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殿堂,也可以是心靈的家園 ——《高校圖書館心理育人隱性課程研究》評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路時川 通訊員 禹平 崔煒 報道

近日,煙台大學袁紅玉老師主編的《高校圖書館心理育人隱性課程研究》一書在吉林大學出版社付梓出版。該書是圖書館學與教育學、心理學進行學科交叉的理論著述,是煙台大學圖書館(閲讀與心靈成長中心)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實踐成果。該書立意新奇,融圖書館學與心理育人於一爐;微言大義,匯真理宏道與身體力行於一體。既在理論上探討三全育人的圖書館之維,又在實踐中發掘隱性課程的心理培育面向,依託煙台大學圖書館的豐富資源和跨學科的教師隊伍,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維度探索打造嶄新的育人平台和活動載體,凝練閲讀療法的育人方法,勇挑全員育人的責任擔當,力行全過程育人的方法立場,追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想。

本書分為理論、實踐和效果三篇。理論篇立足一個場景,橫跨三個學科,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以心理學、教育學為理論資源和分析工具,以高校圖書館為作用場域,全面深入地剖析了高校圖書館以“閲讀療法”推動心理育人何以可能、何處着力。實踐篇則翔實記錄了“閲心空間”團隊踐行上述理論的生動實踐,為心理育人隱形課程構建提供了樣本、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徑。效果篇則以參與者的內部視角展現“閲讀療法”的深刻魅力和應用效果。“心非木石豈無感”,我們欣慰地看到如此多的學生受益於心理育人隱性課程,他們因“閲心空間”打開心扉,在閲讀活動中提升心理品質、開發心理潛能。這些理論與實踐的成果雄辯地證明了高校圖書館在心理育人領域大有可為,心理育人隱性課程的構建勢在必行且一定會行之有效。

教育的偉大和艱辛分享着同一個來源——對人的關懷。本書以多學科的交叉創新為起點,以心理育人的實踐效果為依歸。書中一篇篇真情流露的心得體悟,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育人案例,無不體現着“閲心空間”對參與者春風化雨的關懷和循循善誘的挖掘。以人弘道則道不遠人,“閲心空間”團隊用創意和辛勞凝成了本書的精彩和深刻,把箴言雋語擺在了學子面前,讓和風春雨吹進他們心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殿堂,也可以是心靈的家園 ——《高校圖書館心理育人隱性課程研究》評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