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有個好消息,我總算決定放棄考研了。
你沒看錯,我也沒糊塗。
也許幾個月前,我能跟你聊上許久關於考研的規劃。但,真正踏進兵荒馬亂的考研季,我竟回答不出別人隨口的一句:
誒,你為什麼想要考研?
正如現在,我也無法向朋友們細細解釋,我為什麼決定放棄考研。
所以這一次,想和你們好好聊聊關於為什麼要考研這件事。
1
這幾天,我總會瀏覽到這樣的消息:
“2021年全國考研人數恐超400萬”
儘管教育部今年曾印發相關通知,明確2020年將計劃擴招18.9萬名碩士研究生,但這對於聲勢浩蕩的考研大軍來説,仍然杯水車薪。
一面,是與日俱增的考研大軍,一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報錄比。這不僅意味着激烈的競爭,更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人的淘汰。
之前我總想不通,明明不是件那麼容易的事,參與的人卻依然那麼多。
有多少呢?
今年,在某校2021屆畢業生就業意向的問卷調查中,想要考研的人數比例高達77.57%。數字有點大。
但一旦談起想要考研的理由,我們第一個被打上的標籤往往是“逃避”,逃避找工作,逃避社會,逃避成長。
一個“逃”字,硬生生給一羣青年打了個怯懦的標籤,但也許,我們並不怯。
每個個體選擇的背後,是沒那麼容易説清的緣由。
2
有時候仔細想想,大概,我們經常被誤會。
與其説是“逃”,會不會,這是一場必然的“跑”?
我問起時,朋友餃子説了一句很鋒利卻很真實的話:“現在這個世道,沒個碩士學位,是真的挺難混下去的。”
職場之中,學歷的分量開始加重,因為它是很多職業和職位的必備項。就好比打開一份崗位招聘表,看到學位要求的每一欄都是碩士及以上時,是實實在在的當頭一棒,有羞愧,更多的是憤懣。
於是自然而然地,很多人為了“混得下去,混得好”,選擇深造。
就好像社會這張篩網越織越密,不削尖了腦袋鑽進碩博圈子裏,就會被篩除在外。
也許餃子的理由仍然缺乏考慮,但我明白,她的意思,是為了更優秀。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總有一種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的感覺。混上四年大學,成績平平,回到家鄉考個編制,談個對象結婚生子。
讀着讀着,就覺得自己不止於此。
一旦你接觸到了自己的上限,或是有成就感、緊迫感的那一刻,你總會想要向上挪動自己的天花板,為了更好。
而讀研,恰恰是我們腦袋裏所能想到的,突破這層天花板最便捷的路徑,可能是找工作所無法達到的。
考研的念頭大部分來自於此,包括我自己。
也許僅僅是因為本科階段的平平無奇,我愈發想要證明,我可以不平凡。
3
類似的,是在醫科大學讀臨牀的朋友老鍾教會我一句,專業所迫,勢在必行。
時常收到她凌晨兩點還在看書,早上六點就已經抵達圖書館的消息,她説,不想每天只能做基本的護理工作,已經怕了。
對於臨牀專業來説,考上專碩研究生(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就可以在在校期間通過考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也有機會進入更好的醫院和機構。
更專業更深入,讀研,也就成了醫學生以及需要具備更多科研素養的專業學生的不得不為。
相比於注重通識教育的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更注重的,是專業教育。
是花幾年時間向縱深拓展某個方面的知識面,突破知識的邊界。
這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一點。
但這羣被推着走的朋友們,在考研的時候,會真正理解科研的價值和意義嗎?並不一定。
就像我嘴裏總喊着要為科研做貢獻,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我們大多懵懵懂懂地被考研這個決定拽着走。
4
當然,還有一小部分人,考研,被他們視作是一個彌補遺憾或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爸媽最近一直勸我找工作,但我還是想彌補高考時的遺憾,考上自己想去的專業。”朋友餃子一直對本科專業提不起興趣,卻又苦於轉不了專業。
跨專業考研,等同於一次重來的機會。
説起為什麼跨考?要麼,是對原專業不滿意,或是為了進入前景更好、更易就業的專業,要麼,可能是為了成為多元複合型的人才。
但跨考絕不應該是盲目決定、隨大流的結果。
身邊時常有一些朋友會問我,你有沒有跨考××專業的興趣?聽説最近很多人都想考這個專業,將來一定有出息。
別人考我也考的盲目趨眾,和別人都考我也得考的盲目冒進,在我們之中,並不少見。
同時地,我們也會隨着那股大潮無視當下那些看起來並不算差的招聘信息,裹挾着湧入了考研備考的大軍。
5
所以,説到這,不得不承認,很多人去下考研這個決定,想的還是不夠清楚。
故事仍在繼續,從盛夏一直到初秋。
但故事總有好結局嗎?並不一定。
我們所看到的,有時候僅僅是這羣考研人奔赴考場時的壯志,卻沒有看到他們跌下堤岸時的狼狽與無助。
這是一個學姐阿佳的故事。
一戰惜敗,她的分數距離初試線仍有一段距離,而她,選擇了二戰。備考時,我會跟她在背書的樓道里聊上一會兒。
”這次你怕嗎?“我小心翼翼道。
怕,當然怕,誰不怕?她垂下頭,但考不過,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努力。
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帖子:考研二戰,究竟值不值得?
底下這句,你只是給你自己一個交代,雖然冷酷,但卻在理。
可能下意識地,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有巨大的憂慮和猶豫,會否是一場空?
但事實上,無論做什麼選擇,都不是最好的,你總覺得有遺憾。
6
正如我放棄考研這件事,即便認定了,我也還是有些遺憾。
暫且先不提結果,這中間我所花的力氣,從四處蒐集資料到做成堆的筆記,那些迷茫與無所適從,困惑與一知半解,説不可惜是不可能的。
但我深知,為考而考、為學歷而讀研,這樣的我,無疑會潰敗在眾多意氣風發的考研人當中。
為此,我問了很多朋友,問了父母親人。
”要是我這時候放棄了,會不會太可笑?“
“只要你自己想清楚,一切都來得及。”不是“你瘋了”,也不是“放棄也好”,是一切都來得及。
所以講真的,當真正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讀研這件事,遺憾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如果這個時候你來問我,自己要不要繼續堅持考研?
我可能無法回答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答案也無關對錯。
我聽過太多慶幸與後悔的故事了,我相信你也聽過不少。
但你聽過太多,就會亂了方向。
聽別人一句“讀研有什麼用?”或“讀完研也沒那麼好找工作”,還不如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讀研?按照我最大的努力程度,我能考上什麼樣的學校?我要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我讀研是不是真正喜歡或者經過努力應付得了研究生階段的科研工作?你願不願意投入大量時間金錢成本?你是為了什麼,想要獲得什麼?
7
最後,還有一個學姐優優的故事,希望你聽一聽。
優優在讀完園藝專業研究生的第一年,主動退了學。
“好不容易考進來的,為什麼要退?”身邊的人幾乎都問過這樣的問題。
她總是雲淡風輕,導師想讓我做科研發SCI,但我不想做學術,只喜歡花花草草。我知道她説得一臉輕鬆,下這個決定卻不容易。
“那你當初為什麼還要考?”大家追問。
當初覺得實踐課和實習都挺有意思的,本科成績也不錯,就稀裏糊塗以為這條路我還能繼續往裏走。
後來臨別前,她説了一句,沒有學術心,別走學術路。
我深以為然。
“能上就好”的普遍想法確實讓學生有學上,但沒確保能上好學。
有人能眉飛色舞地為你介紹他最新的實驗結論,也會有人充滿抗拒地彙報實驗進度。
提這些,可不是想讓你學會遇難而退。還是想説,別為了考研而考,也別為了學歷而讀。
所以,那些正在準備考研的朋友們,別覺得焦慮,也別丟了健康。自然而然地,你會意識到自己對於研究生階段的生活,是否真的充滿嚮往,抑或是全然並不如自己所想。
而即便這時候你才明白,你也依然可以説放棄,任何時候,都為時不晚。
8
好了,無論你此刻是為什麼願意來和我聊聊,考研的或是正在讀研的朋友,我只是希望你沒有那麼多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
我們無非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提問和不斷回答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人生的問題也好,考試的問題也好,你的回答,每一個都算數。
我記得曾在嚴建兵老師的一篇博文《我們的未來在哪裏》中讀到,如果沒有別的選擇,那就把目前的選擇做得最好。
如果你真的選擇去考研,那就理性選擇與你能力水平相適宜的學校和專業,加上自己最好的備考狀態,努力考上!
如果你覺得你還沒決定好,那先不要匆忙去複習,先讓自己做好選擇,畢竟你會因為一場備考,錯過那場同樣可以通向美好未來的招聘會。
所以,希望你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也祝福你讓自己的選擇成為最好的選擇。
加油!為每一個正在備考的你,也為正投遞簡歷準備找工作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