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大學在各省的招生名額是怎麼定的!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今天是高考的最後一天,在這裏預祝所有的高考學子金榜題名。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最高的學府之一,也是很多高考學子的夢。但是每年就只有那麼幾個名額,因此很多人就算是擠破了頭也很難上去。
但是在每年招生季,又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北京明明這麼小的一個地方,為什麼能有這麼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招生名額呢?其實這和歷史有很大關係。
清華大學建立之初乃是美國“出資”成立,主要是給美國輸送人才。
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第2年戰爭便結束了。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在《辛丑條約》當中,中國需要對列強國賠款白銀4.5億兩,並且拿30年的關税用來抵押。
這4.5億兩白銀賠款,歷史上又稱作是庚子賠款。為什麼是這些錢呢?是根據中國當時所有的人口,每個人賠款1兩來決定的。也就是説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當時中國有4億多人。
但是就在1904年的時候,美國率先提出放棄賠款的約定。原因是他們認為賠款過多,可以把這些賠款用來辦學。後來經過多次的協商,終於在1908年確定下來了退還賠款用來辦學的宗旨。
難道美國真的這麼好心嗎?我們來看一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他在1906年的時候,曾經給美國總統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裏面這麼説:

從這段話裏面可以看出來,美國之所以會這麼做,其實不安好心。他們想用知識上和技能上的方式,來支配我們的發展。因為文化入侵的危害性,要比經濟入侵來的大。
因此在1909年的7月份,清政府設立了遊美學務處,專門負責辦理中國留美學生的相關事務。之後的三年時間裏面,中國總共向美國送出去了108名留學生。這其中就包括了胡適、趙元任、竺可楨等人。
在1911年的4月9號,清政府成立了清華學堂。並且在4月29號,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在1912年的10月份,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歸屬於北京外交部管轄。
學校是8年制學堂,分成中等和高等兩部分。高等學堂畢業之後,進入美國就讀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之後經過多次改制之後,清華學校逐漸向完全大學過渡。
1916年的時候開始籌備建設完全大學,一直到1925年才算是真正建立成功。而在這之前是幹嘛的呢?其實在1925年的清華學校,不能稱作是我們的學校,應該叫做是留美預備生。

在1925年之後,清華大學出現了大學部,之前只是留美預備部。當初的辦學宗旨是——純以在國內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為目的,不為出洋遊學之預備。
在1929年之前,除了有大學部之外,當然還要保留之前的預備部。從1909年辦學開始,到1929年結束,在這20年的時間裏面,中國總共向美國輸送1280名高材生。
清華大學的招生分配問題,根據賠款而來。
清華大學大學部成立之後,就開始考慮招生的問題。正如我們之前所説,庚子賠款所有的錢,是按照中國當時的人口。所以清政府為了湊齊這些錢,也是把任務分配到每個省裏面去。
其實和現在差不多,比如説某個地區出現天災之後。為了方便進行重建,一般都是交給某個省對接重建。比如説汶川地震,某個地區交給安徽省負責重建。其實當時賠款也是這樣。
所有的庚子賠款根據每個省的人數,以及每個省的經濟情況,來安排大學招生的情況。其實這並不是後來的政府決定,而是由當時的美國來決定。
在所有的庚子賠款當中,北京出的可謂是最多,所以後來的招生也是最多的。因此現在也不要説為什麼北京可以招這麼多人了,因為當時人家出的錢多。

後來招生的過程當中,也根據每個省的情況進行了調整。不過總的來説,變化還不是特別大。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就成為了如今的樣子。另外北京大學招生,也是參考清華大學的方式來的。
北京市296人,河南省210人,浙江省144人,湖北省147人,江蘇省146人,四川省160人,山東省160人,湖南省137人,河北省130人,廣東省132人,安徽省111人,山西省107人,遼寧省142人,上海市87人,江西省95人,福建省100人,陝西省117人,天津市76人,吉林省88人,廣西省75人,黑龍江79人,重慶市:清華大學100人。——2018年數據。

還有一點是各國列強瓜分庚子賠款的方式,是根據各國列強在華的出兵人數,以及在華的損失情況來定的。其中俄國派兵最多,超過了出兵總數的一半,賠款佔比將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