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初中後,我才明白小學階段做好六件事,孩子成績不會差
「我是楚媽,喜歡和大家分享和交流育兒想法,歡迎您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説起在讀小學的孩子,我們經常會説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還小,現在學習,生活習慣差一點沒事,以後會好的,到初中高中自然就懂事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孩子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孩子可塑性強的時候,讓孩子在慢節奏中把一些學習習慣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是非常必要的。這個過程雖然比較艱苦,但是對孩子後續的學習生涯會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那麼,哪些習慣可以在小學階段慢慢培養起來了呢?
多讓孩子看課外書,培養閲讀習慣。
看書,看書,看書。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説,並且説三遍。小學階段課程相對輕鬆,像現在小學生大部分下午三四點放學回家了,並且回家作業也不會多。因此一定要把時間用在看課外書上,儘可能地看最多的書。因為你到了初中會發現,根本沒有時間看課外書,除了應對考試的那幾本課外書需要翻一下,你會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學習上,課業上,補習班上。
看什麼書?我覺得低年級時可以看故事類的,高年級時看名人傳記,小説,甚至詩歌。同時在高年級時一定要注重閲讀理解的培養,掌握閲讀的一些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如果有能力可以寫寫閲讀感想,讀書心得。因為在初中你會發現,你的作文能力,閲讀理解的能力會很依賴你在小學時看過的書,以及小學生的那些對閲讀的理解和思考。
每天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小學階段功課簡單,每天教學的單位量也比較小。因此很適合培養好預習複習的習慣。每天做完作業把今天老師教的內容重新看一下,背一下老師要求摘錄的筆記。把明天要教的內容看一下,簡單的誦讀就行。雖然都只是花十幾二十分鐘時間,但對以後初高中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知道初高中的學習節奏太快了,功課壓力也比較大。小學時把預習複習的習慣養成了,從中找出自己合適的一種方法,就每天能迅速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大致瞭解後面學習內容的這種能力。這在後期高強度,時間緊迫的學習中會事半功倍。
整理書包,自己課本和試卷的習慣。
這個真的太重要了。很多孩子到初中高中了,還沒有學會整理自己東西的能力。試卷,課本,練習本滿地丟。要用的時候又不知道哪裏找,不説拖慢效率,至少很多時候顯得毫無章法,這種習慣往往也會影響在學習上,對知識的歸納整理總結同樣做不好。我有個做初中老師的大學同學就説,大多數成績好的學生,自己東西肯定都理得整整齊齊。還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小學時,趁習慣沒養成,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整理書桌,每天的書包,每天把自己的東西收好,分門別類得把各種課外書,習題書放置。小學沒學好,初高中根本沒有時間給你學。
在英語讀背,數學計算多花點功夫。
目前來説,語數英這門課基本是所有文理學生都必須學好的科目,也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試教育基礎課程。在小學時把英語,數學打好基礎,在初高中會相對輕鬆。
英語可以把讀英語句式,背單詞放在首位,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做一些英語語感和聽力上的拓展,初高中聽力也是很大一部分分數。做這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從小養成對英語的感覺,至少對第二語言的不排斥。可以這麼説,現在的英語教學,小學英語沒學好,提不起興趣的,後期很難跟上英語的學習。數學主要需要養成專注力,單位時間內的做題效率和一次成功率,這些都能讓孩子在後期理科學習更輕鬆。
計劃表,時間的規劃習慣。
從小有時間觀念,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進行規劃安排,這個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把事情按條理的分解是需要家長教給孩子的。
可以讓孩子做計劃表,這個計劃表不一定是針對學習的。可以計劃任何事,比如彈琴,去公園玩,看電視這些都可以。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做事需要安排好時間。很多孩子到了初中發現時間不夠用,很大部分原因不是真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而是沒有安排好。做計劃表和時間管理最大的好處就是把事情和時間都擺出來,一一對應。
做錯題本的習慣。
這個其實每個階段的老師都會要求孩子去做,但是很多時候做錯題本最大的收穫就是題目收集起來了,但是僅僅是收集,沒有去搞懂。
小學生的習題數量相對較少,需要做錯題本的課程也少。可以先把數學作業中的錯題整理收集。這裏需要養成的習慣是必須要求孩子自己每一週或者多少時間段把收集的錯題重新拿出來做,看看有沒有搞懂,這才是關鍵。如果能把這個習慣從小學養成了,那麼錯題本所發揮的作用絕對是顯而易見的。在後期初中的學習中,孩子也會主動去做。
我們知道,隨着孩子年級的越來越高,很多時候學習要靠自己,家長和老師的作用在初高中甚至大學越來越小,最主要做的在於知識的傳授。而小學生要成才,在於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引導,幫助他養成好習慣。所以當孩子還在小學階段時,塑造孩子的性格習慣,生活習慣決,學習習慣相對容易。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到初中,高中會好處良多,甚至會終生受益。
文/楚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