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到放假過年的這段時間,總是會有不少同學聚會。大家畢業之後各奔東西,很難聚一次,不過很難將所有人完整地聚起來,每個班裏總是會有一些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人。
學生時代,那些在班上“存在感”高的人,大家一眼就認出來了;而那些“存在感”低的人,來沒來參加似乎都沒有人關心。
而班主任帶過那麼多班級和學生,很多人畢業後連名字和照片都對不上,老師也很為難,看着有點眼熟但喊不出名字。
這3類學生,在班裏最沒“存在感”
學習成績不上不下
“成績最差”和“成績最好”的兩種同學,在班裏的存在感最高。前者獲得表揚和獎勵多,最多,是全班羨慕和學習的對象;後者時不時被點名批評,大家想不認識都難。
但成績不上不下的孩子,既沒有特別突出也沒有差到不行,是老師比較放心的對象,因此往往被忽略。
性格內向不愛説話
班上總有一些特別活躍的孩子,上課愛跟老師頂嘴,身邊聚集着很多朋友。反之,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不愛與人交談和來往。
或許有些熱情的同學會去和他打招呼,但卻只得到冷淡的回應。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去搭理他了。
不愛參加集體活動
還有些同學不太愛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在運動會、籃球比賽、聚餐等集體活動中,幾乎不會見到他的身影。這些同學平時在班級羣裏也很少發言,甚至一畢業就退出班級羣。
多年後的同學聚會,估計也是不會現身,班上同學對他們的印象只有畢業照。
可見,這3類同學大多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來逃避社交,以至於自己在社交中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透明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上也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存在感”低的孩子通常有哪些弱點?
表達能力差
孩子總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願主動開口表達,就會錯失很多表現的機會,比如在面試、競選中會很吃虧。當被問到問題時,可能會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來,就算在大腦中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
社交能力差
這樣的孩子並不是性格不好,周圍的人對他大多是“老好人”的評價,只不過很難深交。在多人的場合往往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如同“透明人”一般。難以勝任如記者、銷售等需要很強的社交、溝通和領導能力的工作。
悲觀不自信
這一類人通常性格比較悲觀、敏感,做任何事都不自信,容易焦慮不安,習慣性地把事情往壞處想。比如“別人不喜歡自己怎麼辦”、“我説的話沒人聽怎麼辦?”因此,他們不敢主動邁出去嘗試,永遠選擇被動和等待。
孩子在人羣中“存在感”低,大多是因為性格內向、膽怯,不愛出風頭,社交能力差。並且他們通常不願做出改變,或者説沒有勇氣邁出自己的舒適圈。
如果自己覺得自己平平無奇,沒有閃光點,別人又怎麼可能會注意到你的優點和長處呢?
如何讓孩子在社交中擺脱“透明人”的狀態?
提升個人魅力
我們發現那些人緣好、存在感高的人,身上一定有某些吸引人的特質,比如幽默、智慧、熱心助人等,沒有人願意和個性乏味的人做朋友。
人和人之間的認同,往往是以欣賞為前提,而不是刻意刷“存在感”。當孩子提升個人魅力,自然有強大的“存在感”,令人無法忽視。
培養興趣愛好
社交往往是從共同的興趣開始的。從小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讓孩子多參與相關的活動,就能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有些孩子平時寡言少語,但是一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會兩眼泛光,變得活躍起來,跟別人也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注意社交細節
好的人際關係不需要刻意逢迎別人,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社交細節,比如説話的時候注視別人的眼睛,而不是看手機或者看向別處。
與人交往時,儘量真誠和有禮貌,同時再多自己多一些自信。不要虛情假意和討好,多主動、熱心地為別人考慮,而不是隻關心自己。
寄語:
“存在感”低的孩子,一般都是缺乏自信的,父母要多給他們鼓勵、支持和誇讚以增強自信。不要只重視孩子的學習,社交、溝通能力對今後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在班上的“存在感”高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