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一輩子真的只做一件事的當然不可能。不過,有些皇帝,因為對某些事情太過於執着,濃縮在史書之上的形象,給人的印象就好像只做了一件事。這樣的皇帝,包括執着煉丹的嘉靖,忙着平定太平天國的咸豐,當然還包括本文的主角漢武帝。
趁着秦末農民戰爭時中原無暇北顧,匈奴壯大起來。原本漢高祖劉邦是打算為子孫後代平定匈奴,不把困難交給後人。然而,白登之圍差點要了劉邦的老命,還是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身免。此後,漢朝上上下下對於匈奴都要恐慌心理。
尤其是在漢高祖去世之後,漢朝內部遭遇了空前的危機,從呂后專權到七國之亂,並不是風平浪靜。漢朝的當權者,都對匈奴百般忍讓,匈奴寫信調戲呂后,呂后也只能忍氣吞聲,匈奴要錢要糧,馬隊只能排着隊給他們送去。為了兩國的和平,美貌的女子也被送去和親。
漢武帝登基的時候才16歲,大權掌握在竇太后手中,還是採取息事寧人的和親政策。就在漢武帝繼位的第二年,一個宗室女還嫁給了匈奴的軍臣單于。不過,這並沒有讓漢朝完全安寧,在草原缺糧少衣的時候,匈奴仍然要縱兵南下劫掠。
等到漢武帝親政的時,他覺得再也不能如此軟弱了。此時國內經過文景之治,經濟已經全面恢復,國內的諸侯王,也在他頒佈的推恩令下,變得順從温和,再也沒有強藩林立,危害中央的危險。於是,漢武帝果斷決定,要對匈奴下手。
建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8年時,年僅18歲的皇帝終於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了。最開始,漢武帝劉徹打算採取巧妙的方法來解決隱患。他接受王恢的建議,準備詐獻馬邑,將匈奴主力騙到馬邑之後全殲。為此,漢武帝設下了三十萬精兵款待匈奴人,只可惜這個計謀被識破,雙方撕破臉,開始在邊境互有攻守的激戰。
這一次巧計的失敗,讓漢武帝看到,以陰謀詭計來剷除匈奴是行不通了。但是,這一次馬邑之謀也並非一無所得,此後的邊境交鋒讓漢朝認識到,匈奴並不可怕,他們不是不可戰勝。匈奴貌似強大,其實是有幾個長處,幾個短板的。
首先,匈奴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整個王庭都在茫茫草原之中漂浮無定,以當時的技術力量對他們予以致命打擊。其次,匈奴仗着自己是騎兵,來去速度快,機動性太靈活。相比之下,漢朝就只能被動挨打,看起來總是吃虧。
然而,匈奴的短板也很突出,他們靠天吃飯,一場冰雪,一場瘟疫就能減員大半,這也是很多遊牧民族一蹶不振的宿命。另外,這種遊牧民族註定不會有先進的冶鐵技術,先進的戰術思想,純粹是野蠻式的生產。
漢武帝正是認清楚了這個問題,他一方面採取各種手段養馬、買馬,並且斷絕與匈奴的互市關係,使得匈奴遭到經濟上的沉重打擊,另一方面他培養自己的將軍,也是上天垂青,為他帶來了兩個青史留名的大將——衞青和霍去病。
衞青沉穩,霍去病果斷,兩人又是甥舅關係。在漢武帝的支持下,他們發動了三次對匈奴的主動出擊,這是漢王朝在長期被匈奴牽制下的反擊作戰。
元朔二年的河南之戰,本來是匈奴左賢王先偷襲了漢朝的上谷、漁陽之後,漢武帝果斷讓衞青攻打河南地。結果衞青長途迂迴包抄,一舉掩殺了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殲敵數千,俘獲“伏聽者3071人及牛羊百餘萬頭”。衞青完全收復了河南,而漢武帝立即設立朔方城,此戰成為漢匈之戰的轉折點。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戰,則是霍去病縱橫天下的舞台。他以一萬騎兵,兩次出擊匈奴各部,在河西長廊如入無人之境。由於他機動靈活,又沒有糧草輜重的束縛,匈奴各部如同待宰的羔羊,任其蹂躪,連匈奴王的兒子、相國都被俘虜。
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是衞青、霍去病的聯袂演出,他們各率五萬騎兵,打得匈奴遠遁,元氣大傷。這一戰,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中國名將成就的頂峯。從此,匈奴的邊患全面解除,漢朝終於搞定了這個強大的對手。
此後,隨着霍去病的隕落,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北上抗擊匈奴,但劉徹仍然以各種手段打擊、壓制匈奴。對外作戰消耗了大量的勞力,也讓國內經濟陷入困頓,有人甚至評論漢武帝將秦始皇的窮兵黷武又做了一遍,只是運氣好而沒有亡國。為此,漢武帝在晚年也下過罪己詔,但不管怎麼説,他的做法,最大程度保障了國家的安全,也讓漢王朝能昂首立於東方。後世人大多數認為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