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電影《林海雪原》使傳奇英雄楊子榮家喻户曉,影片正是根據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在東北的大規模剿匪行動所拍攝。
作為一部電影,《林海雪原》有很多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楊子榮和座山雕在歷史中確有其人。那麼,真實的楊子榮和座山雕又是怎樣的人呢?
電影《林海雪原》劇照
座山雕是作家曲波在小説《林海雪原》中塑造的角色,也是電影《林海雪原》中的反面主角,其人物原型就是東北的土匪張樂山。
張樂山,祖籍山東,祖父和父親兩代為匪,後被官府鎮壓,張樂山闖關東逃到東北。儘管當時東北的生存條件艱苦,但勤懇開荒種地,足可以維持生計。
在舊中國,土匪主要由四種人組成:被打散的軍閥部隊、受到打壓的地主豪紳、被煽動且生活無着落的難民、生活貧苦且好逸惡勞的流氓。
張樂山,就屬於最後一種。
想通過捷徑坐享其成的張樂山,初到東北便投靠了牡丹江地區的一夥慣匪,他憑藉自身的武藝很快成為慣匪中的二當家。後來,他的勢力逐漸擴大,當上匪首。
有半個世紀土匪生涯的張樂山,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三個時期。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人稱三爺,匪號座山雕。
既沒有大地主謝文東的號召力,也沒有舊軍官李華堂的組織力,從張作霖時代一直到偽滿時期,張樂山都是佔山為王。
張樂山憑着幾十人的規模在當地以搶劫為生,其老巢就在夾皮溝地區的大山裏。
夾皮溝村
兔子不吃窩邊草,佔山為王的土匪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真正紮根兒的地方反而不去搶,因為需要當地人提供糧食和通風報信。
為此,張樂山對老巢周邊的百姓是兩手並用,軟硬兼施。
據當年夾皮溝的老人回憶,張樂山經常走家串户,喝酒聊天,他和當地人比較友善,但到外面搶劫時卻是為非作歹,無惡不作。
在東北,座山雕張樂山之所以能夠幾十年作為慣匪一直不倒,因為他身懷三個絕活。
一是“管亮”,就是槍法準;二是“眼亮”,有眼光、會識人;三是腿快,據説他身輕如燕,輕功了得,甚至能踩着樹梢逃跑。
偽滿時期,張樂山擾亂日本人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日本人出兵圍剿,但屢戰屢敗。於是,日本人就想用招安的方式拉攏張樂山。
一天,日本人約張樂山在酒樓和談。前來赴宴的張樂山多疑,發現形勢不對,立馬從窗口跳出,踩着樹梢逃跑。
據説,他之所以踩着樹梢,一是因為輕功了得;二是為了不留下腳印。張樂山之所以這樣逃跑,無外乎跟東北的冰雪天地和茂密的植被覆蓋有很大關係。
日偽垮台之後,人民軍隊進駐東北,在牡丹江一帶搞土改,但張樂山仍舊禍害四方,打家劫舍,收容一些逃亡的地主、偽滿國兵和警察、國民黨殘部人員等,隊伍日益壯大。
因此,消滅張樂山這股土匪,也就成為當時牡丹江軍區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如何消滅張樂山這幫匪徒,成為擺在軍區領導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個時候,有人推薦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他就是楊子榮。
楊子榮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1945年9月,29歲的楊子榮報名參加八路軍,被編入膠東海軍支隊。
同年10月下旬,楊子榮隨部隊挺進東北,其所在部隊編入牡丹江軍區參加剿匪作戰,屢建奇功。
那麼,一個參軍才數月的新戰士,為什麼能夠在剿匪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如魚得水、大顯身手呢?
楊子榮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才剛剛入伍,成為了一名新兵。參軍後,楊子榮向上級申請當一名機槍手,但部隊領導考慮到他的年齡偏大,便安排他當了一名炊事員。
不久,楊子榮由炊事員迅速成為一名優秀的偵查員。
因為楊子榮所在部隊是在山東組建,馬上要到東北參加作戰,從陸路走向東北的過程之中,人們發現楊子榮有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楊子榮非常熟悉東北的情況。他在入伍之前,曾在東北打工10年,對東北的社會情況瞭如指掌。
而且,他在東北的打工經歷也非常豐富,涉足過很多行業,他在工廠裏當過童工、碼頭上幹過苦力、貨船上當過水手。
第二個特點,就是楊子榮非常善於和人交往。在行軍途中,楊子榮在幾天的時間裏竟然招收了20多人入伍。
他每走到一個地方就和當地人聊天,並很快成為朋友,他藉此宣傳黨的政策,吸納新人蔘軍,很容易就完成了部隊的擴編任務。
具備這兩大特點的楊子榮,做炊事員豈不是很可惜?就這樣,楊子榮來到了偵察隊,當上了偵查員。
因為他多年在社會上漂泊,跟各行各業的人都善於打交道,本身性格又非常開朗,語言又詼諧幽默,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跟他接近。
此外,楊子榮的軍事技能進步很快,做事認真負責。就這樣,楊子榮在偵察隊裏迅速脱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偵查員。
電影《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
看過電影《林海雪原》的觀眾可能會疑問,一個人民軍隊的偵察員為什麼對東北的三教九流了如指掌呢?為什麼面對土匪的盤查能夠應付自如呢?楊子榮又是從哪裏學會一口流利的土匪黑話呢?
楊子榮在東北闖蕩的時候,他了解江湖上流行的“切口”,對各個幫派也比較熟悉,這個特點可以使他很容易跟土匪接近。
同時,楊子榮的化裝技藝也非常高明,所扮人物形象逼真,讓人很難辨別真假。
儘管楊子榮是很優秀的偵查員,但是讓他來對付張樂山的話,其實也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張樂山確實狡詐多疑且身懷絕活兒,其身手了得。
傳説,在當地幾乎沒有人能找到張樂山的老巢,這也就是後來在電影裏面出現的所謂威虎山。
有人曾經説過,張樂山的老巢非常隱蔽,如果你要靠近他,離他一天的行程距離就已經進入到他的偵察勢力範圍,所以張樂山的老巢猶如龍潭虎穴。
此外,儘管張樂山年齡已過半百,但他身手依然矯健,曾有小匪供認説:“如果山上有一隻兔子在跑,這老頭就能攆上兔子並將其抓住。”
所以,楊子榮要想對付張樂山談何容易。
電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
按照小説的描寫,座山雕的老巢可是不同一般,那是一個非常嚴密的防禦體系——九羣二十七堡,而且座山雕的虎皮大衣下面就是地道,一直伸出幾十裏之外,還有流水溝。
這個描寫屬於藝術誇張,因為《林海雪原》畢竟是小説,它可以做一些藝術虛構。
其實,座山雕的老巢並不固定,因為他當時手下就幾十個人,其老巢就是一間頂上蓋着茅草的普通木房。
在別人看來,要想找到座山雕的老巢,對楊子榮來説,可謂是大海撈針,但楊子榮卻有自己的辦法。
他的思路就是首先從人入手,找到座山雕的眼線或者他身邊的人,由此找到突破口。
春節剛過,為了摸清匪情,楊子榮帶領五名戰友從海林鎮一路向北出發,冒着漫天風雪,踏上搜尋座山雕老巢的艱苦征程。
茫茫雪原林海,楊子榮和戰友們不知道此時的座山雕藏在哪裏,但是他們知道,座山雕要在天寒地凍的牡丹江地區苟延殘喘,必須依靠眼線。
於是,一場鬥智鬥勇的特殊戰鬥就在冰天雪地間拉開了序幕。很快,楊子榮就有了收穫。
他們在行進的途中,突然發現了一個窩棚,棚子裏坐着幾個伐木工人打扮的男人,其中一個工人抽着旱煙,看樣子像是工頭。
事實上,這幾個伐木工人正是張樂山的眼線,而姓孟的工頭就是他的副官。
見到棚裏有人,楊子榮上前用黑話試探,沒想到姓孟的工頭低頭不語,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不停地抽着手中的旱煙。
通過對視和工人們刻意迴避的眼神,楊子榮的直覺告訴他:這些人可能就是山裏的土匪。
一來二去,姓孟的工頭開始放鬆了警惕,問道:“你們是哪條道上的?”
楊子榮回答説:“久仰座山雕威名,我們是來入夥兒的。”
聽到楊子榮的回答,姓孟的工頭半信半疑,但又礙於江湖情面,只好隨聲附和着。
就在這時,姓孟的工頭眼睛移向了楊子榮的大頭皮鞋,驚慌地問道:“你這皮鞋不太像民間的,像是部隊上的。”
楊子榮急中生智地説道:“我們和共軍交手,這皮鞋是我從共軍的腳上扒下來的……”
聽到楊子榮的自圓其説,姓孟的工頭才打消了心中的疑慮。為了進一步地試探,他便安排楊子榮一行人在附近住了下來。
老巢裏的座山雕得知有人想要投靠的消息後,心中大喜,但狡猾且生性多疑的他,哪會輕易相信楊子榮的投靠呢?
於是,座山雕吩咐手下:“江湖險惡,不得不防,讓他們先在那兒住着吧,探探他們的口風再説。”
電影《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
就這樣,楊子榮一行人就被安排住了下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餘糧所剩不多,此時的座山雕沒有任何動靜,依然把楊子榮晾在山下。
楊子榮深知,狡猾的座山雕依然在試探着自己。
藉此機會,楊子榮決定扮成土匪假裝去搶點兒糧食,以此來換取座山雕的信任。
其實,楊子榮所得的糧食並非真的搶劫而來,而是山下的同志得到情報後,事前準備好的。
但是,狡詐的座山雕還是放心不下,繼續想方設法試探楊子榮。
那麼,楊子榮最後究竟用的什麼辦法從而獲取座山雕的信任呢?在真實的剿匪鬥爭中,楊子榮是不是真的打入到土匪內部與座山雕進行了長時間的周旋呢?
一天,孟副官再次試探楊子榮,楊子榮大改常態,吼道:“你們太不仗義了,把我們哥幾個晾在這,差點把我們餓死,到底什麼意思?”
見楊子榮這般架勢,孟副官這才將多日來的疑心徹底消除。
信以為真的孟副官在心裏嘀咕着:“如果不是同行,他們怎麼會去搶老百姓的糧食呢?而且看這架勢,的確像個土匪的做派。”
孟副官陪着笑臉説道:“你們千萬別誤會,現在風聲很緊,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既然各位是同行,我這就帶你們去見座山雕。”
電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
座山雕的老巢,就是影視劇裏所謂的威虎山。
影視劇裏描述,楊子榮打入威虎山後,在裏面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取得了座山雕的信任。其實,真實的剿匪行動中,楊子榮和座山雕接觸的時間非常短。
楊子榮來到老巢後,發現匪巢不過是一個窩棚而已,分為外間和裏間。此時,外間的炕上正躺着20多個匪徒,而座山雕卻一個人在裏間睡覺。
儘管外間的20多個匪徒看見了楊子榮,但他們絲毫不以為然。楊子榮快步穿過外間,向裏間奔去。
座山雕非常機警,見有人闖入,伺機從枕頭底下摸槍。可是,還沒等到摸出槍時,他就被楊子榮強行按在牀上。
電影《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和座山雕
這個時候,如果打起來的話,外邊的20多個土匪一旦闖入,將是十分的危險。
楊子榮見機行事,擺出架勢地罵道:“你這老傢伙真不夠意思,我們來投奔你,你竟然把我們晾了那麼久。”
沒想到楊子榮的這招“過江龍強壓地頭蛇”的架勢,反而讓座山雕更加相信他的投靠決心,並馬上服軟地説道:“好漢,消消氣,這都是誤會。”
楊子榮:“什麼誤會,存心是不相信老子。”
座山雕:“現在相信了,歡迎你們入夥。”
楊子榮:“現在老子改變主意了,不想入夥,我們對路不熟,你把我們送下山去。”
座山雕:“行,聽好漢的。”
楊子榮:“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你們的槍我得暫時收了,一旦你們反水的話,我們人少,肯定要吃虧。”
聽完楊子榮的話,座山雕並沒有覺察哪裏不對,心裏琢磨着:“不就送下山嘛,難道我們這麼多人還怕你這幾個人不成?”
於是,座山雕便答應了楊子榮的要求,親自送他們下山。
歷史細節,往往並不像藝術作品寫得那麼誇張,楊子榮生擒座山雕實際上是把他誘騙下來的。
當然,為了吸引觀眾,藝術作品做了很多藝術加工,在《林海雪原》中的百雞宴、智取威虎堂等,這些橋段都是運用了誇張的手法。
而電影《智取威虎山》更是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影片中刻畫了座山雕又有飛機,又有坦克,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座山雕的實力可以稱得上是“正對軍”了。
座山雕當年確實人數不多,既沒有飛機,也沒有坦克,甚至連輛汽車都沒有,但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剿匪的時候卻是動用了飛機和坦克,當然不是對付座山雕,而是謝文東。
電影《智取威虎山》,同樣改編於小説《林海雪原》,講述楊子榮與座山雕鬥智鬥勇的故事,其中的某些情節屬於移花接木,而活捉座山雕的橋段更是極盡誇張。
那麼,在真實的剿匪戰鬥中,為匪數十載的座山雕究竟是怎樣被楊子榮生擒活捉的呢?
在真實地活捉座山雕的行動裏面,也可以説幾乎是兵不血刃,座山雕一直到最後一刻,還非常信任楊子榮。
其實,楊子榮在下山之前,早已把消息傳回了部隊。部隊收到消息後,立即部署在山下接應楊子榮。
座山雕隨着楊子榮下山,一路走一路還得給他指路。快到公路上的時候,突然看到公路上有大車。
座山雕一邊攔着楊子榮一邊説道:“咱們不要動,這是人民軍隊的車。”
楊子榮卻滿不在乎地説道:“不怕,我拿槍打他們。”
座山雕:“千萬別打,咱們打不過他們的。”
此時,站在一旁的一個小土匪看出了端倪,立刻調頭就跑,楊子榮迅速掏槍,“啪”的一聲將他打倒。
這時,座山雕才明白自己上當,但為時已晚,説道:“大帥、少帥、日本人都整不了我,沒想到我今天卻讓幾個土八路給整了。”
真實的戰鬥跟小説裏的相比,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煙火味兒,非常的平淡。實際上,恰恰平凡之中體現出我們人民軍隊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智勇雙全、藝高膽大。
1947年2月19日,《東北日報》刊登了楊子榮活捉慣匪座山雕的消息,並給予高度評價。二團召開慶功大會,給楊子榮和他的戰友們記功表彰。
談起這次戰鬥的經驗,楊子榮謙虛地説:“小經驗還沒有總結出來,大經驗只有一條,就是為人民生死不怕,對付敵人一定要神通廣大。”
令人痛心的是,在不久之後的一次剿匪行動中,楊子榮不幸中彈犧牲。
楊子榮
雖然楊子榮犧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蹟代代相傳。楊子榮所在的牡丹江二團,後來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就是後來的人民解放軍第38軍。
38軍的編制裏面一直有“楊子榮排”這個番號,以表示對這位英雄的紀念。
後來,楊子榮活捉座山雕的英雄事蹟在全國家喻户曉,它實際上是人民解放軍當年剿匪鬥爭勝利的一個象徵。
當年,剿匪行動對東北解放戰爭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後人在紀念剿匪鬥爭的同時,不能忘記逝去的那些英雄,也不能忘記當年建立東北根據地對於取得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
感謝閲讀 期待留言