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大膽質疑鄭希怡: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就是一種自私放養
應該實施“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
這一直是家長們頭疼的難題,就連明星家長們也經常因為這件事發生爭執。
就如田亮與鄭希怡就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上,因為這個選擇題進行了“互槓”。
起因是鄭希怡突然談到自己一直實施“快樂教育”,所以她給女兒報了一所不教數語外,只教種田的學校。
並且鄭希怡表示,在女兒7歲前,不準備讓她拿筆寫字。
這番言論一出,另一位明星奶爸田亮坐不住了。
直接發出來了疑問:
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你頂得住壓力,孩子能頂得住嗎?
這不就是放養嗎?
鄭希怡也不甘示弱:我們大人已經活得夠累了,還讓孩子比什麼呢?
爭執一開始,節目現場的氣氛就有了些凝滯,嘉賓汪蘇瀧也冷汗直流。
但是這個難題一直是育兒界的爭執點,兩位家長辯論到最後誰也沒説服誰。
其實單論兩位明星家長的觀點都各有道理。
鄭希怡支持“快樂教育”,所以她的教育理念就是讓孩子有個快樂童年,因此她希望孩子先不學知識,而是體會快樂。
但是田亮的話也很有道理,孩子什麼都不懂,就跟着家長來,到時候跟同齡人一接觸,別人什麼都會,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會。
然後等別的孩子游刃有餘地享受學習生活時,自己的孩子承受壓力往上追,那也太得不償失了。
因此田亮忍不住反駁也是情有可原。
森碟就是“精英教育”的最好成果,學校課程除正常課程外,自帶高爾夫、馬術、擊劍等課程。
而課後,田亮也會陪着森碟練網球、練鋼琴,短時間來看,他的教育很有成效。
但是教育家陶行知曾言:
教育者們對孩子有着兩種有害心理,一個是忽視,另一個就是望子心切。忽視就是讓其像野草一樣生長,而期望太切就是揠苗助長。
凡事過猶不及。
鄭希怡支持快樂教育就讓孩子7歲前連筆都不拿,田亮支持精英教育就讓森碟忙得像陀螺。
説實話他們的教育手段只適合他們孩子們本身,並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與精英教育。
快樂教育與精英教育該如何選擇?
我國著名育兒專家、復旦大學博士付小平曾認為,家長們存在兩種教育誤區。
一個是認為精英教育就應該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所以他們總是定時、定點地去監督孩子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
他們不允許孩子偷懶,更不允許孩子們浪費時間在玩耍上面。
另一個則是快樂教育就應該什麼也不學,就是盡情地玩耍,而這樣的家長不僅不引導孩子學習,還不允許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接觸知識。
以上兩種誤區都走向了極端,將玩與學進行了割裂,將“精英教育”與“快樂教育”進行了扭曲。
那麼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又該進行選擇呢?
付小平博士認為,這兩種教育理念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家長們要同時給孩子兩樣東西,一個是生活,另一個就是翅膀,
所以付博士認為應該把兩種理念進行結合,讓孩子在玩中學,只有玩中學才是樂學。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
針對這個問題,付小平特意撰寫了一本《玩出來的教養》,這套實戰書籍給出了家長明確的解決方法。
一、用心玩
家長們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裏,家長如果跟孩子玩敷衍的話,孩子感受到了低質量的陪伴,也會開始變得敷衍。
所以家長們要用心與孩子一起玩。
二、與孩子一起玩
家長們要從陪孩子玩變成與孩子玩,只有這樣家長們才是能靜下心,不把親子活動當成任務。
長此以往,家長不僅能找到一些童真,更能因為進入狀態失去了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負擔,而孩子看到如此投入的父母也會更加用心。
三、喜形於色
家長們與孩子玩時,最好去掉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面具,付小平博士認為家長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一起玩。
千萬不要不耐煩,要用真誠俘獲孩子的心。
4、明確玩什麼
很多家長了解了要讓孩子玩着學,卻不知道怎樣把知識與內容進行結合,付小平博士將學習力、自控力、性格、習慣與玩耍進行了結合,總結成了4冊,命名為《玩出來的教養》。
這套書含有4大主題、7大教養專題,下面又細分了親子活動、親子對話、親子閲讀、親子觀影、成長記錄,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向,在4冊主題中進行選擇。
付小平博士在《玩出來的教養》中幫助總結了親子溝通時家長應該説的話與不該説的話,家長應該帶孩子看什麼電影等。
並且列出了21個有利於孩子學習養成的親子游戲,家長只要根據引導領着孩子玩就可以了,每一單元后還有問題解答,方便解決家長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