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清華園風靡一時的
“網紅”四教麼
還記得那次
華麗麗的“變身”不
開放、多元、共享
改造後的”四教“
彰顯清華百年學府的人文氣質
成為師生們的“客廳和書房”
如今
《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室內設計》
榮獲美國IDA國際設計獎
室內設計類別金獎
這座“教”與“學”深度融合的
高人氣教學樓
究竟是如何設計的呢?
一起來看看吧!
1月28日,美國IDA國際設計獎公佈了2020年度獲獎名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冬江教授團隊的設計作品《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室內設計》從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優秀作品中脱穎而出,榮獲室內設計類別金獎。
《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室內設計》榮獲
美國IDA國際設計獎室內設計類別金獎
IDA(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創辦於2007年,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設計大獎之一,倡導設計的可持續性、科學性、智能性。該獎項共設置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時尚設計、平面設計五個門類。評審團由全球建築、設計、時尚領域的知名設計師及專業媒體組成,致力於激發公眾對於世界範圍優秀設計的關注,引領和催生具有顛覆性和創新性的全新概念,尋找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設計作品。2020年,IDA國際設計獎迎來了自獎項創辦以來最為成功的一年,報名國家和作品數量均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更好促進“教”與“學”深度融合
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簡稱“四教”)原建築於1990年竣工並交付使用,歷經近30年使用,空間功能及設備設施均已不能滿足一流大學的使用要求。作為舊建築改造項目,此次的室內設計旨在從形式、功、內涵出發,強調文化性、藝術性、經濟性的有機結合,彰顯清華百年學府的人文氣質,打造體現世界一流大學定位的專業性教學空間。
由清華大學教務處牽頭、多個院系部處密切配合,四教作為清華大學教室整體改造工作的“排頭兵”,歷經立項、設計、施工到再啓用,全新開啓“教”與“學”深度融合的嶄新教學樓。
教學環境和教室空間
教室改造前,清華大學教務處組織了多場需求調研,面向教師、學生和校友羣體,廣泛徵求大家對教學環境和教室空間的改善建議。比如,依託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開展無障礙設施需求調研,並逐一落實到改造設計中——外掛無障礙電梯並設有盲文按鈕和語音樓層播報,在教室裏為聽力障礙的同學配置擴音設備接口等。教務處還曾在三教大平台設置桌椅體驗區,廣泛徵求師生對教學樓桌椅的意見,力求提升教學環境的舒適度。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提出了建構主義教育理論(Constructivism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力圖通過學生之間以合作、交流、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四教的空間改造遵循着這一理念,在現有空間中增加大量小型研討間以及自由學習區域,從而適應當下大學開放、靈活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希望師生們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客廳和書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楊冬江這樣描述四教的設計初衷。他帶領設計團隊不斷努力,致力於將四教變身為“更人文、更創新、更國際”的教學空間。
自由開放的公共空間
增加人與人“相識”的機遇
作為典型的公共教學樓,四教不僅承擔着教室功能,同時也是一個校園內不同專業學生彙集的公共空間。在這樣由彼此陌生的人羣所構成的場所中,人們通常會對空間存在一種天生的疏離感。由此引發的核心議題就在於如何讓學生們在公共空間中通過“停留”實現人與人相識的機遇。該設計希望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開放的情景,讓他們在其中相遇相識,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公共空間的價值。
“開放”的概念在於最大限度的拓展室內空間的採光和視覺尺度。大廳東側一至五層原有的樓梯與大堂是隔離封閉的。這次改造將原有牆面拆除,讓這組巨大的樓梯呈現出來,並通過色彩和形體塑造來強化樓梯的儀式感和視覺衝擊力。
開放式樓梯
開放式的樓梯連接着所有樓層,形成了一個多層次、流動的立體空間結構。原始建築框架與樓梯相穿插衍生出的轉承啓合,讓人通過行走,從不同層級的視線關係中感受空間的開放性。
四教內景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不僅發生在課堂,課下的交流與協作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鞏固、整理和深入研究。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個體間對於知識的彼此分享。傳統的大型教室已經不再是當下課堂教學的唯一模式,讓教學空間的使用方式實現與多元化教學相配合的隨機性與靈活性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開放式學習區
由此,該設計將教學延伸到東側的公共空間中。在東側三至五層增加了13個更為靈活的小型研討室,利用各樓層的碎片空間形成了若干個開放式學習區,以及教師休息室,供學生們在不同時段所需要的臨時性學習需求。一至四層西側為24個標準公共教室。在標準教室走廊的處理上,南側牆面被設計成透光的格柵,由此可以將自然光線引入走廊中。該設計打破走廊常規的單一直線路徑,在若干個空間節點上設置了包廂式的座椅供人停留使用,讓原本封閉冗長的通道變成一個類似於街區的公共環境。
包廂式座椅
學習是在一個特定情景下,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協作而獲得知識的過程。而“情景”不僅是一個心理意向,同時它是一種物理環境,甚至是一種文化氛圍。所有情景營造的最終目的,都在於建構學生們對於學習場所的歸屬感和熱情。該設計希望第四教學樓能夠成為集課堂教學、交流研討、小組學習等多元化的交互場所,並融入到師生日常校園生活空間中。
共享空間
室外連廊
即將迎來110週年校慶的清華園裏,延續文化積澱、煥發全新面貌的教學樓正陸續與師生重逢。除四教外,由建築學院副教授尹思謹團隊設計的二教、西階改造項目已經完工,端莊、大氣的風格與大禮堂草坪區域的環境和諧相融,2021年春季學期即將投入教學使用。學堂路東側的三教也將變身為集“開放、靈活、多樣”於一身的教學空間,在今年秋季學期全新“亮相”。
教學空間是教學方式的延伸,教室的每一處設計都秉持着為學生服務的初心,都將成為清華育人理念的重要載體,也將是環境育人最好的例證。
清華教學樓的“變身故事”還在繼續
無論是“開放、靈活、多樣”
還是“迴歸”沉靜與典雅
清華大學致力於
在原有建築風格中延續其文化的積澱
在現代設計理念中
煥發出與時俱進的脈動與活力
未來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