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300萬獎金,拿完就回國!女科學家不顧德國挽留,堅持歸國效力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有關留學生的話題總能在網上引發一陣熱議。留學通常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但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留學之後便覺得國外空氣都比國內香甜者,典型例子就有楊舒平;留學後為加入外國國籍,削尖了腦袋花樣百出者更是常見。

很多人不知道,“留學生”這個詞是日本人創造的。歷史上,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曾經多次派出“遣唐使”,那些隨着“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的日本學生,就是最早的留學生。

但到了近代,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因為清廷的腐朽沒落眼界狹窄,直接導致捱了打之後才懂得要開放學習先進技術。我們都很熟悉的詹天佑,就是清廷於1872年至1875年間選出的中國歷史上最早官派留學生之一,他説過這樣一句話: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這樣的認知有些人早已拋棄了,有些人卻仍在堅持,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後者,對比很多引發網友怒火的留學生,她反倒被形容為從人才層面薅了一把外國的“羊毛”。

她就是莊曉瑩,人稱“美女科學家”。從這個名字以及她的秀氣長相來看,你很難想象這樣的美女竟然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而且還在力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遠超其他男科學家的成就。

畢竟提起大學裏的土木工程專業,大家想到的都是男生扎堆、女生少得可憐的場景。莊曉瑩早在2001年就考入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之後7年時間一直在同濟學習,先後發表了本科學位論文與碩士學位論文。

選擇土木工程,是因為莊曉瑩認為這一專業絕對不是“大興土木”那麼簡單,它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而且在上個世紀90年代,莊曉瑩目睹了上海基礎設施的發展,對工程師產生了敬佩崇拜心理,她也想與城市一起成長。

儘管家裏人都反對莊曉瑩自己選的專業,她卻仍然堅持。事實證明,莊曉瑩在這方面具有非凡天賦,2007年莊曉瑩出國深造,她拿到了英國杜倫大學(2011年英國綜合排名第六)的全額獎學金,在那裏攻讀專業博士。

那時候有一句流行語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莊曉瑩就是一個天生對數理化愛到骨子裏的人,除此之外,她的英語水平也遠勝其他的同學,讀大學期間,她就做過領域的同聲傳譯。

雖説留學期間的莊曉瑩並不為很多人熟知,但她之後獲得的獎項,以及做出的毅然回國決定卻讓大家注意到了她。莊曉瑩,是德國洪堡基金會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僅次於萊布尼茨獎的世界第二獎項)自2002年設立以來第一位工程領域的獲獎者。

獲獎者可得到的單項最高資助金額足有165萬歐元,摺合人民幣便是1300萬左右,令人瞠目。莊曉瑩抱走了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德國科學界自然注意到了這樣難得的人才,他們希望莊曉瑩可以留在德國研究,優越的物質與科研條件,也的確非常吸引人。

莊曉瑩原本可以拿着獎金資助,在德國直接招收博士後和博士生,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和實驗室;回到國內可能一時半會沒法獲得如此資格。但讓人意外的是,莊曉瑩卻仍然不顧這樣的挽留,堅持回到了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她説:“想為家鄉,為國家做點事。”

因此有人笑稱,莊曉瑩這是“薅了一把外國羊毛”。要這麼説的話,莊曉瑩“薅羊毛”還真薅過不少,她陸陸續續拿到的榮譽都已經攢下一大堆了:

英國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獎(年度唯一)、歐洲計算力學協會年度最佳博士論文提名、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陶樂茜研究生獎學金(DHPA)全獎......

與學成之後便再沒想過回國,為各種待遇所吸引的留學生不同,莊曉瑩認為近年來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創造的條件足以吸引一眾海外科學家效力,即使不談條件,單談內心情懷,她也希望自己能回到故鄉的土地,見證祖國科技的不斷進步。

而對於莊曉瑩的決定,德國人表示獲獎者即使不留在德國進行科研工作,選擇回國,將來也希望他們能成為德國人的朋友。現在的莊曉瑩仍然沒為自己當初的決定後悔過,她的生活重心主要放在了研究和給學生上課這2個方面。

到目前,圍繞納米複合材料在工程領域的應用,莊曉瑩已經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因為實在太忙,莊曉瑩連買件新衣服的時間都沒有,經常被家裏人唸叨。但她的成就與精神卻一直激勵着無數學子,同濟師生公認莊曉瑩是一個真正的“美女科學家”,這種美與外在無關,是基於內在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