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大畢業生,四分之三的人去了體制內,這是一種好現象嗎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經典

01 :2019年畢業生中,北大四分之三學生去體制內

北京大學一直是備受仰望,因此北大畢業的學生也被大家寄予厚望。很多人認為北大畢業的學生一定是在科研機構或者走在時代的前端,然而北京大學的一份就業報告卻顯示,北大四分之三的學生都去了體制內。

去年北京大學本部共有2822名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了三方協議,大約有49.79% 的畢業生進入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 還有27.14%的畢業生去了國有企業。這麼算下來,就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都去了體制內。

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很多民眾表示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誰都知道進入體制內的好處,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確實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隨着政府對人才的需求,很多地方給高學歷人才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政策,比如户籍落户補貼、購房補貼等。另一方面,體制內工作相對比較穩定,不用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旱澇保收;工作有保障,福利待遇好,很多人幾乎不用買日常生活用品,單位都會發;社會地位高;幸運的還能走上政壇,成為政壇新星。

跟普通的企業相比,體制內的好處這麼多,無外乎乎北大的學子們也想進去。

02 但實際上,有很多人存在反對聲音

體制內好處這麼多,是不是每個進入體制內的人都能夠有好的發展呢?其實不然,其體制內論資排輩比較嚴重。很多人明明有能力,卻因為參加工作時間短而無法得到提拔晉升。很多人進入體制內混日子,時間久了也能晉升,讓很多人忿忿不平。

鄰居李華是985院校畢業的高材生,進入體制內一開始還興高采烈,天天充滿激情。過了兩年多,再也不見原來的狀態,天天也跟着老油條們混日子了。

原來單位每年都評職稱,李華專業能力強,也參與過幾次重大的項目,但是因為他參加工作時間短,評職稱就沒有他的份,天天坐在辦公室喝茶上網的人反而評上了,能力強又有什麼用?這對李華衝擊很大,及時能力再強,只要前面的人沒排上,就沒他什麼事情,慢慢他也跟着變了。既然努力無用,只拼資歷,就只能跟着耗了。在這種環境下,李華也只能隨波逐流,選擇被同化。

再後來,他天天溜達着混日子,工作也不再積極,單位上也很少再傳出什麼關於他的消息了,除了身材變得愈來愈胖,他的生活如一灘死水。

如此看來,體制內的工作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好,環境也會影響人,不敢想象,如果北大的學子們未來也被這樣的事情所同化,那麼他們的高學歷又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呢?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讓很多人對北大學生進入體制內有了更多的擔憂。

3 工作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懂3點人人選出適合自己的職業

人都是在摸索中成長,選擇工作也是。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並非只有一種選擇,工作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夠讓自己在職場中走的更遠。

第一: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合適的職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只有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才會不斷迸發出火花。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東西,通常也只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夠做出卓越的成績。

所以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才能做的長久;選擇自己擅長的工作,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高。

如果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幹一段時間就會厭倦,必定幹不長久;如果選擇了一份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乾的再久也很難出成績,跟那些擅長某項工作的人相比,簡直就是在拿自己的劣勢跟別人的優勢競爭,想要成功,難上加難。

第二: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能夠勝任的職業

工作崗位有很多種,工作內容也多樣化,有些工作會經常加班,比如設計師,甲方爸爸很難伺候,設計師就要忙不停;有些工作還會經常出差,比如一些銷售崗位,想要成交,總不能讓客户遷就你。

如此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如果身體無法負荷天天加班,經常出差,最好就不要選擇這類的工作,不然工作沒做多出眾,身體先出毛病了,得不償失。畢竟工作是老闆的,身體才是自己的。沒有一副好身體,一切都是浮雲。

第三:選擇好就堅持下去,這樣才有意義

很多年輕人初入職場,就經常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困難放棄現有的崗位,工作中遇到挫折,認為自己不適合,換工作;工作太累,認為自己做不了,換工作;工作不掙錢,換工作。無法長久堅持做下去,當然不會有結果。因為你沒有堅持下去。

很多時候並非是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是自己根本就沒有找對工作的方向;有些工作並非不掙錢,而是時間還短,你的努力還不夠;很多人眼高手低,喜歡短頻快,短期內見不到回報,就認為不適合而選擇了放棄。

如果選擇好了就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一次次的放棄,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