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執政後期,身下諸多皇子開始互相爭權,引發了歷史上極其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勝出告終。1722年,胤禛繼承大統,是為雍正帝。
雍正帝即位之後,立即開始處理之前的政敵。八阿哥胤禩被雍正帝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學區王爵,幽禁至死。九阿哥胤禟也被各處王爵,打入大牢,在獄中被折磨至死。此外,包括十阿哥胤誐、大臣佟國維等人士也都沒有好下場。甚至於支持雍正帝的十三阿哥和十六阿哥,到後來也紛紛受到猜忌,被罷去俸祿。
在“九子奪嫡”事件中,幾乎沒有哪個親王得以善終。但凡是總有例外,比如二十四阿哥胤秘,不僅沒有被牽扯進入爭權事件當中,而且一生連得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三個皇帝的寵愛,最終得以善終。
胤秘出生於1716年,是康熙帝小的兒子。胤秘出生的時候,康熙帝已經近63歲了,老來得子自然是個大喜之事,加上康熙帝的好幾個兒子都年幼殤逝,因此對胤秘是極其之好的。
而雍正帝出生於1678年,比胤秘整整年長38歲,按照那時候的婚嫁年齡,雍正帝都可以當胤秘的爺爺了。在那個時候,“九子奪嫡”已經開始了,基本上所有的皇子都不得不在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間站隊。
但是胤秘因為年紀太小,而且他的母親是並不怎麼受寵的穆嬪,即使因為生下胤秘之後,穆嬪開始受到康熙帝寵愛,但是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卻有自知之明,完全沒有任何想要參與朝政的想法,因此胤秘也就得以遠離爭權奪利的風暴。
因此,雍正帝看待胤秘不需要摻雜任何政治眼光,僅僅以親人之禮來對待即可。等到1722年雍正帝正式奪得皇位之後,就更加不需要針對胤秘了,因此胤秘也很得雍正帝的喜愛。
在1731年的時候,雍正帝還專門命令胤秘去到太廟行禮,跟當時已經被革除王爵的一眾兄長比起來,胤秘的生活無疑是安泰得多的。在1733年的時候,雍正帝更是冊封胤秘成為和碩諴親王,在冊封大禮上,雍正帝給宗人府的諭旨上是這麼寫的:
“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喜悦,著封親王。”
可見胤秘有多得雍正帝的寵愛了。按理來説,如果胤秘受寵,自然會跟乾隆帝發生衝突。但事實上,乾隆帝對胤秘也尤其之好。
乾隆帝出生於1711年,比起胤秘這個叔叔還要大5歲,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乾隆帝雖然輩分上要稱呼胤秘為“叔叔”,但實際上是將胤秘當做弟弟來看待的,對他也百般照顧。
這是因為一方面兩人年紀相仿,能夠玩得到一塊去,另外就是胤秘雖然受到雍正帝的喜愛,但並沒有威脅到乾隆帝的地位,畢竟雍正帝的皇位最終只會交給自己的皇子,因此在皇位之上,胤秘對乾隆帝是沒有威脅的。
而且胤秘本身對於皇權也沒有什麼興趣,更愛的還是詩書詞畫、信馬由繮的生活。因此,在1735年乾隆帝即位之後,便專門安排了兩名翰林學者來給19歲的胤秘當老師,特意叮囑要用心教導,連胤秘的母親陳氏也是在這個時候被追封為“穆嬪”的。
1740年的時候,乾隆帝又專門讓胤秘當了蒙古都統,是當時少數可以擁兵的王族。後來又接連當了御書處管理、宗人府管理等等要職,而此時胤秘的哥哥們,曾經風光一時的“胤”字輩皇子,已經全部離世,而且大多都是死在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壓制之下。
而胤秘則享受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恩寵,直到1773年的時候才壽終正寢,享年57歲。而胤秘之所以能夠幸福一生,就是因為他幸運地遠離了宮廷皇權鬥爭,為人也算是老實本分,在雍正帝和乾隆帝執政之時都沒有鬧出什麼幺蛾子,也足見胤秘之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