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留學生劉汴京學豫劇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喀麥隆留學生劉汴京學豫劇

  劉汴京(右)參加2019年度河南衞視《梨園春》“擂響中國”全國戲迷擂台賽獲獎。

  2016年,葉偉寧進入喀麥隆雅温得第二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在第一節中文課上,來自中國的中文老師通過表演雙口相聲和學生打招呼,這讓第一次接觸中文的葉偉寧覺得特別有趣。“世界上竟有與我的母語如此不同的語言,我對這門語言充滿好奇,希望能跟着老師進一步學習中文。”

  課上,老師們給學生講解漢字的寫法,教授中文日常用語;課下,老師們和學生圍坐一起,通過分享視頻和圖片,展示中國的秀美風光與大好河山,並鼓勵他們未來到中國讀書深造。這在葉偉寧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到中國看看”。

  2017年,26歲的葉偉寧通過了留學申請,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到開封入讀河南大學,開啓了新的學習生涯。入校後,他將自己的中文名“葉偉寧”改為“劉汴京”。“劉,和中文中‘停留’的‘留’諧音,‘汴京’是開封在古代時的名稱。”這個獨特的名字寄託着他對開封深厚的感情。

  用豫劇演繹精彩人生

  在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學習期間,劉汴京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一次,他和同學在開封市豫劇院學習豫劇《花木蘭》,表演者精美的服飾和劇中動人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劉汴京。活動結束後,他主動找到豫劇院的老師,希望能學習豫劇。

  機緣巧合下,劉汴京認識了已學豫劇多年的中國小夥劉子傑。每週,他都抽出時間到劉子傑家裏學習豫劇。“子傑會給我講解豫劇中的經典選段,碰到一些繁難的詞彙,他還會結合歷史典故進行講解,以幫助我理解。”

  通過劉子傑的介紹,劉汴京還拜其老師為師。

  《穆桂英掛帥》《大登殿》……談起豫劇,劉汴京如數家珍。他認為,豫劇的精髓不僅僅表現在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還表現在獨特的唱詞。在學習豫劇的過程中,他的情緒也常跟着故事的展開而起伏。“劇中的故事不僅讓我對社會和人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讓我反思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

  5年來,因為學習豫劇,劉汴京結識了不少朋友。在校外,他和喜歡豫劇的老師及同學在各地參加演出。對他來説,和豫劇結緣後的每個瞬間都彌足珍貴。

  學好中文是基礎

  豫劇誕生並且興盛於河南,不僅承載着豐富的地域文化,還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劉汴京表示,想學好豫劇,離不開中文學習。

  他最常使用的中文學習方法是“聽教材”。為了給自己的中文語感“保鮮”,他保持着每天聽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發展漢語》配套錄音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他會大聲跟讀,並記錄下聽到的生詞。在劉汴京看來,提升聽力水平對語言學習至關重要。在中文學習過程中,多聽既可以豐富自身詞彙量,又可以通過模仿發音提高中文口語水平。

  除了自己所修的課程,劉汴京還到新聞與傳播學院“蹭課”,學習一些中文發音技巧和朗讀妙招。隨着中文水平的提高,他在豫劇表演中,咬字愈發清晰,對劇目內容的理解也更加到位。

  總結自身中文學習經驗,劉汴京認為有三步——學好漢語拼音、多做聽力練習、勇敢用中文交流,最重要的是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練習和鞏固。

  對於未來,劉汴京可以確定的是,會在學習豫劇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學習中文和豫劇,這兩件事是我目前最喜歡做的。為自己熱愛的事業付出努力與汗水,堅持到底,我感到幸福和滿足。”劉汴京如是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3 字。

轉載請註明: 喀麥隆留學生劉汴京學豫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