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過往的考試中,當孩子拿着考卷回家的時候,很多家長看着孩子的考試成績,再仔細看看孩子的考卷,會發現,原本一些會做的題或是不該出錯的題,他怎麼就錯了呢?
這分丟得冤枉啊。可能家長們會批評:“你這孩子怎麼總是這麼粗心!”
但孩子粗心的根源在哪裏,可能很多家長並不清楚。如果我們不清楚孩子粗心的根源所在,那麼我們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期末考試即將來臨,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粗心的原因,幫助孩子更好地複習,從容應對期末考試。
1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簡單地把覺得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因為這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當然,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簡單的,不該錯的,考試錯了”——那就問問自己,熟練度足夠嗎?
“原本會做的,考試做錯了”——那就問問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嗎?
“審題錯了,不是不會做”——那就問問自己,準確率夠嗎?比如平時做題力求一遍做對嗎?
我們對孩子常常這樣認為,平時做過的,考試就能做出來,其實並不是。
2
我們必須通過“粗心”
看到背後反映出的問題
●對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
所謂熟練度,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做小學一年級的計算題,每一題其實對我們來説都很簡單。
但是當我們在計時的情況下完成1000題,並不一定全對。如果平時經常做計算類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準;如果平時疏於做簡單計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錯誤百出。
解決辦法:一道題目,反覆接觸至少要六次以上,並且每次都在思考,才會熟悉併產生記憶。
●對知識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還有一些題目,學生們認為自己是會做的,因為平時做對過,只是考試錯了。但很可能是他們只看過1-2次,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細節到底是什麼?並未深究。
在考試有時間限制和壓力的情況下,人通常本能的選擇自己大腦中最先搜索到的記憶存儲,而這個記憶和認知很可能是錯誤和疏漏的。
解決辦法:試着去講解題目,如果做到能講解題目,表示確實理解了。通常在講解過程中,也會不斷髮現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因為做事沒有條理很多孩子寫作業不認真、不檢查、不喜歡打草稿、不肯寫步驟等,往往在生活當中也是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等。
這其實是習慣問題,不僅僅是學習習慣方面,還有生活習慣方面。學習上的不細心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同時也體現出孩子做事情的計劃執行能力相對而言是比較薄弱的。
解決辦法: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着洗碗。同時利用一些小工具,引導並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因為做題準確率不高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
這需要用心投入,反覆多次後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係”,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解決辦法:每次做題都認真對待,提高準確率,爭取會做題,建立錯題本。也可以給自己制定訓練的計劃。每次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績。
●因為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
其實,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説,不是他學習不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孩子的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影響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這部分孩子説他們粗心,他們是冤枉的。
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沒達到。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粗心的同時也是他的精力不集中的表現,很多孩子實際他的視覺分辨能力很強,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的原因使得他粗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靜不下心來,使得注意力水平下降,很難去準確的分辨某些數字。
●視覺集中能力不佳孩子的視覺集中能力如果不佳,會讓孩子容易在考試或是寫作業的時候出現類似的情況,比如一個題目落掉沒去做,做了以後也有一到二空格沒去填等。
這些都是孩子視覺集中能力不佳的原因,因為孩子看題目速度很快,根本無法去看完整。
●與視覺分辨能力有關
孩子總愛把相近的數字和相似的字看錯,看反,容易混淆,這些都是視覺分辨能力不佳所造成的。
如:“3”和“8”容易混淆,“大”和“太”“叉”和“又”容易混淆,視覺分辨能力不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能明顯的找出相近和相似的字和數字,直接寫錯了,但是自己本身在寫的時候就覺得是對的,所以才這樣去寫。這類孩子其實存在一定的“讀寫障礙”。
這才是造成粗心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決辦法:搞清楚孩子粗心究竟是因為哪種能力不足所引起的,最好去專業的機構測評,進行對應能力的專項提升訓練,改善孩子學習能力的短板。只要在年齡很小的時間裏,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能讓孩子減少出現粗心的頻率,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在以後工作中提高工作業績。
別再只是一味簡單地跟孩子強調不能粗心啦!找到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跟孩子一起努力,才是真正的理解孩子,懂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