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軍發出罕見佈告:敢動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殺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創建了一個獨特的兵種-,這就是在西北的駱駝兵團。
使用駱駝入役成軍,在中國近代以來還是第一次,中國軍事史上更早的記載,要追溯到康熙平準格爾之戰,此戰,清軍在烏蘭布通大敗準格爾軍,葛爾丹使用了大量駝兵。在戰場火力和部隊機動力趨於現代化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個舉動看起來似乎和時代背道而馳,實則不然,駝兵團的建立,是當時西北地理環境的產物,這一兵種的誕生,還和中國的第一座石油城密切相關。
玉門油礦是當時全國僅有的採煉一體石油企業,從1939年出油到1949年,總共出產原油52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95%。在此期間,為西北和四川的國民黨軍長期供應軍油。玉門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西端,西連新疆、北鄰外蒙,當時的交通,除了一條蘭新公路,周圍皆為廣袤的沙漠和戈壁,水草匱乏,常有騎匪往來騷擾,當時的西北行轅經過研究,建議以駱駝兵代替騎兵,以保護油礦,現代化能源開發要用駱駝來護駕,事出有因。
駱駝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區,具體説來,國內的主要駝種雙峯駝,主要產自內蒙阿拉善、新疆、甘肅和青海柴達木等沙漠盆地邊緣,得大自然造化之功,駱駝耐飢渴,耐酷暑嚴寒,而馱載力在畜力裏卻最強。在沙漠裏,馬匹遠不如駱駝,駱駝不僅身體能儲水,十幾天不飲仍能負重行進,而且耐粗飼,在荒漠上隨處可覓食;駱駝在風暴中能不失方向,還有尋找水源的本領,尤其是沙塵暴襲來時,能預先感知,噴嚏示警,並憑藉龐大的身軀和濃密的鬃毛,卧下遮護騎手。可以説,在乾旱少雨、風沙酷烈的沙漠、戈壁地區,沒有駱駝,也就沒有千年的絲綢之路,在貫穿中西亞6000多公里的東西方陸路交通史上,駱駝是當仁不讓的神獸。
1947年,駱駝兵團在甘肅武威成立,全團3500人,駝馬4000餘,與民國騎兵的編制類似,但比騎兵團編制更大,而且裝備精良。駝兵團下設四個駝兵連,以及炮兵、重機槍、通訊、運輸、衞生各連,還有一個駝兵研究所,全稱是“國防部直屬陸軍獨立駱駝兵團”,擔任玉門油礦的防務和中蒙邊境的邊防巡邏。
駝兵團首任團長賀新民,湖南沅江人,高中畢業後正值全面抗戰爆發,他來到蘭州,找到當時任甘肅省主席的堂叔賀耀祖,想投筆從戎,賀耀祖對他説:西北的戈壁沙漠太多,車馬難行,民運、軍運主要靠駱駝,可是養駝業很少有人去研究,不要只想着當官,專精一門學問比什麼都強,你專門研究駱駝吧。就把他送進了甘肅省畜牧獸醫學校,從此,賀新民和駱駝結下了不解之緣,抗戰期間,賀新民參加過遠征軍反攻滇緬路的作戰,抗戰勝利後重回西北,主持了駝兵團的創建。
賀耀祖是民國軍界名人,曾任職西北行轅主任、軍統局局長和蔣介石侍從室主任,只看這些職位,即知其在軍中地位之顯赫,但不知什麼原因,總是和老蔣弄不到一起,賀耀祖後來在香港通電起義,建國後長期在中南地區任職。這位軍界名宿對侄輩的人生引導,唯實而不唯名利,堪稱慧眼獨具,不僅培養出一位獨特兵種的部隊長,更造就了一位產學兩界公認的駱駝專家,
駝兵團成立時,因駝兵的編制、戰術、勤務等方面無成例可尋,一切都要從頭摸索,賀新民依託這個駝兵研究所,潛心於駱駝兵種的研究,起初從阿拉善徵集來的駱駝,馱載力尚可,但步速和靈活性達不到軍駝的要求,為此他遠赴新疆南疆地區,尋找到體型和步速更優良的品種,進行選育改良,這支部隊兼具戰、學兩用功能,在駱駝品種改良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一直延續到建國後。他主持駝兵研究所編寫出駝兵教範和戰術教材,使駝兵團很快形成了訓練標準和實戰能力。1949年解放前夕,玉門油礦的駐軍,由駝兵團和一個負責防空的高炮營組成。
1949年8月,第一野戰軍攻克蘭州後,開始向河西走廊進軍,此時,國民黨河西警備司令部裏,主和派和主戰派鬥爭激烈,對於玉門油礦,主戰派主張炸掉,主和派包括賀新民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們都認為,如果是國際戰爭,炸掉以免為敵所用是對的,而內戰不管誰勝誰負,油礦都是國家寶貴的工業資源,毀掉是在傷國家的元氣。當時一野部隊兼程西進,主戰派急於動手炸礦,而要炸礦就必須經過油礦駐軍。
賀新民已經看清形勢,採取了敷衍的辦法 ,當時特務造謠説,油礦的工人罷工,要求炸礦,賀新民不清楚工人的意向,就去油礦調查,老工人説:胡説八道,我們靠油礦養家餬口,難道想砸自己的飯碗?要破壞,沒人比我們更內行,只需要在裂煉爐上多擰一把就爆炸,用得着靠罷工來幹?賀新民心裏有了底,決定帶着駝兵團護礦。油礦對駐軍並不放心,負責人鄒明得到老上級、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孫越崎的支持,組織工人護礦,他們建起了防護牆,並把礦警隊的武器發給老工人,成立了護礦隊,鐵人王進喜當年就是護礦隊員之一。
駝兵團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玉門油礦可不一樣,在這裏走偏了可不是鬧着玩的,中國那時是不折不扣的貧油國,全國就這麼一點出油的家底,建成投產非常不易,抗戰時,勘探、籌建玉門油礦需要用到陝西延長油井的兩台鑽機,延安毫不猶豫地全力相助,翁文灝、孫越崎等人費盡全力才爭取到孔祥熙的撥款,結果在美國訂購的大量設備,在運回途中,因緬甸淪陷全部落於敵手,讓他們痛惜萬分。
現在,本已滿目瘡痍的國家,黃金硬通貨都讓老蔣帶走了,就這麼一點微薄的石油工業底子再被砸掉,專家工程師們和老工人不幹,新中國政府更不幹,進軍新疆要用軍油,全國的石化工業起步要靠玉門,當時西進的解放軍一邊星夜進軍,一邊發出通電,且用大功率擴音機一路喊話,以最嚴厲的語氣警告河西所有國民黨軍政人員:誰要是敢破壞玉門油井,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必將堅決追緝嚴懲。説白了就是敢動玉門油井者,雖遠必誅,國之基業,誰碰誰死。
蘭新公路上戰車飛馳,從北平千里迢迢趕來的戰車五團,加強了一個步兵營和多門山炮,由3軍軍長黃新廷親自帶隊,急速向玉門趕來,9月25日,戰車營的裝甲車衝進了老君廟礦區,玉門油礦終於完整地接管了,之後,王震司令員在進軍新疆途中,還專程驅車到油礦來慰問,盛讚油礦工人的護礦之舉。
解放軍對河西國民黨軍的警惕,不是沒有原因的,當時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國民黨中央系駐軍,均屬胡宗南系統,軍官皆出自黃埔各期,這些部隊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解放戰爭中沒有遭到解放軍的打擊,戰鬥力雖然不堪,但自視嫡系,相當頑固,不服氣的也不在少數,幾天後,即使新疆和平起義已經生效,駐哈密的中央軍仍敢把中央銀行給搶了,將庫存黃金和存款洗劫一空,後來進疆部隊和陶峙嶽聯手打出幾記殺威棒,才鎮住了蔓延的勢頭,和平解放固然是最好的選擇,但總有不識數的要出來跳騰。這些人以為局勢必然大亂,搗亂鬧事毫不在乎,哪會管什麼油井不油井,駝兵團在關鍵的時刻站穩了立場。
1952年,玉門原油產量就提升到15萬噸,成為新中國最大的油田,長期支撐着原油生產的一片天,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駝兵團在此期間,進行了一次戰鬥出動,當時駐安西的新疆警備司令部警衞團一部發生叛亂,向玉門竄來,駝兵團迅速出發,抄近路前去堵截,在昌馬堡把叛兵圍住,將對方繳械,受到一野首長的表揚。
和平起義後,駝兵團加入人民解放軍,改編為3軍駝兵團,賀新民仍任團長,也是在這個時期,為了適應西北甘青新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第一野戰軍各軍,都以偵察分隊為基礎成立了騎兵團。3軍是蘭州戰役時的預備隊,戰役中堵住了黃河鐵橋、截斷青馬過河通道,予青馬以致命一擊,解放後駐防河西走廊地區,這時不僅有一個騎兵團,還有了這個獨立駝兵團,各師偵察連和團偵察排也都改為騎兵,機動能力迅速提高,除了負責河西走廊的剿匪建政任務,還負責隨時圍堵新疆境內股匪的東竄,從此,駝兵團時時隱現在大漠深處、戈壁曠野,在西北大剿匪中發揮駝兵的特殊作用。
駝兵的特點,基本就是駱駝的特長,長距離角逐,別看駝兵慢悠悠的,跑起來最高時速不過15公里,卻可以不停歇地一直追擊,而馬匹高速奔馳有距離限制,行進中必須以各種步速結合使用,還要飲水喂料和休息,只要在一定的地形上讓駝兵咬住,能把騎兵追得人困馬乏,停不下,甩不脱;駝兵對後勤依賴程度低,自身馱載大量給養,還能攜帶各種重武器,在荒漠行軍作戰幾乎不受地形限制,特別是沙漠,即使再好的戰馬,進了沙漠就跑不起來,而軍駝在沙漠中巨蹄邁開,健步如常,駝兵們居高臨下,視野開闊,能迅速將對方合圍,或火力打擊,或圍困相持,騎匪能堅持的時間,只決定於所攜飲水的多少,所以有駝兵出現,騎匪就不敢走沙漠。3軍剿匪時,都是將騎兵和駝兵混編,以發揮各自速度和耐力的優勢,這是非常實用的戰術。
駝兵團參與了圍殲烏斯滿的最後一戰。
烏斯滿自1950年2月在北疆發動叛亂,進疆部隊對其圍剿長達半年之久,剿匪部隊步騎戰車配合,多次圍擊,都被烏斯滿逃脱,烏斯滿騎術和槍法出眾,能打善跑,相當受部眾擁戴,且警惕性極高,他手下有個白俄衞隊,這羣十月革命後流亡新疆的職業亡命徒,作戰兇猛軍事技術嫺熟,多次交火,都是這些白俄衞隊斷後掩護,讓烏斯曼脱出重圍,在新疆剿匪部隊的持續打擊下,這夥白俄衞隊最終被消滅殆盡。再次被追到時,烏斯滿使出了“傷馬逃脱”的招數,即用刀猛捅戰馬臀部,讓戰馬負痛受驚,以超常的速度狂奔而去,從而甩開追兵,再次逃脱。
在天山峽谷中,烏斯滿與剿匪部隊周旋到最後,從北疆逃到東疆,身邊的骨幹被打散,其他部落相繼離去,他隻身逃脱出來,於當年8月間,進入了甘青新交界地區,繼續召集起舊部作亂,出疆後,就進入了3軍的轄區,當時西北軍區組織了甘青新三省會剿,青海的1軍派出騎兵團堵住東面,南疆2軍6師騎兵團配屬戰車,攻擊南疆鐵木裏克的胡賽因股匪,3軍騎兵團與駝兵團擔負主要攻擊任務,嚴令務必要抓住烏斯滿。
當得到烏斯滿已到紅柳園的消息,3軍派出一個步兵團乘汽車趕到安西,與駝兵團會合,步兵下車,步行趕赴阻擊地點,但烏斯滿已從另外方向逃跑,連續追擊8、9個小時後,步兵體力已達極限,無法繼續追趕,駝兵團繼續向前追擊,烏斯滿不敢停留,翻過祁連山逃入了青海。
1951年2月,在確定烏斯滿駐地的駐地後,3軍騎兵大隊與駝兵團兵分兩路,從東西兩個方向長途奔襲,按時到達了攻擊位置,拂曉前同時發起攻擊,解放軍用偵察兵的慣用戰術,三人一組,一人在外警戒,一人揭簾子,一人進入帳篷收槍,等對方發現時,已經解決了五十多個帳篷,槍聲響起,匪眾大亂,駝兵團的重機槍和迫擊炮早已部署就緒,在猛烈的火力打擊下,叛匪四散奔逃,迅速失去了抵抗能力,駝兵與騎兵窮追不捨,共俘虜2000多人。
叛匪向南逃向崑崙山的要道,早已被駝兵團一個連封鎖,向東、向西均有友鄰部隊堵截,烏斯滿帶部分隨從,只得向西北方向的安南壩逃走,騎兵大隊窮追不捨,最後由文書孔慶雲和炊事員劉華林追上了烏斯滿,經激烈肉搏將烏斯滿生擒。竄擾新疆半載之久的烏斯滿,終於落網。
駝兵團後編入3軍騎兵團,再後來改為蘭州軍區騎兵3團,參加了甘青平叛。駝兵作為軍史上的獨特兵種已謝幕,但邊防線上,至今仍然能見到軍駝的昂然雄姿。
駝兵的歷史結束了,對駱駝的研究還在繼續,退役後,賀新民奔走於大西北的荒漠戈壁之間,專注於駝種的改良和中國駝史的研究。著有我國唯一一部《駱駝學》, 以及《養駝學》、《相駝》、《駱駝史話》等專著。以前國外一些權威學者堅稱,中國人在公元前四世紀末,才知道有駱駝,中國不是雙峯駝的馴養地區,賀新民用我國自然地理、化石、文獻、巖畫、和野駱駝原始種等方面的大量證據,做出了科學的結論:青海、甘肅、內蒙古、新疆的荒漠、半荒漠地區,是中國雙峯駝的發源地,也是亞洲最早馴養雙峯駝的地區,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即已開始馴養,國外這種結論根本站不住腳。
本文作者:徐渡瀘,“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衞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