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文學家、儒學家譙周,做夢都沒想到,他會因力勸主公劉禪投降,千百年後依舊罵名不斷。唐代詩人温庭筠和羅隱,分別留下貶損譏諷譙周的詩句:“象牀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出自温庭筠的《過五丈原》)和“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出自羅隱的《籌筆驛》)。
譙周作古一千年後,一位活躍於元末明初,叫做羅貫中的小説家,更是在自己的章回體小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將譙周塑造成為反對北伐,投降誤國的庸臣的形象。小説中的譙周,登場於第六十四回,劉備收降馬超,兵圍成都,益州牧劉璋本想投降,以免百姓荼毒生靈。素曉天文星相的譙周,説天命不可違,力勸劉璋投降,忠於劉璋的黃權和劉巴,想殺掉譙周,但被劉璋攔阻。
譙周
劉備攻破成都,成為益州之主後,譙周等六十多位新附劉備的益州官僚,被劉備擢用。小説第八十回,曹丕篡漢自立為帝后,諸葛亮同許靖、譙周等人商議勸進事宜。譙周以天象祥瑞為由,與羣臣擁戴漢中王劉備即皇帝位,在劉備的登基大典上,譙周擔任主祭,並朗讀祭文。事後,譙周被任命為光祿大夫。
小説第九十一回,諸葛亮北伐上表,譙周以“北方旺氣正盛”為由,勸阻諸葛亮不要貿然出兵。諸葛亮執意北伐,將譙周等人留在後主劉禪身邊,負責留守後方。之後的譙周,似乎成為蜀漢內部的反戰人士代表人物,不僅反對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且反對姜維北伐。並跟支持姜維北伐的權臣陳祗,二人在朝堂上展開激烈辯論,並寫下《仇國倫》的文章,諷刺姜維窮兵黷武。
諸葛亮
小説一百一十八回,鄧艾突襲綿竹,陣斬諸葛瞻父子,而後兵圍成都。鄧艾孤軍深入,但兵微將寡,成都有戍兵數萬,尚可一戰。但後主劉禪已經嚇破膽,很多臣僚建議劉禪,向南蠻王借兵迎敵,或是投奔東吳。身為光祿大夫的譙周,卻力排眾議,反對借兵和投吳的計劃,力勸劉禪投降。劉禪命譙周作降表投降。成都之亂後,譙周、郤正等人跟隨劉禪前往洛陽。
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譙周、郤正等人有功,被司馬昭封侯。
諸葛亮
正史上的譙周,出道沒有那麼早,一手提拔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季漢主戰派首領——諸葛亮。
譙周,字允南,201年出生於巴西郡西充國縣(現在的四川南充市西充縣),劉璋投降劉備時,譙周只有十三歲,所以小説中譙周勸劉璋投降,純屬藝術虛構。譙周自幼家貧,早年喪父,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譙周從小便勤奮好學,飽讀詩書,頗有才名。
諸葛亮擔任益州牧的時候,聽聞譙周之名,有得知他的身世,對這個年輕人非常愛惜,於是任命他為勸學從事,此時的譙周剛滿23歲。《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蜀漢後期的大將羅憲,都曾拜譙周為師。
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譙周當時正在家中授業,聽聞丞相病逝。譙周不辭勞苦,千里奔喪,雖然劉禪下詔,禁止官僚前往五丈原奔喪,但譙周行動過於迅速,已經到達五丈原。大將軍蔣琬,兼領益州刺史,轉任譙周為典學從事,因為譙周博貫古今,著作等身,位列益州學者之首,在蜀漢學術領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劉備
238年,劉禪立劉璿為太子,碩儒譙周備受信任,被調任為太子家令。一位譙周上表劉禪,規勸他不要整天遊玩,要效仿先帝劉備,“下為子孫節儉之教”。引起劉禪不滿,而被貶為中散大夫。257年,姜維北伐中原,譙周認為姜維盲目用兵,窮兵黷武,致使蜀漢國疲力衰,百姓勞苦,於是反對北伐。並跟劉禪的親信,執掌朝權的陳祗當庭激辯,譙周回到家中,寫下《仇國倫》。
姜維
作為土生土長的益州當地人士,也是益州士族集團的代表人物,譙周出於自己或是團體的需要,更希望劉禪與民休息,發展經濟。而非沒有目標,或是得利很少的北伐,並不能撼動曹魏的根本。反而會讓蜀漢陷入窮兵黷武的戰事中,戰爭不僅破壞農業生產,損耗國力,而且還威脅着益州士族集團的利益(陳祗是荊襄士族集團的代表人物,支持姜維北伐,是為了支開姜維,更好的專擅朝政)。
劉禪和黃皓
譙周雖然跟劉禪的寵臣陳祗,在朝堂上激辯,但譙周沒有被降職,反而升任光祿大夫,但不參與朝政,説明譙周還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這些反戰的益州士族集團,最終在鄧艾兵臨城下,劉禪是戰是和的問題上,掌握了話語權。雖然鄧艾兵少,但堅壁清野,抵抗到底、玉石俱焚的戰爭,顯然會損害益州世族大家的利益。對於他們來説,劉備劉禪父子也好,荊襄士族集團也好,鄧艾鍾會的大軍也好,都是外來力量,保全自己的田宅地產才是益州士族的頭等大事。
鄧艾
於是,以譙周為首的益州士族們,力勸後主劉禪放棄抵抗,開城門投降。司馬昭認為兵不血刃奪取成都,譙周保全蜀地有功,下令封他為陽城亭侯,並要求他前往洛陽。公元270年,譙周被晉武帝司馬炎封為散騎常侍,譙周當年病故,時年69歲。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