳遍天下乃至流傳至今還要説司馬光的身世,父親當時在洛陽任職,間接推動了“砸缸”效應。出身在官宦世家,司馬光從小就有得天獨厚的讀書條件。後來跟隨父親的步伐任職為官,更是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鑑》,在史學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一個奇怪的現象,比起著就名著這樣的成就,更多的人提起司馬光,第一個念頭還是砸缸救人。


説回前文提到過被司馬光救下的孩童,有人認為是上官尚光,然而在所有的正史記載當中,都沒有查閲到想過消息。更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這個名字,那麼為何會將他與司馬光聯繫在一起呢?原來通過司馬光砸缸的典故來看,這個故事發生在光山縣,在光山縣的族譜中地區找到了上官尚光的名字。族譜中記載了此人被司馬光救命的故事,長大之後還特定為司馬光修建了一座庭院表示感激之情。

然而一切都應該以確切的史料支持為依據,所以這一切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猜測,不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應該是確有其事,只是史料並沒有記載被救小孩的姓名。回到故事本身,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如此廣泛,還得説是司馬光這個人,司馬光作為北宋名臣,一生履歷足夠耀眼,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正面人物。拿同是北宋臣子的蔡京來説,提到此人無論是正史野史都將其評價為“奸臣”,是北宋滅亡的一大緣由。然而全面衡量蔡京的所作所為也不全是壞事,在歷史上就曾記載蔡京為自己的家鄉修建了造福一方的木蘭陵工程。


這項工程足以讓人們銘記,只不過與蔡京所做的壞事比起來顯得黯淡無光。無論是史學家還是普通百姓都已經將蔡京定義為一個“反面形象”,即便有了功績也無人稱讚,更別説名垂青史了。從這方面來説司馬光一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史學界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受人敬仰。這樣光輝的正面形象即便是兒時的一件小事也能在民間廣為流傳,假如司馬光也像蔡京一樣做盡壞事,被定義為反派形象,這樣的故事還能為人津津樂道嘛?


從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行為品德,這也是為何古人自幼推崇仁義禮教,從小就將忠義深深紮根於心中,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