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師輪崗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舉措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教師輪崗是新學年的熱詞。

8月25日,本學期開學前幾日,北京市教委披露,在新學期,北京將大面積、大比例地推進中小學教師輪崗,此舉旨在響應“雙減”政策落地,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同時,除北京外,其他一些地方也紛紛出台具體政策實施教師輪崗。相對於其他措施,教師輪崗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均衡配置師資力量的安排。對於教學力量薄弱的學校來説,教師輪崗的實行,可能會較快見到效果。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存在直接而明確的關係。因此,把教學質量較高學校的教師交流到教學力量薄弱學校進行實際教學示範,同時把教學力量薄弱學校的教師交流到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去接受學風薰陶、體會教育真髓,無疑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有效辦法。

當然,教師輪崗只是加強和提高教學力量薄弱學校教育質量的必要條件,但絕非充分條件。實際上,隨着教師輪崗、隨機派位、多校劃片等措施的落實到位,衡量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的標準、觀念亦需要隨之改變。如果單純用升學率而非大大擴展定義範圍的成才率來定義學校優良與否的話,那麼,可以肯定地講,教師輪崗政策也不會將教學力量薄弱學校的水平提至現有標準下的教學質量較高學校的水平。

除了師資力量以及有形的硬件設施,類似校風以及學校傳統等無形的因素也在實現教學效果和提高教育質量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各個學校間的這種差別,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消除的,也不是靠硬件設施的統一就能消除的。因此,教師輪崗要有一定時長,只有這樣才能使輪崗教師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示範以及將學習成果內化於心。

由此,雖然教師輪崗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要形成大面積和大比例的態勢,但是,從總體而言,不論是教學力量薄弱學校還是教學質量較高學校,就某一所學校而言,其輪崗教師所佔比例還是以教師隊伍的穩定為限。顯然,如果教學質量較高學校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穩定,不能保持校風和傳統的延續,那麼,輪崗至此的教學力量薄弱學校的教師也不能保證輪崗的收穫。同樣,如果教學力量薄弱學校的教師隊伍不能保持總體穩定,那麼,輪崗而來的教學質量較高學校的教師也失去了傳幫帶的對象和環境。

這也就是説,教師輪崗並非以降低現有教學質量較高學校的教育質量為代價來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度,而是在既定現實下加強和提高教學力量薄弱學校教育質量的一個措施。這一點尤為重要。

作者:祁瞳(媒體評論員)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