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感激你能閲讀到最後,您的閲讀是我最大的動力,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記得關注訂閲號喲,愛你麼麼麼噠~~
小編將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喔,小編給你們比心了喔!
1
公元1071年(宋熙寧四年)秋天,大雨連日,邕江水暴漲,漫入邕州城。城內水深達兩丈,公私房屋一律被淹。
沒多久,北宋朝廷命廣東鈐轄(武官名)蘇緘出任邕州知州(州治在今南寧,轄今南寧、崇左、百色等地市)。
蘇緘前往邕州就職時,一個老朋友給他送行。這個朋友性格温吞,騎馬送蘇緘走了幾里地仍不駐足,心事重重。
“看你的樣子,莫非有什麼話要跟我説?”蘇緘笑言。
朋友悽然一笑:“宣甫(蘇緘的字)啊,有句話不知我當講不當講?”
“你我本是知己,分別在即,直説無妨。”
朋友撫須,徐徐道:“秋日洪水侵城,此兇一也;邕州戰亂後重建,此兇二也;交趾野心勃勃,此兇三也。你此去邕州,前途兇險,務必請多多保重!”
蘇緘站住,安慰朋友道:“你我都是大宋臣子,領着俸祿,替皇上分憂,不問西東,惟有不遺餘力,方能無愧於心。”
朋友聽後,仰望西天,跟蘇緘道別,轉身策馬回去了。
孰料,分別成了永別。
2
宋朝在神宗熙寧年間對交趾(今越南北部)李朝採強硬態度,先後起用的桂州(今桂林)知州沈起、劉彝二人,製作戰船,收編當地部落民眾為兵,授以戰爭技巧,同時禁止邊境貿易,大宋與交趾關係緊張。
1014—1075年,交趾(今越南北部)先後藉口追捕逃犯,多次入侵欽州、邕州所屬邊關羈縻州峒,搶奪財物,焚燒民房,殺人越貨。
蘇緘到任後,深入州峒體察民情,摸清邊關情況,寫成奏章上報,大意是:
“啓稟皇上,臣蘇緘到邕州後,深入邊境州峒調查,發現交趾與大宋關係緊張,源於沈起對交趾政策。臣以為,欲緩解兩國關係,邊貿不可廢也。另,交趾李朝野心勃勃,有興兵伐宋之跡象。邕州偏遠,兵少將弱,請皇上以大宋江山為重,速派兵增援……”
沒多久,蘇緘收到聖諭,大意是:“蘇愛卿,沈起邊境練兵、關閉邊貿確屬不妥。朕已調走沈起,並責成桂州知州繼任者劉彝時刻關注交趾動向。眼下,遼國和西夏在西北虎視眈眈,大宋禁軍重點部署西北。蘇愛卿宜按兵固守邕州,毋得貪功輕敵……”
得知沈起被調走,蘇緘稍感寬慰,立即上書劉彝,請求終止沈起的邊境政策。同時將打探到的交趾將要進犯的消息,頻頻向劉彝告急。
劉彝聽説前任知州沈起就是被蘇緘告到皇上那裏才被調走的,對他心懷成見,反過來彈劾蘇緘“沮議”,命令他“不要亂説話”。
蘇緘無奈,只好率眾加緊固築邕州城牆、儲備糧草、訓練兵丁待敵。
1075年,以李常傑為首的交趾軍隊大舉入侵北宋,連下欽州、廉州,並同另一名將領宗亶合攻邕州。
交趾軍隊號稱8萬人,來勢洶洶;邕州守城官兵加上峒丁,只有2800人。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形勢危急,但蘇緘抗敵守城之心毫不動搖。
他把兵力按五個城樓門編為五部,每部由將領及少數民族能者督戰,並教將士使用“神臂弓”。留城的百姓則自覺分擔製造弓箭、燃燒物和運輸等後勤工作。
為了表示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和安定民心,蘇緘把自己全部家屬留在邕州城裏。當時,他的長子蘇子元是桂州司户,因公差順攜妻兒來邕城。戰事突發,子元辦完事後,蘇緘遣他回去,卻留下子元的妻兒。
左右不解,問蘇緘:“大人,子元可攜其妻兒一起返桂州,為何留他娘倆與我們受罪?”
蘇緘道:“子元回桂州,理所當然。一來他有公務在身須回去覆命,二來他攜我的手書跟劉彝討救兵。我作為知州,留子元妻兒在邕城,就是為了要跟全城百姓表明——我已把蘇家36條性命跟邕城安危系在一起了!”
蘇緘把官府的財物和自己的財產都拿出來,告訴百姓説:“我們的兵力和器械已經準備好了,儲備的物資也不缺乏,現在蠻人(交趾軍隊)已逼近州城,宜固守邕城以待外援。誰敢逃跑,就沒為奴婢或加刑戮。”
百姓聽到、看到蘇緘的言行舉止,無不心服口服,更堅定與蘇緘守城抗敵的決心。
期間,一個叫翟績的大校想潛逃出城,蘇緘立即將他斬殺示眾。
邕州城上下擰成一股繩。
3
轉眼間,8萬交趾軍隊如潮水般湧向兵寡絕援的的孤城——邕州。
李常傑自持兵多將廣,以為邕州城唾手可得。不料,當趾高氣揚的前鋒部隊剛抵城下,就被蘇緘部署在邕江河畔的勇士來一個下馬威,斬殺兩名小頭目,殺死敵兵數百。
李常傑氣急敗壞,集結10萬兵馬將邕州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然後架雲梯攻城。
蘇緘與守城將士拿“神臂弓”殺敵,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燒燬雲梯無數,城下敵軍屍橫遍野。
李常傑大兵壓境,連續攻城20天,邕州城依然安穩如泰山。
是年除夕來臨,李常傑只好蹲在邕州城下過年。
10萬之眾久攻不下2800守軍之城,交趾軍隊對蘇緘又恨又怕,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蘇城隍”,意為邕州城的守護神。
新年期間,城外的交趾軍隊吃的是擄掠來的豐盛酒肉,邕州城內的軍民只吃着野菜樹葉拌稀飯。但守城軍民毫不氣餒,堅守待援。
一個月過去了,北宋朝廷援兵未見,桂州救兵遲遲不見蹤影。
原來,劉彝接到蘇緘告急手書後,不顧大局,擁兵不救。後經各方譴責,才派鈐轄張守節率兵3000人,於正月初四赴邕州增援。
然而,張守節秉承劉彝意旨,“逗留不進”。
蘇緘無奈之下,又以蠟書告急於提點邢獄宋球。
宋球得書驚泣,督促張守節進軍。
張守節匆忙移兵屯駐大夾嶺(今南寧市七塘山心坳),倉促間遇到蠻賊,還沒來得及佈陣,就被殺死了,餘部敗降。
交趾軍隊知道張守節的部隊擅長攻城,便威逼利誘他們進攻邕州城。
眼看援軍成敵軍,蘇緘恨得咬牙切齒。
交趾軍隊用箭投下“勸降書”,大意是“宋廷無力南援,桂州援軍已敗,邕州城糧盡無援,如不火速出降,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蘇緘召集軍民訓話:“蠻人攻破欽、廉兩州後,焚燒擄掠,殺人不下5萬口。城破死,投降亦死,不如以血肉之軀跟蠻人拼到底,絕不做待宰的羔羊。這些勸降書不過是敵人的欺騙宣傳,不可信也!”
邕州城軍民受到激勵和鼓舞,不顧糧盡水乾,仍頑強抗敵守城。
4
夜間,蘇緘部署敢死隊毅然出城,一部駕輕舟闖至敵帥船刺殺敵帥,一部殺下江邊奪取敵糧船的糧食。此役斃敵數百,奪回一些糧食,但也犧牲不少將士。
李常傑驅使張守節叛軍“造雲梯”、挖“濠洞子”,以牛皮蔽體強行攻城,均被蘇緘率部用神臂弓、鏢槍和燃燒物焚燬。
交趾10萬大軍圍攻邕州城40天,屍橫遍地卻無法破城,打算撤走。
這時,通敵的張守節部署竟向李常傑獻計,用“囊土傅城”之法攻城——就是利用交趾軍隊人多,把一袋袋泥土在城外疊起,待囊土與城同高時“蟻附而登”攻城。
42天過去了,邕州城軍民因飢渴傷病,漸漸喪失了戰鬥力。糧盡水涸,有的人相互依靠着死去,但沒有一個人叛變。而蠻賊仍像螞蟻一樣向上攀登,邕州城終被攻陷。
蘇緘和邕州通判唐子正等人在州署一帶率兵與蠻人展開激烈的巷戰,奈何寡不敵眾。
唐子正戰死州署橫壁亭,蘇緘則大叫:“吾義不死於賊手!”於是率領家人踉蹌回家(今南寧金獅巷)。家中早已準備好一個大深坑,並堆滿燃燒物。
蘇緘一把火點燃,道:“邕州城已破,我蘇家人絕不能落入蠻人手裏,屈辱受死。我送你們先走一步,我隨後就到!”隨後全家老少36口人一個個跳下火坑。
邕州城軍民得知“蘇城隍”縱火自焚、壯烈殉國的義舉,無不動容。
城破後,交趾軍隊滿城搜捕蘇緘,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以為他逃脱了。惱羞成怒,下令屠城:將城裏的人每100個綁成一串,綁了整整580串,共5.8萬人,全部趕到邕江裏淹死,然後焚城而去。
邕州城陷落敵手的消息傳到東京(北宋都城,今河南開封),朝野震動。
宋神宗對蘇緘壯烈殉國深表哀悼,追贈蘇緘為“奉國軍節度使”,諡號“忠勇”。
邕城人民為了紀念蘇緘,在蘇緘全家自焚處建一座城隍廟,廟裏有蘇緘的畫像供後人瞻仰和憑弔。
後記:1076年,北宋朝廷任命郭逵為主帥,詔令占城國、佔臘國(今柬埔寨境內)聯合進攻交趾。郭逵率30萬大軍浩浩蕩蕩進入廣西,繼而與交趾軍大戰於富良江(今越南紅河),斬殺交趾王子李弘真、李昭文,交趾投降。此後,交趾再不敢輕易侵犯大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