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1921年2月16日,一個名叫蘇鑄的男孩出生在山西交城縣城南關街,他是這個叫蘇慶惠的製革工人家裏的第二個男孩兒。這個男孩兒,就是後來的華國鋒。華老或是幸運,或是冥冥中註定,與黨同歲,只比黨的生日大幾個月,而在日後兩者將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華老一生為人低調,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前半生兢兢業業地工作,離家鄉千里之外;退休之後,又怕回鄉過於打擾地方,華老雖一直眷戀着家鄉,卻在離鄉的近六十年中,只回過三次家鄉。他深愛着這片土地,所以留下遺願,將骨灰帶回家鄉安葬,再也不離開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
晚年華國鋒
離鄉五十餘載,只回過三次家鄉
1938年,年僅17歲的蘇鑄參加了抗日遊擊隊,他是瞞着家人偷偷參加的隊伍,為了不牽連家裏,他取“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的寓意,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華國鋒,這個名字開始伴隨了華老一生。
參加抗日隊伍後,華國鋒便很少回家,雖然一直在交城工作,但是由於敵我形勢的嚴峻情況,也怕連累家人,華老在外抗戰七年,這七年間都沒有回家。直到1947年,此時的華國鋒擔任陽曲縣委書記,他才抽空回了一次家,這時他已經九年沒回過家了。
這次回家之後,華老再次投身緊張的工作當中,為前線做好後勤支援工作,一轉眼間,又是兩年沒進過家門。直到1949年初,華國鋒得到命令隨軍南下,前往建設新的解放區,臨行前,華老帶着自己的新婚妻子韓芝俊再一次回到家裏,一是讓母親見一見兒媳,二是拜別母親。
此後不久,華老便隨大部隊南下,到達湘陰後,留在了那裏參加建設工作。從那時起,一直到2008年華老去世,這59年間,華老只回過三次家鄉。起初是工作忙,迫不得已,而後來更多的則是怕給地方上添麻煩。
在湖南深入一線工作調研的華國鋒
早年工作的時候,由於華老遠在湖南工作,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當時的工作任務很重,加之交通不便,華老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回家看看。直到1958年,一次華老出差,恰巧路過老家交城,華老便趁此機會回了一趟家,看望了自己又9年未見的老母親。
這次回鄉之後,一直到華老退休,華老都沒有再回來過。甚至連1972年華老的母親去世,由於華老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華老都沒能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直到華老退休後,在90年代,一直掛念着家鄉的華老,才回了兩次家鄉。
華老退休後的第一次回家鄉是在1991年8月底,這次華老主要是看看家鄉的發展和建設情況,這一次華老在交城住了一個星期,回到了自己曾經出生和生長的老院子,重走了自己當年抗日打游擊的卦山。這是華老離家四十多年來,第一次正式回到家鄉。
華老此次回鄉,見到了許多老戰友,還有曾經的街坊鄰居,一羣老友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當時有一首打油詩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回到交城的華老,受到家鄉父老的熱烈歡迎
扶老攜幼迎老鄉,十里五縣共熙攘,潮往潮來人不斷,陽台致意陣陣忙,家鄉天旱水緊張,我等用水要掂量,洗衣洗澡全免掉,帶頭節約做榜樣,老農當初多戰 友,促膝憶舊話家常,山上川下看鉅變,細問改革笑語朗,臨別協眾來合影,烈日當頭汗淋淋,七輪八番不厭煩,瞻前顧後笑吟吟。
1995年,華老攜妻子又一次回到家鄉,這次華老和他的夫人一起,再走了一遍兩人當年一同戰鬥過的地方,感受着來自故土的氣息。這一次,華老再次受到了家鄉父老的熱情招待。一向生活低調,提倡節儉的華老,面對家鄉父老的招待很是不安,為了不給地方上添麻煩,此後華老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葉落歸根思故鄉,華老回故鄉的遺願
華老很少回家鄉,並不是因為不愛這片土地,而是因為太愛了。愛到不忍心看父老鄉親們因為自己破費,不忍心因為自己而打擾父老們安靜祥和的生活,所以在退休有了時間之後,華老也很少回家鄉。華老對這片土地是愛得深沉的,正因為如此,華老才留下遺願,也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帶回家鄉埋葬。
華老在重病住院前,就交代了遺願,告訴親朋,在他去世之後,不葬在八寶山,要把骨灰葬到交城的卦山。華老説:“我回卦山吧,那裏樹多,清淨。小時候在那兒,打游擊也在那兒……”
在八寶山暫存的華老骨灰
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在北京逝世,8月31日,華老的遺體被火化,骨灰北京八寶山暫放。2008年9月22日,華國鋒之子蘇彬、蘇華以及華國鋒的老秘書曹萬貴來到交城卦山,為華國鋒選擇墓址。他們按照華老要求的“四不原則”,“不佔用耕地、不與民爭地、不破壞環境、不損壞古蹟”,最終選中卦山南麓的荒山石坡作為墓地。
華老回家鄉安葬,可以説華老是有“私心”的,這個私心是為了交城的羣眾。華老一生低調、廉潔奉公,即使身居高位,也沒有為家鄉百姓謀過“私利”,一直到華老去世,交城縣依舊是山西省的五個扶貧縣之一,而且交城縣的支柱產業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隨着政策的調整,經濟發展到了瓶頸期。
一生沒有為家鄉謀過私利的華老,想在去世後有這唯一的一次“私心”,將自己的骨灰帶回故鄉安葬,以自己陵園的建造帶動一下家鄉的發展。這位一生無私的老人,到最後依舊想着自己熱愛的故土和人民。
交城這個發展落後、產業落後的貧困縣,因為華陵的建設,終於有資金規劃了交城的第一個廣場——呂梁英雄紀念廣場。而且在呂梁英雄紀念廣場的西側又規劃了晉綏革命歷史紀念館,東側原有的文昌宮也被翻修為交城縣文物博物館。
華國鋒陵園前華老的雕像
華老骨灰的返鄉安葬,為發展陷入困境的交城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投資,不僅豐富了交城人民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推動交城完成了產業轉型,交城因此有了文化旅遊產業,人民有了新的發展出路,全國人民也因此又多了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華陵已於2011年建成,2011年11月3日,華老的骨灰在其家人的護送下,被安放在了華陵,在外漂泊了六十餘載的華老,終於魂歸故里,再也不離開他深愛着的家鄉了。
結語
華老的一生,一直都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他全心於工作,四處為百姓考慮,所以在他出來工作的數十年時間裏,他只回過三次家鄉。在華老退休後,本有時間多回家鄉看看,但華老又怕打擾熱情的鄉親父老,而決定不再回家鄉。
直到華老去世,他才回到自己心心念唸的家鄉,回到這個自己最熟悉卻已經變得有幾分陌生的地方。華老也不是空着手回來的,他用自己的餘熱,為家鄉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華老用自己最後的力量,來反哺這片生養他的土地。
華老骨灰安放會卦山華陵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贊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