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孩子們將重新踏上新的征程,一路上,他們會見到不同的風景,各具特色的人羣,而這也是他們生命的一段美好體驗。
經歷和看書有着很大不同,如果早期的生命缺乏體驗,那未來的文學、數學、天文的美妙,他們也很難體會。
但讓家長頭疼的是,很多孩子不願上學,特別是幼兒園的寶寶們,每當上學時,大部分孩子都會在校門口“大哭一場”,與父母、老師來場“智慧與力量的對抗”。那為啥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呢?李玫瑾教授直言:因為有些學校辦得像“職場”。
幼兒園中的那些“職場風”,讓孩子“望而卻步”1)“新型攀比”讓孩子情緒變得“低落”
有些家長會將孩子送到“高端”幼兒園,讓寶寶接受更好的教育,寧可自己過得“差”些,但讓父母沒想到的是,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後,還有更多需要花錢的地方。
李麗的兒子小寧今年4歲了,有一天,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李麗發現寶寶書包裏有一個變形金剛,據她瞭解,這個玩具價值好幾百元,馬上詢問孩子,但小寧支支吾吾,遲遲不肯説。
這下李麗急了,直接打電話給老師,老師説:“這是幼兒園的分享活動,孩子們交換自己的禮物。”無奈的李麗只能去買了同等價位的玩具,讓小寧去送給同學。
對於李麗這類型的家長來説,本來送孩子上幼兒園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花“重金”去買玩具,這樣下去可吃不消。
而這種“新型攀比”不正是“職場風”嗎?或許很多人早已見慣了職場中的“潛規則”,可如果長期下去,不但父母吃不消,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也是有形象的。
幼兒園本是讓孩子感受生命、結交友誼的地方,過度攀比這種“職場風”實在不應該出現在學校當中。
2)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
無論是學校,還是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追上時代的步伐,於是“超前教育”孕育而生。為了滿足更多家長的需求,很多幼兒園在小班階段,就增加了很多知識,給孩子們增加了本不屬於他們的“負擔”。
但其實“超前教育”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塑造,讓孩子擁有一種“假優勢”感,當孩子升到了小學之後,如果不再“優秀”,那成績反而會下降不少。成績的下降就會導致孩子負面情緒的產生,時間一長,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而“超前教育”就像是讓孩子提前進入“職場”,年紀輕輕就成為公司的“優秀員工”,這或許是很多父母的想法,但遵循孩子自然發展規律才真的是為孩子好。
即使父母拼盡全力打造出一個“完美進階”的少年,那麼多年後,他遇到挫折,該如何面對挑戰,該怎樣用平靜的心態解決問題呢?
學校不應該辦得像“職場”,釋放孩子的天性,才是幼兒園的職責1)釋放孩子的天性
幼兒園不是“職場”,它的職責也不是讓孩子的知識“學富五車”,而是讓寶寶們釋放天性,老師們可以多準備一些娛樂活動,比如丟沙包、捉迷藏,甚至可以讓孩子們創造遊戲,在遊戲中思考和探究。
2)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
在職場中,或許工作可以按個人的績效來考核,但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説,初入社會,學會與人交往是必要的。但這種交流方式與家裏的金錢和地位無關,而是單純地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讓寶寶們意識到班級、學校就是一個小團體,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這其中,孩子在能夠發展獨立個性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他人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