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鄉四川大涼山中的小山村,到地處長三角都市圈的浙江慈溪,短短四個月左右“異地求學”的經歷,吉爾黑拉的生活卻好像不停地在摁下“刷新鍵”,每一天都在更新和前進。
吉爾黑拉是慈溪行知職校“都慈E+班”的一員。大涼山布拖縣彝族屬於“阿都文化”;“慈”,代表的是慈溪市,“E+”代表“互聯網+”環境下的電子商務專業,“都慈”在彝族語言中又是傳統節日“火把節”的意思。今年,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正式列入首批對接大涼山布拖縣開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程的學校,招收大涼山布托學生,成立“都慈E+班”。它也是慈溪面向西部地區所開展的教育幫扶新模式。
行知職校教師王曼娜在給“都慈E+班”的學生上商品拍攝與處理課程。
首屆“都慈E+班”招收了10名2021級新生。為了讓遠道而來的孩子們更快適應在異鄉求學的節奏,學校進行了單獨編班,並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根據彝族學生特點及實際,學校從行為習慣養成,素質能力、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培養,學業規劃等方面,對他們的高中三年進行合理規劃,並發動黨員教師、優秀學生代表與每位彝族學生結對子,開展“1+1+1”助學行動。
瞭解電商曆史、學習計算機基礎、商品拍攝與處理……在慈溪行知職校求學的這三個多月來,10名彝族孩子經歷了自己學習生涯中許多個“第一次”。這些西部山區的孩子對教育有着深切的渴求,但受制於從小身處的環境氛圍,和慈溪孩子在學習上有不小的差距:孩子們接觸電腦的機會少,一開始連鍵盤鼠標都不認識。“都慈E+班”學生吉爾黑拉説:“剛聽到‘電子商務’時,我還以為是學習電子機械操作,然後到電子廠實習上班,上了課我才明白‘電子商務’是怎麼回事。”
在班主任馬超眼裏,這些遠道而來的彝族孩子聰明、勤奮、質樸,有着本民族獨特的歌舞天賦。從初次見面聊天的羞澀到現在彼此敞開心扉暢談,從剛到行知的陌生與畏懼到現在的自信,從剛走出大山沾滿泥土的衣服到現在的乾淨整潔……10名彝族娃的改變是非常明顯的。通過近4個月的認真學習,“都慈E+班”學生已基本能操作辦公軟件,會PS等幾種工具,對自己當前所學的“電子商務”這個專業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近年來,慈溪多所職校紛紛與本地優秀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為了助力彝族學生完成學業、成長成才,行知職校與億人網絡科技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在“都慈E+班”實施現代學徒制。“根據共同富裕目標,學校還專門開設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課程,特別是電商創業實踐課程,凸顯大涼山地域特色,開發適應當地產業需求和經濟發展的創業項目,旨在發展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業素養。”該校信息技術與新商科負責人王曼娜表示。
初到慈溪的第一個學期已經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作為班級裏唯一一名女生,乃古麼此作告訴記者,她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更多的東西,在將來有機會盡自己的一份努力去改變家鄉。“以前我沒有想過自己的夢想,覺得有些遙不可及。現在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學習不放棄,夢想就有希望實現!”
藍媒聯盟·慈溪市融媒體中心 楊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