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教研室 跨專業、跨地域教師的“思想碰撞”場
本報記者 陳 曦
依託虛擬教研室,教師可以廣泛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交流活動,全面提高教書育人能力,且增強了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
李川勇
南開大學教務處處長
7月20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佈《關於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首批擬推薦400個左右虛擬教研室進行試點建設,探索“智能+”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標準、建設路徑、運行模式等。什麼是虛擬教研室?與傳統教研室相比,虛擬教研室新在哪裏?為何要開展試點工作,推動虛擬教研室建設?
藉助信息化手段創新教研形態
“虛擬教研室是‘智能+’時代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教學研究活動及課堂教學實踐的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南開大學教務處處長李川勇表示,早在2019年,南開大學就開始以校級教研團隊的模式探索虛擬教研室建設,並於近兩年相繼成立了“文學院新文科虛擬教研室”“經濟學院本科課程思政虛擬教研室”,開啓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新模式。
虛擬教研室有助於彌補原來那種以教研室為單位的教學及科研活動的不足,可以有效解決高校的跨學科師資配置、科研團隊知識結構等存在的問題。
“建立虛擬教研室,可以讓教研工作更加動態、開放,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彌補了傳統教研方式的不足。”李川勇認為,一般的教研室是指校內一個專業或一門課程的教師構成的基層教學組織;而虛擬教研室藉助數字化信息技術,擴大和補充了原有教研室的參與人員和教研功能,由在某一方面較擅長或為解決某一問題有共同意願的教師組成,可以就相關教學、教研、科研課題在線共同研究探討。
李川勇認為,虛擬教研室的核心還是教學研究,現在老師面對的是網絡時代的學生,網上有各種慕課,學習途徑非常多,傳統單一知識傳授課堂的育人效果有待提升。所以,課堂上就得調整教學方式,得了解現在的學生是什麼狀態,怎麼樣來設計這門課,怎麼樣來實現課程育人效果,學生怎麼樣才能有效配合,這些都需要進行教學研究。虛擬教研室藉助信息化手段,使得教研工作開展得更便利,使得教研探討的參與範圍更大,使以前受限於地域以及精力的工作得以更加輕鬆地完成。
“所以,依託虛擬教研室,教師可以廣泛地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交流活動,全面提高教書育人能力,且增強了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李川勇表示,依託虛擬教研室,還可以加強跨專業、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推動高校協同打造精品教學資源庫、優秀教學案例庫、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庫等,推動各大高校間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以南開大學文學院新文科虛擬教研室為例,該虛擬教研室就是瞄準跨學科、跨專業的新文科建設而專門打造的。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指委主任沈立巖介紹:“新文科虛擬教研室的學術交流與教學研討活動面向本科、碩士和博士生開放,活動形式為召集人制,每兩週舉行一次活動;同時啓用網絡協作平台,真正展開在線交流與虛擬教研活動,探尋新文科教學實踐改革和科研同步發展的可能性。”
虛擬教研室建設路徑各異
“從2019年開始,南開大學逐步建立了13個跨學科的校級教研團隊,這些其實就是虛擬教研室,團隊開展了大量的跨學科、跨地域的教學研究活動。”據李川勇介紹,這些團隊包括有效教學、研究性教學、智慧書院、學業指導、實驗實踐、創新創業和融合課程、新文科和新工科等。
以研究性教學團隊為例,由在研究性教學富有經驗、成績突出的專業老師擔任負責人,聯合校內不同學科的專業老師,構成一個校級團隊,引領全校研究性教學的展開。
目前,該研究性教學團隊把天津乃至全國的高校、企業都納入團隊中,團隊負責人張偉剛老師介紹,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團隊經常開展在線會議,每個月都有一次活動,有的是案例分析,幫團隊成員分析課程;有的是教學學術研究,研究教學工作怎樣能更好地提升育人質量;還有的是企業參與研討,根據企業需求,把科研方法、成果應用於企業項目。
再如南開大學率先實施的智慧書院,借用書院制這一理念,老師和學生雖然物理空間上不在一起,但是卻在網絡上“住”在一起,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活動,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不斷被拉近,互相學習、增長見聞。
智慧書院這種模式為專業教師育人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引領學生不迷茫、長才幹,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李川勇説,其實參與上述虛擬教研室的老師所屬學科都不一樣,大家因為一種教學方法走到了一起。雖然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都不一樣,但是能互相合作、取長補短,然後形成一些新的教研方向或者一些新的教學思路。原來傳統教研室,大家都是一個方向一個專業,虛擬教研室的出現,使得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教師能夠進行“思想碰撞”,收穫較以往要大得多,視野也更加開闊。
申報試點具有嚴格要求
一般來説,虛擬教研室具有四大建設任務。李川勇介紹,一是創新教研形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突破時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師教研模式,形成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範式,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活力,厚植教師教學成長沃土。
二是加強教學研究。依託虛擬教研室,推動教師加強對專業建設、課程實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學研究的意識,凝練和推廣研究成果。
三是共建優質資源。虛擬教研室成員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礎上,協同共建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知識圖譜、教學視頻、電子課件、習題試題、教學案例、實驗項目、實訓項目、數據集等教學資源,形成優質共享的教學資源庫。
四是開展教師培訓,組織開展常態化教師培訓,發揮國家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一流課程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廣成熟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實施方案,促進一線教師教學發展。
據介紹,想要成為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試點,有着嚴格的條件和要求。如教研室負責人應由教學名師、國家級一流專業負責人、一流課程負責人等高水平教師擔任;教研室成員不少於10人,具有相對穩定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和實踐團隊;教研室所依託專業或課程已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或“一流課程”;學校能夠為虛擬教研室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在教師教學工作量認定、績效考核等方面明確激勵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