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河大校領導——王學路

全文共4643字,閲讀時間約為8分鐘~

“雙一流”建設專欄

走近河大校領導——王學路
2019年12月,王學路教授(右)受聘為

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聘教授

王學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生物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生物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9年12月受聘為河南大學“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第二層次特聘教授,2020年4月擔任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

王學路長期以大豆、擬南芥和水稻為系統,圍繞綠色農業發展中的科學前沿和應用問題,採用遺傳學、蛋白質組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的方法,研究豆科植物與根瘤菌互作以及非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機制、激素信號轉導網絡及其調控作物生長髮育和環境適應性的機制,並開展豆科作物精準改良。他的加盟,將有力助推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

百年河大,底藴深厚。2017年9月,河南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生物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3年來,河南大學搶抓發展機遇,深化綜合改革,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帶動學校整體發展,建設成果逐步顯現。

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取得了哪些新進展、新突破?河大人如何書寫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績單?近日,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王學路接受了訪問。

人才工作成亮點

問:作為學界領軍人物您有很多選擇,為何選擇來河南大學?

王學路: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這裏有新建成的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一流的科研平台,已經形成了優秀的學術創新文化,來到這裏可以更加有效地佈局和組織優秀的研究團隊,科研上可以更加有所作為。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地處黃淮海農業核心區,我所從事的“生物固氮和豆科生物學”研究方向,可以圍繞黃淮海區域的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開展課題研究,相信在這裏更能學以致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問:在您看來,河大這幾年最重要的亮點是什麼?

王學路:名師才能出高徒,大量引進和培養優秀師資是河大最重要的亮點。第一,學生所開展課題的高度是由導師規劃的,導師的水平決定了學生的研究水平和培養質量;第二,教學質量是學生培養的關鍵一環,名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極其重要。任課老師教會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是大學教育的關鍵;第三,名師要求嚴,對自己對學生要求都嚴,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我們解放思想,制訂實施了《傑出人才特區支持計劃》等人才政策,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學術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一大批青年英才、院士等,高層次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國家及省部級學術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比2015年增加94人,達到205人;學術骨幹比2015年增加142人,達到621人;新進優秀海內外博士727人,總數達到213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64.4%;建設了11個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創新團隊。

綜合實力再提升

問:進入“雙一流”以來,河大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效?

王學路:河南大學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風格”的發展道路,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帶動了學校整體發展,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卓有成效。我們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專業佈局,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截至目前,生物科學等19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博士研究生招生數量逐年遞增,在讀博士生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94.32%;研究生生源質量穩步提升,報錄比由2015年的3.48:1提高到2020年的4.92:1;研究生髮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中科院JCR一區)由2015年的24篇增至2019年的201篇,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由2015年的55項增至2019年的330項。

科研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國家和區域重大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促進成果轉化,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學校新增國家及省部級平台46個,尤其包括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台5個;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重點項目60項;獲批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3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新增創新創業載體9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個、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12個;簽約橫向科研項目的經費累計達2.62億元,實現成果轉化產值70.20億元,授權專利466項,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5項。

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化。我們拓展全球合作伙伴,加快學生國際化培養,促進高水平國際化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科研國際合作,國際化辦學水平顯著提升。獲批“國家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引進國際頂尖人才191人;積極拓展教師國際視野,年均選派教師出國(境)訪學研修134人;擁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9個;新建省部級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4個;開展中外聯合培養博士合作項目6個、出國(境)特色研修(實習)項目65個,學生年出國(境)人數從2015年的310人增長到2019年的1125人。

學科建設上台階

問:河南大學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帶動了學校整體發展。請您談談學校在突出優勢特色、優化學科佈局、加強學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進展。

王學路:我們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大力實施“生物學+”戰略,推進環境生態、農業科學、醫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考古學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帶動了生物醫學、納米生物學、生物信息等學科發展。繼化學、材料科學之後,新增臨牀醫學、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藥理學與毒理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總數達到6個,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社會科學總論等學科發展勢頭迅猛。

經過科學謀劃,學校的學科佈局更加合理。通過實施優勢學科衝頂戰略、特色學科提升戰略、新興學科跨越戰略,形成了以生物學一流學科為第一層級、省特色骨幹學科為第二層級、省重點學科為第三層級的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生態體系。

我們把生物學科放在學校學科發展的優先位置,實施生物學一流學科提升計劃,“逆境生物學”在國際生物學學科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我們以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學科建設水平整體提升。生物學一流學科與相關學科聯合成立了“生物納米交叉研究中心”“生物信息中心”“多組學聯合研究中心”等,開展與材料、信息、醫學、農學等的交叉研究;依託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地理學和經濟學等傳統優勢學科,構建起以黃河學研究為主幹的新興交叉學科體系;依託計算機、軟件工程、數學等學科,面向社會重大需求,建設人工智能學科;成立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促進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學科跨學科交叉融合;戰略營銷學、光伏材料與太陽能電池學、歷史建築保護學獲批教育部首批交叉學科。

人才培養更出彩

問:大學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養。河大怎樣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王學路: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專業佈局,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寬厚基礎、全球視野和中國情懷的拔尖創新人才。

人才培養結構不斷優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研究生錄取人數從2016年的2425人,增加到2020年的4541人;錄取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從2016年的1∶4.01提升到2020年的1∶1.95;新增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總數達到20個;新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總數達到19個。

我們牢固樹立“以本為本”理念,一流本科建設水平顯著提高。截至目前,生物科學等19個專業入選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哲學等15個專業入選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我們特別重視加強課程建設,獲批國家級本科課程14門、省級95門;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河南省教學成果獎54項。

我們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明德計劃”、協同創新人才培養“菁英計劃”和卓越創新人才培養“卓越計劃”;實行“主輔修+雙學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發展。

我們持續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聯合培養高水平博士研究生;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聘請“兩院”導師增加至199人,深入開展課程資源共享、科研平台共建和科學研究合作;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實施研究生培養“菁英計劃”,對選拔的優秀本科生,採取“本碩博”連讀方式分段培養。

科研創新結碩果

問:學校在科學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學路:學校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科研製度改革,建立專職科研隊伍,出台一系列激勵創新、激發活力、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科學研究水平與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高。

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我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開展原始創新研究。學校承擔國家科研項目數持續增長、經費規模不斷擴大,新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85項,年均項目數較2015年增加23%;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10項,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資源調查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24項;聚焦“逆境生物學”,建成作物逆境表型組學、電生理學、代謝組學、生物成像、結構生物學等世界一流平台,以及現代農業試驗基地,解決了抗逆性與高產相互矛盾的基礎理論問題;首次研製出兼具高亮度、高效率的紅、綠、藍三基色QLED器件,為加速推進QLED在高效高亮顯示和照明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4項。

我們取得了一批應用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面向現代農業需求,育成新品種15個,授權專利24項,推廣種植面積1300萬畝;為延長高端、重載裝備的使用壽命,在國際上首次將納米材料用作潤滑油脂添加劑,高性能節能抗磨納米潤滑油脂關鍵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被9家企業採用,新增銷售額10.87億元、利潤3.44億元;張治軍教授團隊的“高性能節能抗磨納米潤滑油脂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在濟源建成佔地50畝的納米雜化材料中試基地,並依託河南省納米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了完善的產業技術創新推廣體系;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發明抗體藥物迪爾辛,有望將急性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期延長一倍以上,已經成功轉讓並融資4000萬元進行新藥研發;研發出兩代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達到臨牀應用標準,成功轉讓並獲批歐盟CE認證。

奮發進取再作為

問:您是一位學養深厚又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學者,您的加盟給河大帶來了一股新風。聚焦河大“雙一流”建設,下一步有什麼規劃、構想?

王學路:我們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雙一流”建設目標,重點圍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人事分配製度、科研體制機制等關鍵環節,全面推進22項重點改革任務,激發辦學活力,完善治理體系,不斷提高治理能力。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工作評價和激勵制度體系,以更高的標準來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營造鼓足幹勁、勇於創新的良好氛圍,構建競爭、開放、創新的發展格局,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穩步推進“雙一流”建設。

全校師生攜手奮進,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最遲於2050年整體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

走近河大校領導——王學路
-----

-----

那麼,問題來了

你對河大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7 字。

轉載請註明: 走近河大校領導——王學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