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眼界教育決定人生格局

王如竹:眼界教育決定人生格局

王如竹

1964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學制冷與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基金委創新羣體負責人,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個人獲國際製冷J&EHall;金牌、國際熱科學Nukiyama紀念獎、亞洲製冷學術獎、國際製冷學會最高學術獎Gustav Lorentzen獎。25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轉化與應用,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個人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排1),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上海市首屆教書育人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個人工作室2015年評選為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2018年評選為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

訪談實錄

專項計劃助力科研環境提升

1990年,我從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當時,研究條件很落後,沒有先進的設備支持高温超導、低温測量這些先進的實驗。學校來實驗室拍錄像,説王老師你這個實驗室條件太差,我也很無奈,沒有資金支持的話,實驗設備的升級就難以實現。我只能跟着老教師,想辦法通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後來我聯繫到了蘇州市紅十字醫院,幫助他們做液氧供氧項目。之後,在他們的支持下,購入一台帶有IEEE接口的數字電壓表,這樣可以開始利用計算機做物性測量。

工作初期,實驗室裏的所有事情都必須我親力親為。等到後來開始帶研究生,有了助手之後,項目逐漸增加,規模不斷擴大,我對建設一個先進實驗室的需求更加強烈了。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很多工作需要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完成,這樣我才可以更多地從科研方向進行研究,不斷將技術進行提升。

上海市科委的“啓明星計劃”,對促進優秀青年科技人員成為學科、技術帶頭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完全是雪中送炭。1993年,我申請成功後,獲得了一筆5萬元的資助經費,用於建設專業的實驗台,這為我後續開展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回想起來,“啓明星計劃”真的是給了我科研道路上的“第一桶金”,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

後來,我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帶領年輕教師,逐步走向獨立,並且入選了市教委科研處“曙光計劃”,成為第一批“曙光學者”。市教委做了很多努力,扶持高校系統裏優秀的青年教師進行科研,對我們“曙光學者”也非常重視,我與一些老領導因此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對我個人來説,早期的一些科研項目離不開市教委、市教育工會的幫助與支持,他們組織舉辦各種考察活動和學術會議,促進了大家相互交流學習,讓青年學者開闊提升了眼界,為後續的科研打下基礎。

王如竹:眼界教育決定人生格局

“勞模工作室”屢創科研佳績

近年來,教育工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勞模工作室”的評選活動,旨在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的示範帶頭作用,讓一個勞模帶動一支隊伍,形成可以複製和推廣的經驗,對於高校來説更需要突出教書育人和科技創新。作為2014年“上海市勞模年度人物”,我們學校工會首先選擇我成立勞模工作室,然後在2015年參評了上海市教育工會“勞模工作室”,又於2018年參評了上海市總工會的“勞模工作室”。在建設和評選的過程中,我帶領的勞模工作室團隊也在不斷學習和提高。

我的勞模工作室目前專注於節能減排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科研成果十分豐富,主持了很多國家重大和重點項目,節能減排系列成果實現成果轉化與工程應用。同時,工作室也進入了國際製冷空調與能源利用的前沿,在熱泵與製冷行業,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綠色建築能源系統等眾多領域起到了學術創新及科技引領,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也斬獲了很多國際大獎,比如説國際製冷最高獎IIR-Gustav Lorentzen獎章,國際熱科學大獎Nukiyama紀念獎。未來,工作室將繼續圍繞節能減排,開展節能節水和資源再生利用等涉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為造福全人類貢獻工作室的智慧,同時也會緊密服務國防和相關高新技術產業。

對於科研人員來説,眼界是很重要的。我們早就過了追求論文數量的階段,而是要做從0到1的高水平研究,也就是完全創新的研究。想要達到這樣的水平,要求我們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問題。所以我很重視參加一些國際性的專業會議,帶領工作室裏的年輕人與本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更多地開展一些前沿性的研究。近年來,勞模工作室培養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屢獲國內國際多項大獎,形成相關學術專著也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與出版。

隨着社會需求的變化,勞模工作室的科研範圍逐漸擴大,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我希望每位成員都可以有一個固定的角色,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做精。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業化,這就好比是一條生產線,我作為勞模工作室的負責人,把他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我認為,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而我們這個工作室創造了一種積極的氛圍,讓優秀的人集中在一起,這樣大家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促進共同進步。我想,這就是成立“勞模工作室”最重要的意義。

“第二課堂”促進學生德育培養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與人才培養無疑是放在第一位的。當然,在基礎的課堂教學之外,思想教育同樣是很重要的。我認為教育學生,不僅應該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更要在這個過程中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自我評價。學習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時不時也要停下腳步,思考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科研中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積累經驗,得到鍛鍊和成長。另外,人才培養必須把學生調整到他的興奮點,這樣他才會有積極性,主動進行研究,學習和科研成果才能有爆發式增長。所有的學習和研究,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學生就不會全身心投入其中,肯定出不了好的成果,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近些年來,學校開始鼓勵建設專職科研隊伍,我吸收了很多博士、博士後進入我的團隊之中,其中也有不少是我曾經帶過的學生,這對他們來説也可以説是多了一種就業選擇。當然,我更加希望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國家有重大需求的地方,看到他們的身影。所以我常常和學生們説,畢業之後選擇工作,不能只看眼前的薪酬,還要考慮未來的成長空間,眼光需要放得長遠一點,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進步。

現在的年輕人正面臨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機遇與挑戰。對於學生來説,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也要有更好的人文修養。我們大學需要培養的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只有關注國際民生大事,才能有更寬廣的思想,這樣的學生才會有競爭力,不僅是在國內,在國際上也能得到認可。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不僅是對本民族的責任,更要肩負起對全世界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無論是思想、抱負還是胸襟都要不斷提高,真正貫徹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成為能助力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人才。

【來源:教師博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3 字。

轉載請註明: 王如竹:眼界教育決定人生格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