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併發布六大年度報告,包括《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介紹,2019年,我國完成對924.64萬人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39.33萬人次的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3.78萬人次的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據統計,2019年,中西部12省份培訓教師46.3萬人次、青壯年農牧民195.8萬人次、基層幹部21.3萬人次。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2019年是互聯網即時通訊工具QQ面世20年,網絡語言從‘小眾’到‘大眾’再到‘分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
2019年,教育部指導開展“漢語盤點2019”活動,評選出的“我和我的祖國、東風快遞、學習強國、基層減負年、5G時代”等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等映刻時代印跡,折射家國情懷。
社會發展、技術進步催生語言熱點。2019年,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京滬不同的垃圾類名引起熱議。圍繞垃圾分類,產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兒歌童謠、春晚小品等新的語言產品,成為語言生活新景觀。此次發佈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也在熱點篇對垃圾分類進行了重點描述。此外,該報告還關注了留守兒童語言生活、辭書媒體融合、少數民族語言狀況數據分析、國際學術論文中文表達、新詞語“5G元年”等語言生活熱點問題。
據瞭解,《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為國家語委皮書系列今年新增的兩個報告。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桑標在發佈會上介紹,《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今年首次出版,是繼北京、廣州之後的第3本地方語言生活皮書。報告總結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語言文字工作的發展歷程,調查分析了外資企業、醫療衞生、政務微信等領域和上海古北新區等區域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以及中小學生課外閲讀、中小學書法教育、基礎教育階段多語種外語教育的狀況,從多個方面展現了近年來上海在優化城市語言環境、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方面的思路、舉措與成效。
作者:羅娜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