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870年8月22日,上任僅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在箭場參加完閲射後步行回官署時,遭到一位一邊口呼冤枉,一邊拔出匕首的刺客的襲擊,馬新貽被匕首刺入的右肋。當時在馬新貽身邊還有負責警衞的督標中軍副將喻吉三和替總督傳令的武巡捕葉化龍及兩三名馬弁,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挽救馬新貽的性命。
馬新貽遇刺後,被眾人抬回府內,最終因傷重在遇刺後的第二天就死了。慈禧太后知道後,很是震驚。幾天後清廷發出上諭:“一定要嚴格審訊,令箸魁玉督同司道各個官員趕緊嚴審刺客,必須查清,依法嚴懲!”
那名刺客名叫張汶祥,河南汝陽人。他交代的殺人動機有三點:一是他得知老婆和錢財被人霸佔後,找到時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攔轎喊冤,卻沒有受理。後來,他的老婆也吞煙自盡,刺客就認為這是馬新貽的錯;二是他的很多海盜朋友被馬新貽所殺,所以張汶祥要殺馬新貽為朋友報仇;三是他私自開的典當行,卻被馬新貽明令禁止,從而絕了他的生路,這也更加深了他對馬新貽的憤恨。於是他決定殺了馬新貽。以上三點就是張汶祥在供詞上所述,但是這份供詞未免有些牽強附會了。
關於馬新貽的死因,有幾種説法,其中説的最多的就是:馬新貽霸佔友妻,在戲文《清稗類鈔》裏,也曾將馬新貽的死因歸咎為“桃色案件”,但是經查明這種説法並不真實。也不是所謂的“挾私報復”。經調查,馬新貽的被刺身亡的真正原因極有可能是與查訪曾氏兄弟、湘軍集團的劣跡和太平天國金銀財寶去向有關,而這件事情的幕後主使極有可能是曾國藩。
為什麼這麼説呢?那是因為馬新貽在死之前的職位是兩江總督,而這個職位之前是曾國藩的。馬新貽之所以能坐上這個兩江總督的位置,一部分依靠的是他自己的實力。還有一個原因是太平軍被''蕩平''後,清朝廷不必再依重湘軍,加上有傳言説曾國藩有謀取帝位野心,慈禧太后內心不塌實了,想方設法不讓曾國藩在江南坐大,於是裁撤湘軍,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
在馬新貽走馬上任之前,曾先後十餘次被召見,最後一次是慈禧太后在養心殿召見。召見後馬新貽退出來,當時是六月天,馬新貽竟然大汗淋漓,朝服都被浸濕,而且還滿面驚恐。據馬新貽的後人説,慈禧太后授以密旨,要其密查太平天國金銀財寶下落。馬新貽深知此事極為重大,極為兇險,故此失態。
馬新貽在慈禧召見之後就匆匆離宮回鄉祭祖,據馬新貽的後人説,馬新貽回鄉祭祖假滿啓程前,將其兩位兄長招到秘室,反覆叮囑:“我此行吉凶難料,萬一有不測,你們萬萬不得赴京告狀,忍氣吞聲,方可自保。”兩兄聞言驚恐萬狀,也不敢向家人透露半分。
馬新貽在任職期間,那些被朝廷裁下來的湘軍並沒有回湘,許多人蔘加了哥老會,後來慢慢演變成地方上的黑勢力。於是馬新貽鎮壓了一批地方黑勢力,這也打擊了湘軍的“地方別動隊”。馬新貽這樣做無疑是再一次觸及了曾國藩的利益。
刺客張汶祥在刺殺成功後,並沒有逃走,在被拿下後,張汶祥口中不停地叫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來有去。”“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不禁疑惑,這裏的“兵”是什麼意思呢?誰養的?馬新貽被刺後,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於是朝廷再次命曾國藩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
曾國藩在面聖時,為此事着急的慈禧就問:“幾時啓程赴江南?”曾國藩説:“臣明日進內隨班行禮,禮畢後即啓程前赴江南。”慈禧在此催促道:“江南事要緊些,望你早些去。”但曾國藩遲遲不動,在拖延了近三個月才到江寧接任。在審訊期間,曾國藩坐在一旁只觀而不言,鄭敦謹滿腹疑惑,私下問曾有何看法,曾國藩淡淡地説:“看來只好照魁、張原奏之法奏結此案。”鄭敦謹聽後恍然頓悟,明白此案是不能再深究了。於是就按照按魁、張原奏之法奏結,仍按原擬罪名定案。最終,刺客張汶祥被凌遲處死,並掏出心、肝在馬新貽的靈柩前致祭。
馬新貽被刺後,民間第一時間就有“刺馬案”戲文上演。當時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喬松年寫了一首歪詩作證,講的是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説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由於這樁“刺馬案”最終也不了了之了,這也成為了晚清的一樁奇案。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