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哪位節度使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經典

節度使的制度分散了唐朝政府的集權,是唐朝滅亡的一大原因。要説唐王朝九大節度使外加一個經略使中哪位總管統兵實力最強,就要説到王忠嗣了,而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在天寶初年的時候就有點上不了枱面了。可能我們熟知的節度使就是安祿山了,相對於前者來説,王忠嗣有顯得有點默默無聞。

但這位低調的王節度使在天寶五年(746)時,曾經同時掌管河東、河西、朔方、隴右四鎮兵馬,共統兵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人。而安祿山最多也就統領平盧、河東、范陽三鎮兵馬,共統兵十八萬三千九百人,而安祿山非血緣關係的堂兄弟安思順節度使統管河西、朔方兩鎮,共統兵十三萬七千七百人。這幾位就是唐王朝中實力靠前的幾位節度使,其中還要以王忠嗣實力最強,掌管近三十萬大軍,可謂史無前例。

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節度使,有什麼弊端,還有唐王朝的九大節度使和一經略使以及各大藩鎮。先説節度使,節度使是隋唐時期的一個軍事長官的職位名稱,準確説是唐朝時期的。在唐朝初期的時候是沿襲了北周和隋朝的一些制度,這種情況也就很正常了,什麼漢隨秦制、清隨明制的例子很多,加上李唐本就是北周時期的關隴貴族,沿用一下也很正常。

我們也知道在唐朝建立之初,唐朝並不是穩定了,還有多方勢力割據,還有外部的騷擾,相對於外部戰爭,我們對唐朝初期的內部戰爭比較瞭解,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因身份不能征戰,然後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負責掃除其它勢力,之後一一剪除,李世民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為此開創了“天策上將”一職。

對外戰爭就不容易了,中原大地四周的國家、勢力以遊牧民族居多,相應就需要改變對敵策略,為此唐朝初期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善於騎射的騎兵,就是為了預防和對付邊境的遊牧民族襲擾邊境,之後唐朝趨於穩定,但是這些部隊也沒有取消,然後就在邊境的重要地區設置總管統兵,可以負責節調度的軍事長官,也就是所説的節度使。如果以行政權力劃分而言古代的節度使大概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以及數省省委書記兼省長所有人的總和,是幾個職位的綜合體,節度使的權利是非常的大。

這些邊境的節度使是可以招募軍隊,屯田養兵的。在唐朝初期的時候,這種節度使制度對唐朝鞏固統治,抵禦外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唐朝根基穩定之後,節度使的制度就開始弊端。因為權利越來越大了。在初期時候只負責管理調度軍需,外加管理屯田主管的是軍事、防禦外敵。到了唐朝中期天寶年間,節度使的權利增大。

不僅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還可以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到了“自成一國”的地步。而古代的士兵又一般是終身從軍,兄弟父子世代軍旅,節度使作為他們的直接長官,對他們有生殺、賞罰等權利,士兵們經過幾代培養,成為節度使的死忠,“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這就使得藩鎮節度使們有了只忠於自己的部隊。

到了後期,唐朝中央為了減少開支,就不管這些藩鎮的糧食什麼的了,説白了直接讓這些節度使自己想辦法,本來初期這些節度使就可以自己屯田養兵,還能自己招募士兵,這樣的情況可以看作朝廷幾乎是沒有能抑制藩鎮的什麼能力,因為藩鎮有獨立財政,自給自足,自己可以招兵買馬,要是節度使保密,朝廷都不知道節度使有多少兵馬。對於古代封建專制的集權情況,節度使這樣的情況就會分散了唐朝中央的權利,皇權不集中,就會成為弊端,藩鎮兵力五十萬,而唐朝的直接軍隊只有十二萬。之後為此也發生了安史之亂的大事件,唐朝為此也由盛轉衰。

節度使成為正式職銜始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之時,玄宗開元、天寶之際,為了預防邊境的需要,在邊防是上陸續設置了安西、北庭、河東、河西、朔方、范陽、平盧、隴右,劍南九大節度使和嶺南五府一經略使。這就是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的“天寶十節度使”。

天寶十大節度使控制着當時大唐全國絕大多數有戰鬥力的兵力,剩下的就是中央禁軍和一些其它軍隊,因人數較少,戰鬥力較低就忽略不計了。十大節度使的兵力是:

范陽節度使也稱為幽州節度使,也就是相關影視劇中的幽州,是河北三鎮之一(河朔三鎮)。幽州節度使負責防禦奚、契丹。初轄幽州,先是裴寬,後是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北京地區,兵力91400人。

平盧節度使,轄地河北東部,遼寧南部等地,預防室韋、。統轄平盧軍、盧龍軍、安東都護府。天寶時節度使為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遼寧朝陽,兵力37500人。

河東節度使 ,防禦突厥,轄地太原府。統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岢嵐軍、雲中守捉及忻州、代州、嵐州,三州郡兵。天寶時節度使是田仁琬、王忠嗣、韓休琳、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山西,兵力55000人。

朔方節度使,又稱靈州節度使,防禦突厥汗國,轄地靈州,統轄經略軍、豐安軍、定遠軍、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統7軍府,領6州。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忠嗣、張齊丘、安思順,大致範圍是現今寧夏一帶,兵力64700人。

河西節度使,轄地涼州,是十大節度使裏軍事實力最強的節度使,預防吐蕃、突厥,統轄赤水軍、大斗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新泉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順、哥舒翰。大致範圍是現今甘肅一帶,兵力73000人。

安西節度使是唐朝在安西四鎮設置的節度使,預防西突厥、西域,鞏固西北邊防,轄地龜茲、焉耆、於、疏勒四鎮,天寶時節度使為夫蒙靈曜、高仙芝、王正見、封常清。大致範圍是現今新疆南部,兵力24000人。

北庭節度使是唐朝在新疆地區設置的節度使。統轄瀚海軍、天山軍、伊吾軍等,轄地庭州,預防突騎施、堅昆。天寶時節度使為來曜、王安見、程千里、封常清。大致範圍是現今新疆北部,兵力20000人。

隴右節度使,全稱為隴右節度大使。主要任務是防禦吐蕃,轄地,統轄臨洮軍、河源軍、白水軍、安人軍、振武軍、威戎軍、莫門軍、寧塞軍、積石軍、鎮西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大致範圍是現今青海一帶,兵力75000人。

劍南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四川省中部設立的節度使,預防吐蕃,南蠻,轄地益州,統轄團結營、天寶軍、平戎軍、昆明軍、寧遠軍、澄川守捉、南江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章仇兼瓊、郭虛己、鮮于仲通、楊國忠。大致範圍是現今四川一帶,兵力39000人。

嶺南五府經略使,也可以算作是嶺南節度使,安撫當地少數民族,預防僚族(壯族先民)。轄地廣州,統轄經略軍、清海軍,天寶時裴敦復為五府經略使。大致範圍是現今廣東一帶,兵力15400人。

從兵力上説,范陽節度使兵力最多,高達91400人,73000人的河西節度使和75000人的隴右節度使次之。在天寶初期王忠嗣擔任河東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共統兵267700人。

在天寶後期,藩鎮中形成了實力很強的兩大集團。以范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為中心的東師,東師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安祿山被封東平郡王,共統兵183900人。

以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為中心的西師。西師的代表人物是兼任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哥舒翰則被封西平郡王。共統兵148000人。黃埔惟明和安思順也曾統兵十萬以上。

在天寶前期實力當屬王忠嗣,在天寶後期當屬安祿山和哥舒翰。當時各鎮節度使的軍馬數量和軍事屯田數量,均擴充至此前數倍,唐軍實力也大大增強,大唐王朝也達到了之前歷朝前所未有的極盛之世,也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巔峯。

節度使的制度也讓當時的統治者放鬆警惕,致使唐玄宗李隆基不斷下放各種權力,將人事權、財政權,劃撥給各大藩鎮,節度使,最終讓安祿山這樣的野心家捉住機會,發動了讓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從此,半獨立的藩鎮時代就持續了200餘年,一直延續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方告終結。

大家對唐朝節度使一職怎麼看?有沒有覺得權利過大呢?都可媲美諸侯國了。下方留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