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西線戰役之敦刻爾克戰役!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趣頭條號會成為趣頭條裏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0年5月30日,敦刻爾克橋頭陣地上的撤退行動已然步入正軌,每日撤離人數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穩步遞增。八百餘艘各型船隻冒着巨大的風險,成功的將包含6000名法國軍人在內的12萬盟軍將士帶回了英國本土。面對着這樣一份成績,英國的戰略高層終於可以稍微鬆了一口氣,有了些許精力去顧及更多的戰略問題了。
(圖一:英國轟炸機炮手位置所拍攝的在敦刻爾克地區戰鬥的照片)
在更大的戰略層面來看,此時的英國絕對是一個至暗時刻:在軍事上,瘋狂的德國軍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歐洲大陸上的國家,或者已經被貪婪的納粹所吞併,或者與德國同流合污結成了聯盟,或者正在德國的軍靴之下痛苦呻吟,毫無抵抗之力;在外交上,強大的美國依然置身事外、蘇聯和德國依舊交好,遠在亞洲的日本,由於看到德國在歐洲取得的巨大成功,英法等國無暇東顧的時候,開始對在英法等國在亞洲的勢力範圍躍躍欲試,而德國的鐵桿盟友意大利,則更是露骨的表示要尊重德意之間所簽訂的條約,迫不及待的也想要趁着亂局大撈一筆;在本土防禦方面,與德國相比,英國的飛機數量嚴重不足,法國戰役的失利讓英國損失了大量的重型裝備和物資儲備,許多防備德國登陸作戰的岸防設施並未完工,甚至是作為本土防禦作戰的正規軍的人數,按照目前局勢來看,也是遠遠不夠。如此惡劣局面之下,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大的決策失誤,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圖二:在敦刻爾克最後一批撤離的英國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中將)
這樣的背景之下,在軍事上,為了避免己方的高階指揮官被德國人所俘虜,並造成巨大的政治影響,丘吉爾於5月30日下午2時,親自對堅持與自己的士兵待在一起的戈特勳爵下達了撤退的命令,要求其在英國遠征軍的軍力縮減到一個軍規模的時候,必須將自己的指揮權移交給自己的下屬,並明確告知接替其指揮權的指揮官,在無法撤離的情況下,有權力選擇投降。31日,戈特勳爵將指揮權移交給了英國遠征軍第一軍的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中將並回到了英國。按照英國方面的計劃,如果要將包括·亞歷山大中將在內的後衞部隊撤回英國,那麼敦刻爾克橋頭堡則必須堅持到6月2日的清晨。
(圖三:正在登船的盟軍士兵)
而在政治上,儘管法國在戰爭打響之後的拙劣表現讓英國人極為不滿,但是此時的英國實在沒有更好的戰略選擇了,只有最大限度的支持法國避免其崩潰,才能夠減輕英國人所承受的戰略壓力。5月31日,丘吉爾不顧個人的安危,親自前往巴黎參加盟國最高級別的軍事例會,丘吉爾在這次會議之中展示出了非凡外交技巧,不僅巧妙的解釋了為什麼登船的英國部隊要遠遠多於法國的原因,還做出了由三個英國師掩護盟國軍隊撤離的承諾,而這三個英國師的犧牲,將換回20萬健康的盟軍士兵。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方面甚至還做出了將傷員留在最後,優先運輸有戰鬥力士兵的決定。如此有誠意的承諾,讓本就底氣不足的法國無話可説,也做出了在最後時刻由英國軍隊優先登船的承諾。此次會議對敦刻爾克的戰局而言,可以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國方面不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盟友之間的嫌隙,還與法國就敦刻爾克戰局達成了“攜手共進退”的共識。
(圖四:沙灘上等待撤退的盟軍士兵(有可能來自於電影截圖))
6月1日,晴朗的天氣給了德國空軍可乘之機,傾巢而出的德國機羣對敦刻爾克附近集結的船隊展開了瘋狂的攻擊,僅僅一天時間就擊沉了包括滿載士兵大型船舶在內的31艘各型戰艦,在地面上,敦刻爾克周邊的德國軍隊,也組織了對敦刻爾克外圍陣地的衝擊,敦刻爾克橋頭陣地,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邊緣。如此生死存亡的關頭,盟軍將士反而在巨大的壓力面前眾志成城,成功的抵禦住了德國軍隊對外圍防線的衝擊,留守敦刻爾克的英國方面最高級別的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中將,更是在精神上給予了所有將士巨大的鼓舞,這位神色淡然的指揮官毫不畏懼德國空軍投向海灘的炸彈,悠閒的在海灘上安放了一把帆布躺椅,注視着自己的士兵有序的登船。而英國空軍,為了能夠讓撤離行動順利進行,也押上了自己全部的家當,甚至連偵察機都被派出去執行輔助作戰的任務。至6月1日結束,盟軍已經經由敦刻爾克地區成功的撤出了259049人。
(圖五:由敦刻爾克撤退的英國軍隊)
6月2日清晨,敦刻爾克陣地進一步縮小,堅守陣地的英國軍隊只剩下4000餘人了,法國軍隊接手了大部分的防線。經過6月1日的激鬥,英國空軍和運送部隊的船隻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出於保留未來本土防禦力量的需要,撤退行動開始在夜間進行。為了將戰鬥持續到最後一刻的這4000英國士兵帶回英國,拉姆齊海軍上將在當天夜間將手中可用的,包括11艘驅逐艦和14艘掃雷艇在內的44艘船隻,全部集中到了敦刻爾克港,而法國和比利時方面,為了拯救敦刻爾克灘頭的英雄們,也派出了40餘艘艦艇。包括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在內的26256名盟軍將士在6月2日夜間成功的撤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敦刻爾克地區英國遠征軍的最高級別指揮官亞歷山大和他的參謀們並沒有在6月2日登船,而是在6月3日仔細的巡視了一遍敦刻爾克海灘,確保沒有英國軍隊未完成撤離之後,才最終在6月3日夜間乘坐最後一艘驅逐艦返回英國,是整個發電機行動中最後撤離的英國軍人。
6月2日清晨,敦刻爾克陣地進一步縮小,堅守陣地的英國軍隊只剩下4000餘人了,法國軍隊接手了大部分的防線。經過6月1日的激鬥,英國空軍和運送部隊的船隻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出於保留未來本土防禦力量的需要,撤退行動開始在夜間進行。為了將戰鬥持續到最後一刻的這4000英國士兵帶回英國,拉姆齊海軍上將在當天夜間將手中可用的,包括11艘驅逐艦和14艘掃雷艇在內的44艘船隻,全部集中到了敦刻爾克港,而法國和比利時方面,為了拯救敦刻爾克灘頭的英雄們,也派出了40餘艘艦艇。包括最後一批英國遠征軍在內的26256名盟軍將士在6月2日夜間成功的撤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敦刻爾克地區英國遠征軍的最高級別指揮官亞歷山大和他的參謀們並沒有在6月2日登船,而是在6月3日仔細的巡視了一遍敦刻爾克海灘,確保沒有英國軍隊未完成撤離之後,才最終在6月3日夜間乘坐最後一艘驅逐艦返回英國,是整個發電機行動中最後撤離的英國軍人。(圖六:敦刻爾克撤退後的一片狼藉)
6月4日清晨,德國軍隊已經推進到了敦刻爾克城的外圍,承擔敦刻爾克最後防衞任務的4萬法軍,由於被德國軍隊死死的咬住,無法脱身,最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德國軍隊所俘虜。而英國所發起的“發電機行動”,也在法國方面授意下,在6月4日下午2時23分宣佈結束。當日,丘吉爾在議會發表了《我們將戰鬥到底》的演講。英國,進入到了二戰期間最為艱難的時刻;法國,此時已經無力迴天,一部分人開始產生了投降的念頭;騰出手來的德國,則緊鑼密鼓的展開了對法作戰的第二階段的行動,誓要徹底擊垮自己的百年宿敵,一雪一戰戰敗後的凡爾賽之恥。世界反法西戰爭的整體局面,似乎進入到了最為昏暗的時刻。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趣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