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提到這樣一個話題——孩子的閲讀能力決定學習成績。
我們提倡兒童要多閲讀,也推送過一些關於兒童閲讀的建議。
現在的老師、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閲讀,可是隨着孩子的成長,不少老師、家長也發現關於孩子閲讀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為什麼我的孩子讀了那麼多書,成績卻並沒有提升?
“多閲讀、多積累”確實有助於孩子成績的提升,但有一個前提是—— 正確的閲讀方式和習慣。
在很多閲讀活動,以及家長、老師對孩子的閲讀反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一部分孩子,很喜歡閲讀,也花了大量時間來閲讀,但是閲讀效果不佳。
深入瞭解後,我們發現,原來,他們養成了錯誤的閲讀習慣。
1 .錯誤的閲讀習慣——跳躍式閲讀
我們經常用“一目十行”形容一個人的閲讀速度非常快,但這是在長期閲讀中訓練出來的閲讀能力。如果你發現低幼年段的孩子讀書“一目十行”,那你反而需要更注意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閲讀”了。
很多孩子閲讀的時候,眼睛會不自覺地往下走,也就是説,上一行的內容還沒有看完,眼睛就已經移動到下一行內容上了。這就是——跳躍式閲讀。
這樣的閲讀,書好像是“讀”完了,但卻不是真正的閲讀,因為文字只是在視覺上一帶而過,文字表達的內容卻沒有傳到大腦裏,這種現象是孩子們出聲朗讀轉化到默讀時期經常出現的症狀,然而,一部分父母或老師卻很難發現這個問題。
小技巧如何診斷孩子是否跳躍式閲讀?
1. 與孩子一起讀幾頁他們正在閲讀的書;2. 測定孩子讀書的速度;3. 讓孩子回想閲讀的內容;4. 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確認孩子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
2. 錯誤的閲讀習慣——機器人症候羣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閲讀”就會感到很滿足,他們認為,孩子只要閲讀了,就一定有收穫。
當真如此嗎?
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孩子讀完一本書,你問他,這本書講了什麼呀?他説不知道。
當孩子讀完一本書後説太難了,讀不懂。你問他,哪裏讀不懂呢?他説,哪裏都讀不懂。
如果出現了這些問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讀的這本書確實太難了,不適合他的年齡段,對這種情況,一般來説換成符合孩子年齡段閲讀的書就好了;二是孩子患有閲讀的“機器人症候羣”。
什麼是“機器人症候羣”呢?
像一個充了電的機器人一樣機械地閲讀,不能掌握書的內容,卻能一直讀下去。
其實患有機器人症候羣的孩子,在閲讀時頭腦裏幾乎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書裏的內容,只是木訥而機械地向後翻書頁,把書翻完後,就説自己已經“讀完”這本書了。
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閲讀習慣的呀!
小技巧如何診斷孩子是否患有機器人症候羣?
1. 讀書時,沒有任何想法,獨自發呆;2. 雖然在不停地翻書,但是連前一頁的內容也記不住;3. 明明是針對書中的內容提問,他們卻想不出書中出現過此內容。
上面我們講了兩種常見的錯誤閲讀習慣,但大部分孩子是不能自己發現問題的,所以,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家長和老師來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閲讀情況並對孩子提問來進行診斷。
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閲讀情況,看一下他在讀什麼書、是否能夠理解書中的內容、是否存在閲讀困難……
養成好的閲讀習慣可以提高閲讀能力,而閲讀能力的高低則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
2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閲讀習慣
1、堅持閲讀是基礎
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堅持閲讀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拋開“閲讀”談“閲讀習慣”都是徒勞的,如果沒有“閲讀”又怎麼“培養習慣”呢?
如何做到堅持閲讀?一是需要激起孩子的閲讀興趣,二是要給孩子買合適的書籍。有了閲讀興趣後再讀到自己喜歡的書,再一次被書籍激起更高的閲讀興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是讓孩子一直堅持閲讀的關鍵所在。
2、有目標的閲讀是保障
怎麼才能讓孩子的閲讀發揮到最大效果呢?答案是:有目標的閲讀。
家長、老師們會發現,當我們有目標地的時候,走路會走得更快,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閲讀亦是如此(某些書籍閲讀除外)。
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從某本書/某篇文章中去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那他閲讀到一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時就會下意識的去關注、記憶,這樣一本書/一篇文章讀下來,那些人物描寫的句段、方法會深深留在他們腦海中。
如此一來,在孩子閲讀前,就需要孩子明確自己閲讀的目標。是需要從閲讀中學到什麼呢?還是隻休閒的閲讀?若是想要從閲讀中學到某類知識、技能、習作技巧,那麼孩子就要帶着自己的這些目標去閲讀。
“堅持閲讀”和“有目的的閲讀”是家長、老師們在培養孩子閲讀習慣之前需要注意的事,那麼孩子在閲讀的時候應該怎麼培養閲讀習慣、培養哪些閲讀習慣呢?
閲讀習慣一:一邊讀一邊思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只是閲讀而不思考,只是死記硬背而不去理解閲讀內容,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所以,孩子在閲讀時還應該多多思考,可以帶着問題閲讀。
閲讀習慣二:閲讀時多圈點批註
不動筆墨不讀書,閲讀時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
家長、老師要提醒孩子在閲讀時注意圈點批註,這樣做一是可以保持孩子閲讀時的注意力,不會讀着讀着就走神;二是把重點、難點圈畫出來後,孩子再次讀到有同樣困惑的地方時,能更好、更快地回憶起之前他們之前的看法和體會,引起閲讀重視。
閲讀習慣三:善用查詢工具
我們在閲讀時候,總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孩子的閲讀積累、知識儲備有限,他們在閲讀時遇到的難題可能會更多。
那怎麼辦呢?每次都需要家長、老師來幫助解決閲讀困惑嗎?
不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老師們與其每次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還不如教會他們解決難題的方法。
要讓孩子意識到,當自己閲讀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時,可以藉助工具進行查詢、理解,如使用工具書、網絡等。孩子自己查閲資料時,可以看到更多的文本材料,這也是一個閲讀的過程、一個學習的過程。
閲讀習慣四:學會放棄書籍
有時候“堅持”很重要,有時候“放棄”更重要。
在孩子的閲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讀不下去的書”,可能是書籍太難了,不適合孩子現在的年齡,也有可能是孩子對這本書沒有任何閲讀興趣,是被父母強制要求閲讀的。
這個時候,家長、老師們需要理解孩子,對他們寬容一點。
我們任何人都有不想做的事情、不想吃的食物……
將心比心,如果讓你讀一本你不喜歡的書,你被迫讀起來肯定也很痛苦對不對?這時,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放棄閲讀,甚至鼓勵他們放棄閲讀。可以把這本“生澀難懂”“毫無樂趣”的書暫時先放一放,先讓孩子讀他能讀懂、有興趣讀的書。而那本暫時被放棄的書,也許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就願意去讀而且能夠讀下去了。
閲讀習慣五:做好閲讀記錄
和你去銀行存錢一樣,孩子的閲讀也需要存儲。
雖然你一次又一次地去銀行存錢,但最後你只需要看一眼“賬户餘額”你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閲讀是一樣的,也需要有一個像銀行系統一樣的“閲讀記錄”。
每次孩子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讓他學着記錄下來:讀的書籍/文章名字、閲讀字數(頁數)、閲讀體會等等。
這有什麼用呢?成就感!
孩子到了某個年齡,翻開自己的“閲讀存摺”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讀了那麼多書,會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驅使他去讀更多的書、會讓他一直堅持閲讀。除此之外,他還可以在自己的“閲讀存摺”中分析自己的閲讀數據,瞭解自己看的哪一類書籍較多/較少,從而調整自己的閲讀結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閲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嘗試,也需要家長、老師們的助力。
孩子在閲讀、在學習,我們家長、老師也要學着去等待,等待孩子慢慢成長、慢慢變得更優秀。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愛讀書、多讀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