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袁河中學於2016年建起的教師週轉宿舍樓。新華社記者 馬思嘉 攝
新華社銀川9月17日電(記者艾福梅、馬思嘉)躺在鋪了席夢思牀墊的雙人牀上讀書、看電視時,楊建勝總會回想起5年前宿舍裏拼湊起的木頭板牀,和無數個被蚊蟲、雨水、寒風攪得失眠的夜晚。
“搬進現在學校的教師週轉房,我激動壞了,沒想到短短几年,山區就有了這麼好的住宿條件。”32歲的楊建勝説,妻子看到他原先學校的宿舍都落淚了,而如今宿舍成了兩人温馨的家。
楊建勝畢業於寧夏師範學院,2014年畢業時來到離家五十多公里的西吉縣平峯中學任教,吃住都在學校。
西吉縣在位於中國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山大溝深、嚴重缺水,屬於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的西海固地區。時至今日,西吉縣還是寧夏最後一個未摘帽的貧困縣,正在努力打贏脱貧攻堅戰。
和楊建勝一樣,西吉縣曾經有不少鄉村教師剛走出大學校門就被迫學會了修屋頂、劈柴。宿舍磚木結構的瓦房不僅漏雨,還沒有暖氣和自來水,而山區的寒冬又格外漫長,教師們早晨起牀必做的三件事就是倒馬桶、去有水龍頭的地方接水、生爐子。“沒有一個晚上睡得踏實,第二天還得強打精神上課,無數次萌生想走的念頭。”楊建勝説。
冬季,淳樸的村民會讓孩子帶劈好的木柴給他生火,這些微小的感動讓楊建勝堅持了一天又一天。然而,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去了一所有暖氣的中學。
為吸引更多教師前往鄉村及貧困地區任教,並讓他們願意留下,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國持續支持高原、山區、牧區等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這十年間累計安排中央投資超過200億元,支持建設了40多萬套農村教師週轉宿舍。
楊建勝如今任教的西吉縣袁河中學於2016年建起了三層高的教師週轉宿舍樓。2018年,初來這裏的他和妻子一同住進了30多平方米的宿舍:地磚潔淨光亮,暖氣、電視機、獨立衞浴、桌椅、無線網絡等設施一應俱全。“在這裏備課、生活都很舒適。”楊建勝説。
在他離開的第二年,平峯中學也建起了新的週轉宿舍。“這些年很明顯感受到鄉村學校硬件設施和教師待遇有了大幅度提升,鄉村教師的幸福感越來越強。”楊建勝説。
對於鄉村女教師來説,安全係數、生活便利程度更是她們能否長久留在鄉村任教的重要因素。
“以前學校沒圍牆,住在平房裏,一開門就可能有村裏的流浪漢躺進來,特別害怕。”西吉縣興隆鎮單民小學34歲的女教師古秀英説,宿舍過去沒通水,自己都不敢經常洗頭、做飯,夜晚去操場後的旱廁上廁所也膽戰心驚。
去年,古秀英和學校其他27名教師搬進了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的週轉宿舍,她將在學校附近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接到身邊,方便照料。學校配備了鍋灶,她經常給家離得遠、需要翻山過河的學生做午餐。她宿舍的桌上擺滿了學生們在教師節時親手製作的各種禮物。
西吉縣興隆鎮單民小學教師古秀英在教師宿舍內使用學校配備的電腦備課。受訪者供圖
對於剛從大學畢業、見識過繁華世界的年輕教師來説,鄉村生活的“無聊”也一度成為他們想逃離的因素。“幾年前,山上沒信號,也沒有電視、電腦,老師們只好聽收音機打發時間,感覺彷彿回到了上世紀。”古秀英説。
如今,教師週轉宿舍內不僅有無線網絡,而且配備了電視、電腦,方便教師備課、娛樂。教師也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闊眼界,給孩子們提供更精彩的課程。
在袁河中學附近,一座新的教師週轉宿舍正在施工。“現在縣內還有200名鄉村教師兩人住一間或還沒有周轉房,我們還要加緊建設週轉宿舍,讓他們在未來五年內都能住上單人間宿舍。”西吉縣教體局項目辦負責人何玉龍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