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間往回倒倒,在古人眼裏,茶的重要程度就跟今天快樂肥宅水在我們眼裏的重要程度是一樣一樣的。
生活必需,快樂源泉
但你真要細説起來,最初喝茶這件事還有段黑歷史。
在唐朝時期,直接花椒大料葱薑蒜,煮成一大鍋……湯一樣的東西。不信你們看這張《宮樂圖》:
▲ 唐 佚名 《宮樂圖》
恩……茶具在哪裏?
中間這一大鍋……就是!
那時候的“吃茶”,真的是吃,裏面真有一些配料是“嚼吧嚼吧”可以吞進肚子裏去的。
▲ 五代 《乞巧圖》 局部
當然也有稍微講究一些的,用這種小爐子慢煮,也不放太多調料:
▲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 局部 宋人慕本
就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一位喝茶講究,而且可以喝到“通仙靈”的茶仙:
盧仝[tóng]
他總是帶着倆侍從,“一個長鬍老大爺不裹頭,一個赤腳老大娘沒牙齒”。
這形象太過於經典了,被歷朝歷代的畫家畫進了畫裏。所以你只要看到這兩個人,或者其中一個,就知道畫的是盧仝。
▲ 明 丁雲鵬 《盧仝煮茶圖》局部
這也是稱他為“茶仙”的原因。他活得不長,但他卻憑着這經典的形象,在畫中喝了一千多年的茶。
喝茶的方式一直在變,但盧仝的形象卻總在畫裏,見證了一千多年來喝茶的衍變方式。
當你跟隨他的形象穿越時空,將會看見千年以來中國人快樂的喝茶故事。
▲ 宋 劉松年 《盧仝烹茶圖》
注:雖然是宋畫但是比較接近唐朝的樣子
這個大概是盧仝正常喝茶的樣子,邊上老大爺在打水,老大娘在準備小爐煮茶。
而盧仝呢?就一個人靜靜坐着,等待着茶水燒好。
生活是那麼的閒適,但到了宋朝,這一切就發生了改變。
▲ 宋 《盧仝煎茶圖》
這在幹什麼?
這是宋朝流行的:鬥茶。
喝個茶也能鬥?
主要是因為他們喝的不是我們今天喝的這種茶,也不是唐朝流行的煮茶,當時的人會把茶葉經過一些複雜的加工,做成茶餅。
▲ 宋朝人喝茶的道具“茶具十二先生”
再經過幾道複雜的工序,做成綠色的茶湯。
▲ 河北宣化遼代 張匡正墓室壁畫
圖中有僕人在磨茶粉、有人在煮水,再用茶筅攪拌,打出泡沫。
▲ 宋 《攆茶圖》清人摹本
這個過程叫做“點茶”。
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對,後來這技術就傳到日本去,變成抹茶了。
當時有些人還會用工具,把茶表面的白沫做出花紋圖案,就跟今天咖啡拉花差不多,叫做“分茶”。
▲ 張世卿墓室壁畫:一個正在分茶的人
再説回鬥茶,因為當時的茶是抹茶一樣的,有顏色的,濃稠的,有白沫。
所以就有兩種鬥法,一種是比誰的茶沫顏色白;
▲ 宋 《鬥茶圖》 清朝摹本
一種是比誰的茶喝完之後,留在杯子上的茶沫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茶沫停留在杯壁上的時間更長,叫做“咬盞”。
為了鬥茶的時候能夠看得清楚,當時的瓷器也有很多是黑色的,比如宋代建窯就出了很多黑色瓷器。
▲ 看久了有點密恐的建窯
從宋朝的茶畫裏可以看出,宋朝的鬥茶文化非常繁榮,而且鬥茶的人不一定都是文人雅士,很多看上去就是街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
▲ 南宋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
似乎是兩個人碰面了連招呼都不先打,然後就會出現以下對話:
“你瞅啥”——“我瞅你怎地”
“有種咱鬥茶”——“鬥就鬥”
▲ 南宋 劉松年《鬥茶圖》
到了元代,雖然元朝又是排擠漢人,又是廢科舉,但是民間的很多生活方式變化不大。
▲ 錢選 《盧仝煮茶圖》
再看明代,變化就比較大了。
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就搞不懂這些喝茶的雅趣。
他就規定以後喝茶,只要水和茶葉倒進去,喝,就行啦,別搞那麼多事兒
這就叫做“散茶”。
於是,鬥茶的文化就結束了,因此明朝喝茶也簡單多了。
可憐的盧仝仙兒就變成了這樣:
▲ 明 陳洪綬 《玉川子像》(盧仝號玉川子)
當然,明朝的茶畫,通常是兩種喝茶方式:
一種是比較誠實的,比如丁雲鵬、陳洪綬這樣的畫家,他們筆下的盧仝,基本上到了明朝就跟着喝沖泡的散茶。
▲ 明 丁雲鵬 《盧仝煮茶圖》
還有一種,實在是嚮往宋朝人的生活,硬是畫宋朝的喝茶方式:
▲ 明 崔子忠 《杏園雅聚圖》
但是其實可以看出,這個動作、煮茶的工具,都是在古畫裏學來的。
大多數明朝人並沒有這些喝茶道具,我想崔子忠自己也應該沒見過,所以只好找了張古畫,對着畫了個一樣的。
▲ 宋 劉松年 《攆茶圖》 局部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是這張畫,宋朝人喝茶有個雅趣,就是找一些古董,一邊品茶,一邊品古董。
仇英估計也是很嚮往這種生活,於是也畫了一個喝茶品古的畫面:
▲ 仇英《竹院品古》
仔細一看,這些古董啊……
好像比例不太對?一個杯子跟鼎一樣高了。看來也是在圖鑑上抄來的,仇英自己並沒有見過這些。
▲ 仇英《竹院品古》局部
看得出,宋朝人喝茶實在太有趣了,明朝總有一些人意淫自己是宋朝人,也跟着點茶分茶、品古,假裝自己是個講究人兒。
比如下面這張圖:明明喝的是散茶,卻放了一個磨茶葉用的茶攆在邊上。
▲ 明 周翰 《西園雅集圖》
明朝人懷念宋朝,清朝則有很多人懷念明朝和明朝之前的時代。
在清朝民間畫作裏,還是常常看到盧仝用唐宋時期的工具喝茶。但我們能在很多宮廷畫中,瞭解到清朝人喝茶的習慣。
▲ 清 金農 《玉川先生煎茶圖》
也是這時流行起了蓋碗。
▲ 清 八旗子弟茶不離身
蓋碗茶使用方便,喝茶不串味兒,而且濃淡也方便自己控制,非常好用。並且畫起來也容易,所以常常出現在清朝的畫裏。
▲ 清 冷枚 《賞秋圖》
▼
不僅僅是茶,還有山水,梅蘭竹菊,中國人喜歡把雅緻的東西畫進畫裏。
在朱元璋將“鬥茶”改成“散茶”後,似乎讓喝茶這件事變得越來越簡單。但喝茶方式簡化,反而讓我們在茶葉、器具、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
有人説,喝茶是一種修行。修什麼呢?
修的就是由茶而窺入中式美學,是樸素之美、簡單之美、無用之美。
在素雅的環境裏,文氣悠長,心境才可以提升。而不是樣樣陳列、富麗堂皇,那就俗氣了。
簡單、清雅
茶席的事情記住這兩個詞,一定不會錯。
嘉定博物館
期待您的到來
【來源:嘉定博物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